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么村

扎么村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三村鄉,地處三村鄉西邊,距三村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157公里。東鄰補乾村委會,南鄰依期洛村委會,西鄰墨江縣龍壩鄉龍賓村委會,北鄰三村村委會。轄扎么、扒龍、宗貢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88戶,有鄉村人口2160人,其中農業人口2153人,勞動力12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95人。全村國土面積27平方公里,海拔920-1950米,年平均氣溫21.3℃,年降水量1509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498.21畝,人均耕地0.71畝,林地1576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2.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村莊村莊
該行政村隸屬紅河縣三村鄉,地處三村鄉西邊,距三村鄉政府所在地10公里,到鄉道路為彈石路,交通方便,距縣157公里。東鄰補乾村委會,南鄰依期洛村委會,西鄰墨江縣龍壩鄉龍賓村委會,北鄰三村村委會。轄扎么、扒龍、宗貢等1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488戶,有鄉村人口2160人,其中農業人口2153人,勞動力1271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95人。
全村國土面積27平方公里,海拔920-1950米,年平均氣溫21.3℃,年降水量1509毫米,適合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面積1498.21畝,人均耕地0.71畝,林地15760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492.5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1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村內幹群關係融洽,社會治安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自然資源

年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98.21畝(其中:田451.98畝,地1046.23畝),人均耕地0.71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5760畝;荒山荒地23121.79畝,其他面積120畝。

基礎設施

全貌全貌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話,有路燈。全村村村通自來水,村村通電,村村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32戶(占農戶總數的2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戶(分別占總數的13.3%和7.8%)。
該村到鄉的道路為公路;進村道路為彈石路面;村內主幹道未完全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35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729畝,有效灌溉率為48.66%,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2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5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44戶。全村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1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5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6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0.0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56萬元,占總收入的65%;畜牧業收入25.2萬元,占總收入的1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810頭,肉牛42頭,肉羊31頭);漁業收入0.8萬元,占總收入的0.4%;林業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2.7%;第二、三產業收入30萬元,占總收入的15.7%;工資性收入5.37萬元,占總收入的2.8%。農民人均純收入903.6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收入等為主。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8年茶葉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4%。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茶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木薯芭蕉芋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88戶,共鄉村人口2160人,其中男性1202人,女性958人。其中農業人口2153人,勞動力1271人。該村以哈尼族為主,其中哈尼族2112人,
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7人,占人口總數的0.3%;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04人,參合率86%。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0公里。該村建有公廁8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41戶,占農戶總數的69.8%。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215人,距離三村鄉中學1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72人,其中小學生215人,中學生57人。

村務公開

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8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50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6500元(人均3元),一事一議籌勞4500個(勞均2.08個)。有固定資產2.92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財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6個,共有黨員51人,全部是少數民族黨員,其中男黨員38人、女黨員7人。村委會由副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扎么、宗貢、扒龍等11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1個,共有團員55人。

人文地理

扎么,哈尼族支系的稱謂。在觀音山東坡,壩茨河西岸,地勢西高東低,海拔920-1957米。氣候溫和。

新農村建設

年我鄉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20字方針,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以點帶面的原則,以生產發展、村容整潔為切入點,帶領民眾發展生產、整治村容村貌抓好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為民眾增收獻計獻策。
宗貢村整村推進順利完成。完成了村內道路硬化,衛生公廁建設和培植主導產業等能發展農村經濟和公共事業的項目建設,大力改善農民居住環境、設施環境,增加農民收入,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

發展重點

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1、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經營體系沿未建立,農業結構調整幅度不大;2、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公路、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交通經常中斷,旱節飲水困難,飲水水質不達標;3、醫療衛生條件差,人均住房面積少,住房簡陋,室內強面、地面等都是裸露的土面,人蓄混居突出,衛生公廁缺乏,人居環境差,有待改善。4、山高坡陡,經濟發展條件薄弱,生產渠道單一,經濟來源於農業,農民增收渠道單一。5、教育落後,人口素質低,缺乏依靠科技致富的知識。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改變以糧食種植為主的傳統農業發展思路,提高農業產業水平,發揮產業化經營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推動作用;2、加強教育軟硬體設施建設,提高民眾的文化素質;完善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3、培育勞務經濟,增加非農產業收入;4、加大培育優勢產業的力度,正在發展茶葉產業、計畫發展芭蕉芋產業;5、改善醫療衛生條件,改善人居環境;趕上新農村建設的快車,為農民增加收入,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