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人性本質探究

王治東編著的《技術的人性本質探究(馬克思生存論的視角思路與問題)》藉助馬克思生存論展開視角、凝聚思路、聚焦問題。 馬克思生存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當代的一種新轉向,這種轉向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涵,也為解讀技術開啟了新視角、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的問題域。 《技術的人性本質探究(馬克思生存論的視角思路與問題)》力求通過追尋人的本質從而探尋技術的人性本質,呈現和揭示人與技術之間相互建構和相互回饋的複雜關係,推進對技術的理解和研究,為技術哲學研究提供一種認識途徑,為人一技關係和諧探尋合理性出路。

內容介紹

隨著哲學回歸生活世界,技術成為哲學反思的重要對象。由於技術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源,因此技術研究也呈現出複雜的研究進路。王治東編著的《技術的人性本質探究(馬克思生存論的視角思路與問題)》藉助馬克思生存論展開視角、凝聚思路、聚焦問題。馬克思生存論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在當代的一種新轉向,這種轉向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內涵,也為解讀技術開啟了新視角、提供了新方法,拓展了新的問題域。《技術的人性本質探究(馬克思生存論的視角思路與問題)》力求通過追尋人的本質從而探尋技術的人性本質,呈現和揭示人與技術之間相互建構和相互回饋的複雜關係,推進對技術的理解和研究,為技術哲學研究提供一種認識途徑,為人一技關係和諧探尋合理性出路。

作品目錄

序 技術哲學元問題探究的新嘗試
導言 技術哲學研究的一種新路徑
一、技術與技術哲學:久遠的存在與方興未艾的學科
二、技術哲學學科現狀:研究的多元化與哲學路徑的缺失
三、馬克思生存論路徑:視角、思路、方法與問題
第一章 學海回眸:西方學者的技術救贖之路
第一節 海德格爾技術救贖之途:“思”與“詩”的安慰
一、海德格爾對技術本質的追問
二、海德格爾技術反思的啟示
三、技術回歸之路:詩意地棲居
第二節 法蘭克福學派的技術批判理論:在夢的清波中依洄
一、法蘭克福學派的緣起
二、技術批判理論與對技術的理論批判
三、思想深刻性與出路的理想化
第三節 後現代的技術之悖:主體性的喪失與人的淹沒
一、福柯“知識一權力”框架下的技術:“人之死”
二、波德里亞的消費社會的技術:人的虛無化
三、後科學知識社會學“行動者網路”:行動者的泛化
四、哈拉維的“賽博格”:人的嫁接與肢解
五、後現代的出路是沒有出路
第二章 視域開啟:馬克思生存論與人的技術生存
第一節 生存轉向:人與世界關聯的哲學思考
一、哲學轉向:從本質的探索到生存的追問
二、人的解蔽:存在主義哲學和現象學的關注
三、實踐生存論:馬克思哲學的時代解讀
四、合理性追問:馬克思生存論視域何以可能
五、理論反身性:馬克思生存論及其技術思想
第二節 生存凸顯:技術作為人的存在方式
一、人之生存:本體意義的澄明
二、技術史與人類史的同構性
三、人類實踐:技術的展現方式
第三節 生存訴求:技術的功利性價值
一、人性與人的本質
二、“利”之所求:生存的現實維度
三、技術:人性的直觀體現
第三章 歷史考察:人一技關係的多層面探究
第一節 發生學的分析:技術與人類社會的發生與發展
一、代具與耦合:人一技關係產生
二、技術進步與人類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觀念的追蹤:自然觀的更迭對技術的影響
一、古代樸素自然觀:技術無為
二、中世紀神學自然觀:技術退場
三、近代機械論自然觀:技術萬能
四、辯證唯物自然觀:技術反思
五、後現代自然觀:技術返魅
第三節 技術特徵的歷史變遷:人一技關係的進階
一、原始技術特徵:手技(人之依賴階段)
二、近代技術特徵:物技(物之依賴階段)
三、現代技術特徵:腦技(智力之依賴階段)
四、歷史地、辯證地看待人與技術的關係
第四章 邏輯分演:技術功能分化與技術文化本質
第一節 技術構築人類文化世界
一、文化:人性需求的較高層面
二、“術”的邏輯分演過程
三、科技文化:關於“器”的文化
四、人文文化:關於“道”的文化
五、兩種文化:“器”與“道”的張力
第二節 技術文化的中西差異
一、文化的形態差異:累積性與消耗性
二、哲學基礎不同:整體論與還原論
三、知識形式有別:默會知識與編碼知識
四、造物觀念相異:人創物與神創物
第三節 技術文化本質的形成與技術的文化選擇
一、從技術與科學的區別看技術文化本質
二、從技術文化的內在結構看技術文化本質
三、技術的文化選擇與文化的技術體現
第五章 時空交織:技術的社會運行機制
第一節 技術的極限與技術的合規律性
一、技術極限的理論內涵:科學規律
二、技術極限的自在性:體現為可能與不可能的辯證關係
三、技術的合規律性:基於認知
第二節 技術的“界限”與技術的合規則性
一、關於技術界限的理論內涵:技術規則
二、技術“界限”的自為性:“是”與“應該”的張力
三、技術的合規則性:基於建構
第三節 技術的雙重屬性與兩種技術觀
一、技術決定論及其問題
二、社會建構論技術觀及其問題
三、決定論的技術觀:技術樂觀主義與技術悲觀主義
四、技術的雙重屬性:超越樂觀主義與悲觀主義
第六章 衝突展現:技術僭越與人類生存危機
第一節 二律背反:技術僭越的內在根據
一、技術是物質性與非物質性的統一
二、技術是自然性與非自然性的統一
三、技術是目的性與反目的性的統一
四、技術是確定性與非確定性的統一
五、技術是連續性與非連續性的統一
六、技術是自組織與他組織的統一
第二節 現代性與技術濫用:技術僭越的外部因素
一、現代性:技術僭越的理性基礎
二、技術濫用:技術僭越的人為因素
第三節 人類生存危機:技術僭越的現實表現
一、環境問題頻發:生態破壞(人與自然)
二、倫理問題凸顯:關係異化(人與人)
三、人文精神淪落:文化失衡(人與社會)
四、本體之困境:自我迷失(人與自我)
第七章 問題回應:技術理性與人類未來
第一節 人與自然對立之回應:和諧自然觀的確立
一、從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
二、自然觀是個辯證體系
三、自然觀的辯證回歸:古今對話與中西互補
第二節 文化衝突之回應:兩種文化的融合
一、理性反思:西方人文學者的關注
二、文化融合:科技與人文關係的應然與必然
三、實踐超越:科技與人文關係的現實途徑
第三節 技術異化之回應:從物本主義到人性回歸
一、異化的人為因素與技術因素
二、異化的理性根源:物本主義
三、技術價值與技術人性本質的回歸
四、技術至善與社會和諧
結語 馬克思生存論:技術時代的哲學智慧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