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象
抽名煙、戴名表、坐豪車,“貴”氣十足;打官腔、踏官步、抖官威,盛氣凌人;結狐朋、拉圈子、擴勢力,名號甚響。出門講求前呼後擁、聲勢排場,待人總愛頤指氣使、傲慢輕侮,時時追求獨具一格、鶴立雞群,凡此種種皆被民眾稱為“抖派”。
抖派的表象各種各樣,更有荒誕不經者甚至為慶賀自己榮升,耗巨資搞所謂“大閱兵”。他們時時追求鶴立雞群,講究與別人“不一樣”;處處不忘彰顯身份,提醒別人“我是誰”;渾身透著炫耀權力的神氣,傲慢輕侮溢於言表。在民眾面前顯擺人民賦予的權力,其行徑醜陋、狀若偶人,令人生厭。
抖派如刀扎傷人心,拉遠與民眾之間的距離。處處彰顯自己、諸事不可一世、炫耀闊氣派頭的行為,必是脫離了以民眾為核心的執政邏輯,民眾對此最是深惡痛絕、唾棄厭煩。倘若部分幹部不知收斂,變本加厲,必會形成與民眾親近的溝壑、交融的屏障,破壞黨群關係、幹群關係,從而渙散合力、消散共識,貽誤各項事業發展。
抖派如霾污染空氣,扭曲社會價值取向。官員的抖派離不開物質的支持,來滿足彼此炫耀攀比的心理,由此易招致權錢交易、公權私用、以權謀私等違法違紀行為發生。古人言“官德如風,民德如草,風之所向,草之所從”。倘若官德“離經叛道”,民德定將從惡如崩,同時,易在社會中形成升官發財一條道,權重位高必定高人一籌的錯誤觀念。由此聯想到,“公考熱”的與日俱增,部分原因基於此種觀念的誤導。
危害
領導幹部抖派,危害甚大。一方面,在自己與民眾之間砌牆設障,割裂了血肉聯繫,產生了情感鴻溝。不願親近民眾,何談服務民眾?民眾看著生厭,哪還有威信?另一方面,抖派離不開物質,隨著炫耀攀比心理的升級,私慾膨脹、慾壑難填,權力尋租、公權私用等不正之風就會滋長,最終沉迷甚至身陷“四風”不可自拔。
一把“象牙筷”,往往就是抖派的開始。商紂王繼位不久,命人幫他琢一把象牙筷。賢臣萁子認為不可,勸諫他:象牙筷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碗,白玉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與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萁子的良言相勸並未起效果,商紂王抖派越來越狠,君臣離心,最後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象牙筷規律”啟示我們,抖派樹立不了權威,只會喪失威信;凝聚不了民心,只會離心離德;得不到民眾敬仰,只會淪為孤家寡人。
和民眾“一個樣”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黨中央進京的前夜,毛澤東提出“我們決不當李自成”,就是要告誡全黨,不能天下太平就脫離民眾、坐了江山就高高在上、有了權力就腐化墮落。“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蘇共在取得政權後,建立了包括發放“錢袋”、享受“特供”等的一整套特權制度,一門心思抖派,為他們丟掉政權埋下了深重思想病根。
領導幹部有沒有抖派,民眾心裡如明鏡,嘴上有桿秤。焦裕祿不允許兒子“看白戲”,稱雙目失明的老人為“娘”,這樣的幹部人們怎能不愛戴?相反,那些抖動肩膀就有人接著大衣的領導、那些下基層只有半邊屁股坐在板凳上的幹部,既難以做好工作,更會讓民眾反感。
《荀子·勸學》里有一句話,“南方有鳥焉,名曰蒙鳩。以羽為巢,而編之以發,系之葦苕。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同樣,如果領導幹部將形象繫於炫耀權力的抖派上,其結果必然是“風至苕折,卵破子死”。只有繫於為民、務實、清廉的好作風上,才能光輝閃耀,為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