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按摩

手足按摩是源於傳統中醫按摩術,在現代又得到較大發展的治病保健方法。根據中醫全息學理論,人的五臟六腑在手、足部都有對應的反射區,刺激這些反射區就可以調節相應臟器的生理功能,起到除病保健的作用。手足部又是經絡、腧穴比較集中的部位,刺激這些穴位同樣能改善健康狀況。

手足按摩介紹

手足反射區(穴點)按摩診治和保健最關鍵的問題是找準選區的敏感點,這樣可以縮短療程,提高療效,減少患者病痛。找準敏感點或病灶對應區,不需要很用力,患者就有酸、麻、脹、痛感,這就會產生治療作用。所以,手足反射區(穴、點)的敏感點既是發現疾病的診斷點,也是治療和保健按摩的施術點。

在施術按摩保健治療前必需首先進行浴足,分熱水浴足法和中草藥液浴足法。一般先用中草藥液浸泡足部,然後進行搖足(搖拽踝關節)1一2分鐘後再進行按摩,用推捏、揉搓、拍打等手法,達到放鬆肌肉、促進血液運行、增強神經。體液調節的目的。通過反射調理各內臟活動,加強消化、吸收和排泄體內毒素功能,對促進身體康復和保健,能起到顯著功效。手足部保健治療按摩法步驟程式:

第一步:浴足:(1)浸泡足,時間約為15-20分鐘。(2)藥液溫度控制在35-40°C。(3)浸泡藥液高度應達到足內躁之間。

第二步:手足按摩操作:(1)手部按摩:可利用浴足的20分鐘內進行。(2)足部按摩:在手部按摩完成後進行。

第三步:輔助按摩在手足按摩完成後,為求按摩效果更佳,採用對耳廓及頭、項、背的按摩法:

(1)耳廓按摩法①提耳尖。②拉耳垂。③揉耳垂。④揉耳廓。⑤揉擦耳屏。⑥揉擦對耳屏。⑦以末指尖去揉按三角窩。⑧橫拉耳廓。⑨彈拉耳背。⑩揉按全耳。

(2)頭、項、肩、背按摩法①雙拇指按揉百會穴。②拇、食指頂壓風池穴。③拿捏項韌帶兩側軟組織。④從上至下按壓、推拿脊柱(第1頸椎至第5腰椎旁米)兩側軟組織。⑤雙拇指按、壓肩井穴。⑥雙拇指點壓肩腳骨內外側緣和上下角。⑦以手掌魚際部擦揉背肩部。⑧雙手掌內側拍築背肩部。⑨半握拳拍打叩擊背肩部。⑩以手背滾揉背肩部

手足按摩祛病原理

手足按摩是中醫按摩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因其具有簡單、有效、實用的特點而成為大眾保健祛病的獨立的治療手段,職業手足按摩師也自然產生。

手足部是人體全身經絡反應之所在,手足按摩以其實用,便於按摩師、本人和家庭操作和良好的祛病保健效果,受到大眾的認可和喜歡。

手足按摩操作是指按摩師或本人,通過對手足部一些特定的與人體五臟六腑、機體組織有特異聯繫的反射區或穴位進行一定力度、一定方式的刺激,通過經絡對相應的臟器產生影響,改善該器官的功能,達到治療和保健效果的一種中醫外治法。

中醫學認為手足按摩祛病保健的原理為:

1.經絡學原理 中醫經絡學認為,雙手、雙足通過經絡系統與臟腑有著密切的聯繫。經絡系統就是以經脈、絡脈為氣血運行散布的通道,在體內同有關臟腑連屬,在體表與筋肉、皮膚等聯繫,內外交通,縱橫交錯,把人體內臟和肢體各部緊密連線起來,組成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

人體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手部,即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這六條經脈均與手部有直接聯繫,手三陽經起於手指端,分布於上肢外側而到達頭面:手三陰經起於胸部,分布於上肢內側而到手部。十二經脈中有六條經脈到達足部,即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中醫學認為腎藏元陰元陽,當腎陰、腎陽不足時會對機體其他臟腑的功能產生影響。肝主藏血,脾主統血,二者對氣血的運行具有重要的調整作用。肝主疏瀉,可調理全身的氣血運行。肝、脾、腎三藏對推動全身的氣血運行、維持陰陽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足部按摩所產生的刺激可通過經絡系統傳遍周身,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協調臟腑功能的作用,達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效果。

