基本類別
在一定時間內相繼發生在相鄰地區的一系列大小地震稱為地震序列。一般在一個地震序列中有前震、主震和餘震,根據主震的特點,地震序列可分為主震型、震群型和孤立型3種。
建築物的抗震設防類別主要根據其重要性程度來劃分,即按其受地震破壞時產生的後果,可將建築物分為4類:甲類建築、乙類建築、丙類建築和丁類建築。建築物的抗震設防類別不同,其地震作用的取值和抗震措施的採取也不相同。
常見結構
主要的抗震結系有:
1.多層砌體房屋。是以砌體(無筋砌體或配筋砌體)抗震牆為抗震結構體系,其中以橫牆承重為主的結構體系較有利,承重橫牆兼作橫向抗震牆,縱向自承重牆作為縱向抗震牆,必要時也可以採用縱、橫牆混合承重。
2.多層內框架房屋。指外牆為磚牆垛(或壁柱)承重,內柱為鋼筋砼柱承重的房屋,適用於工藝上需要較大空間或使用上要求有較空曠的大廳的輕工廠房和民用公共建築等。
3.底層框架磚房。底層要求有較大空間作商店、服務大廳等,上部則為隔牆較多的住宅或辦公樓,是一種上下材料不同、強度和剛度不連續的結構體系,在抗震設計中有較嚴格的要求。
4.框架結構。多套用於多層及高層民用建築和多層的工業建築,建築平面布置靈活,易於布置較大房間。但純框架結構側向剛度小,屬柔性結構,故其層數和高度都受到一定限制。
5.框架-抗震牆結構。在多層和高層鋼筋混凝土房屋的縱向和橫向布置適當的抗震牆,並與框架結構形成框架-抗震牆協同工作的結構體系。在地震作用下層間位移比純框架結構顯著減小,故其建築高度可以高很多。
6.抗震牆結構。是全部由縱、橫抗震牆組成的結構體系,其抗震性能較好,在高層住宅、公寓、旅館等建築中廣泛套用。
設計理念
抗震建築的概念設計考慮以下因素:場地條件和場地土的穩定性;建築物的平、立面布置及其外形尺寸;抗震結構體系的選取、抗側力構件的布置以及結構質量的分布;非結構構件與主體結構的關係以及兩者之間的錨拉;材料與施工質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