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簡介
抗日先遣隊:1934年7月5日,中共中央為推動抗日救國民族運動,牽制和分散國民黨軍,減輕敵人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壓力,決定以紅軍第7軍團(軍團長尋淮州、政委樂少華)組成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前進,7月7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6000餘人由江西瑞金出發,經福建長汀、大田、尤溪、水口,直逼福州近郊,宣傳抗日主張,擴大了紅軍和共產黨的影響。10月下旬,抗日先遣隊到達閩浙贛革命根據地德興縣重溪,與紅10軍會合。11月4日,根據中革軍委命令,抗日先遣隊與紅10軍合編為紅10軍團,劉疇西任軍團長,樂少華任政委,並接受中央軍區指揮。11月18日,中央軍區指示紅10軍團進至開化、遂安、衢縣、常山之間地區活動,爭取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創建皖浙邊新的根據地;並成立以方誌敏為主席的軍政委員會,領導紅10軍團行動。11月下旬,紅10軍團分兩路先後向皖浙邊行動,同數倍於已的國民黨軍艱苦奮戰2個多月,損失嚴重。1935年1月底,紅10軍團在向閩浙贛根據地轉移時,被國民黨軍合圍於懷玉山地區,經頑強戰鬥,彈盡糧絕,指戰員大部犧牲,方誌敏、劉疇西不幸被俘(後在南昌英勇就義)。突出重圍的紅10軍團餘部1000餘人由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率領返回閩浙贛根據地。2月,組成紅軍挺進師,粟裕任師長,劉英任政委,率部轉戰浙南,堅持開展游擊戰爭。
活動浙江
為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反擊國民黨“紅軍搗亂抗日後方”的誣陷,調動和牽制國民黨軍隊,緩解中央蘇區反“圍剿”的壓力,1934年6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七軍團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簡稱抗日先遣隊)。抗日先遣隊內部仍保持軍團建制,軍團長尋淮洲,政委樂少華,參謀長粟裕,政治部主任劉英,並由隨軍中央代表曾洪易和尋淮洲、樂少華3人組成紅七軍團軍委會,全軍約6000人。11月4日,中革軍委電令抗日先遣隊和堅持在贛東北蘇區的紅十軍合編為新的紅軍第十軍團,對外仍稱抗日先遣隊。
自1934年8月起,半年時間裡,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四進四出浙江,途經慶元、龍泉、江山、常山、開化、遂安(今屬淳安縣)、淳安、分水(今屬桐廬縣)、昌化(今屬臨安市)9個縣,在慶元竹口、齋郎,常山縣城、白馬,分水等地痛擊國民黨軍,逼進杭州,造成了很大的政治與軍事影響,宣傳了黨的抗日主張,播下了革命的火種。
由於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抗日先遣隊處境艱難。1935年1月,抗日先遣隊在江西懷玉山陷入國民黨軍重圍之中,主力被打散,大部戰士犧牲或被俘,軍團主要負責人王如痴、劉疇西、方誌敏【方誌敏(中)、劉疇西(左)、王如痴在獄中,附圖
】先後被捕犧牲,餘部改編為紅軍挺進師進入浙西南開展游擊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