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出血

手術後出血是術後常見的併發症之一,包括機械性出血和非機械性出血。機械性出血主要與手術操作有關,非機械性出血主要是由凝血機制異常、術前套用抗凝藥物或患者本身存在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等。

病因

1.與手術有關的出血
(1)手術操作不當,如手術時止血不完善,血管結紮不牢或術後結紮線鬆脫等。
(2)循環血液中肝素殘留。
(3)急性溶血反應。
(4)肝部分切除術後,殘留肝臟需3~5天后才能增加凝血因子的合成。
2.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多見於先天性的凝血因子缺乏或異常導致的出血,如血友病。
3.其他
(1)使用抗凝血藥物,可影響凝血因子的生成與活性,導致術後出血。
(2)肝臟外傷、肝硬化等會影響凝血因子的生成,肝硬化導致的門脈高壓及脾大會導致血小板減少或功能異常,進一步影響止血功能。
(3)藥物、輸庫存血等導致的血小板生成減少、破壞過多或血小板分布異常,可導致手術後出血。
(4)某些疾病如惡性腫瘤可引起凝血機制障礙。

臨床表現

手術後出血多發生於術後24小時內,患者可出現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各種臨床表現,例如血壓下降、脈搏細速、心率加快、四肢濕冷、臉色蒼白、大量嘔血或便血。

檢查

1.體格檢查
檢查患者有無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血壓下降,心率加快等休克的症狀和體徵。
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凝血因子、凝血四項等,觀察有無血紅蛋白減少及凝血障礙。
3.X線檢查
放置胸腔引流管者,如引流液較多,可做X線檢查,了解有無胸腔積液。

診斷

1.胸腔引流管如引流出血液>100ml/h,持續數小時,胸部X線片顯示有胸腔積液,提示出血。
2.尿量<25ml/h,中心靜脈壓低於5cmH2O,輸血後症狀不好轉或加重,提示出血。
3.有休克臨床表現,且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壓積持續下降,經輸血後不能提高,提示有手術後出血的可能。

治療

1.快速採取補液輸血等保守措施。
2.查找病因,對凝血障礙的患者進行抗凝治療。
2.對保守治療和(或)抗凝治療效果不佳者,應儘快手術探查和徹底止血。

預防

1.手術前常規進行凝血功能評估,包括病史和用藥史。
2.術中嚴格止血,縫合切口前,手術野應無任何出血點。
3.術後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徵,患者如出現煩躁、面色蒼白、四肢濕冷等休克表現時,及時採取措施。
4.密切觀察引流量,臨床以100ml/h為警戒量,術後6小時內無減少趨勢,應引起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