2.生物全息論原理 20世紀80年代我國中醫研究工作者發現了人體全息反應區,提出了人體的生物全息診療法,認為人體上的每一獨立的解剖節段都包含著與全身部位全息對應的穴位,即人體每一個小的局部都含有包含其自身在內的整體的全部信息。其中示指下第2掌骨側的穴位首先被發現,一般常取用12個穴位,稱為全息穴。手部對應信息點見圖1—1。

實踐研究表明,手、足部存在著許多與人體內部組織器官相對應的全息區,按摩對於人體的調整作用是很顯著的。克隆技術表明,人體每一個活細胞都全面記錄著人某一階段的全部健康檔案,人體存在著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整體調節機制。手、足位於神經末梢,肌肉較為豐厚,毛細血管密集,遠離心臟,是血液循環最薄弱的部位,特別是足部包含的人體信息量較大,是一個理想的全息胚,選擇足部進行按摩優於其他器官。人體各組織器官的信息在足部的集中區即是反射區。

3.神經反射原理 人體是一個複雜的有機整體,全身各部位和五臟六腑在手、足部都有相應的反射區。按摩手、足部某一反射區時,通過神經反射作用與某一相關部位或器官發生聯繫,這種聯繫是通過人體內神經傳導完成的。按摩時所產生的強烈刺激傳入神經中樞,阻斷了相應器官原有的病理衝動,使病理信號被人為信號所遮蓋或代替。推拿反射區對相應器官有雙向調節作用,在該器官功能低下時,可以提高其功能,在功能異常興奮時,可以使其得到抑制。

手足按摩的作用

1.調整陰陽平衡 按摩手法的外部刺激可通過血液、淋巴、神經而影響到內臟器官。中醫學認為,人體陰陽平衡是健康的保證,陰陽失衡是產生疾病的根本原因,無論是內傷或外感,其病理變化都是陰陽變化,即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按摩是根據不同的症候,採用不同的按摩組穴和按摩手法,作用於經絡氣血來使身體的陰陽重新得到平衡。對於陰陽的偏盛和偏衰,可表現為虛實的不同症狀。虛證表現為人體內臟功能低下,實證則表現為內臟功能亢進。按摩反射區或經穴通過一定的手法作用於體表,使人體氣血、津液、臟腑起到相應變化,虛證補虛,實證泄實。較小的力度刺激按摩可以活躍人體的生理功能,較強的刺激則可以抑制生理功能的亢奮。

2.調節神經、消除肌肉緊張和痙攣 按摩刺激了肌肉本身及相應的支配神經,從而使肌肉的強直、硬結、萎縮或弛緩恢復常態。很多按摩手法大都作用於神經系統的每個要點,對神經系統有良性刺激和雙向調節作用。按摩經穴能夠疏通經絡、調節肌肉神經、消除肌肉組織的緊張和痙攣,從而達到治病的目的。

3.調節內分泌 按摩療法作為一種刺激,使人身心舒適,可從微觀分子水平上調節機體內分泌變化。按摩療法是一種以物理學和心理學為基礎的套用技術,其在原理上符合生物學的要求,所以在套用上常常能取得理想療效。

4.調整臟腑功能 體表同內臟通過經絡相連,經絡輸布全身,是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臟腑功能失調或者病理變化,可以通過經絡反映於體表,體表的病理變化往往反映相應臟器的病理變化。按摩體表的經絡和穴位可以調整內臟的功能,消除疾病。經絡失常,營衛不合,氣血運行發生障礙,經絡阻滯,發生疾病,可以通過按摩經穴來調和營衛,消除疾病。

5.改善血液淋巴液循環 按摩療法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手法影響組織的血液、淋巴循環,以及組織的生化成分,從而促進了組織細胞的新陳代謝。按摩的作用在於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改善血液的流速,降低血液的流動阻力,改善心臟的功能,加強血液流通,促進微循環的建立,活血化瘀。

手足按摩保健完全符合現代醫學界倡導的“全息療法”和“自然療法”及“無損傷醫學”的要求。是人類防病治病自我保健的大眾醫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