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標準

手機標準,是設計手機輻射的基本標準。

誰都知道“吸菸有害健康”,可仍有人前赴後繼;當手機像香菸一樣變成越來越多人的依賴後,在擁有健康和獲得便利之間,人們進退兩難。

然而,手機與香菸的區別在於:一個已知危害在何處,一個卻連危險潛伏在哪裡都還在爭論中。這讓消費者心存恐慌,未知的恐懼把人變成《裝在套子裡的人》的主人公,有著永遠的擔心……

今年三月,有訊息稱,手機輻射標準的制定年內有望出台。從1997年開始,這個“標準”已經醞釀了9年之久,我們想藉此契機,再次探究“難產”背後的原因。

原因一手機輻射對人體有害尚無定論

有害論:

有關手機輻射對人體危害的研究近幾年一直沒有停止過。歐盟科學家最近的研究結果證實,手機輻射能夠破壞細胞和帶有人類遺傳信息的DNA。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張元珍教授的研究表明,手機電磁輻射可以引起睪丸生殖細胞的損傷。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二院腦外科劉偉國教授指出,手機微波輻射對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損傷作用,對顱骨缺失人群更為明顯。

無害論:

然而,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政策與發展研究所闞凱力教授則告訴記者,從第一代模擬手機問世到現在已經有20多年的時間,世界上有10多億用戶,無一例病人證明其發病是與手機輻射有關。

由此可見,手機輻射對人體有害是無科學依據的。關於手機輻射對人體有害的說法最初起源於CDMA為了與GSM搶占市場進行的商業炒作,後來被小靈通沿用。由於CDMA與GSM的工作原理不同,因而對其手機輻射的測試條件就不盡相同,最終導致測試結果不同。事實上,無論CDMA還是GSM都比第一代模擬手機輻射要小的多。

未知論: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輻射防護與核安全醫學所的工作人員表示,手機輻射是否會對人體產生侵害的問題在業界至今沒有定論,因為一些實驗結果大多是從動物身上得來的,對人體有多大影響還是一個未知數。

不過,出於安全考慮各界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心態,還是要制定一個手機輻射的峰值標準。“不然,把手機功率做成200多瓦,不成了微波爐了嗎”,闞凱力教授說。

原因二多種因素牽制標準制定選擇歐洲2.0還是美國1.0

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在手機輻射標準上有著不同的標準:歐洲規定手機輻射最大值2.0瓦/千克,美國卻把1.6瓦/千克(由於計算依據不同,相當於歐洲的1.0瓦/千克)定為安全標準。

2005年3月24日,有訊息稱:《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和測量方法(草案)》中絕大部分內容已制定完成,但參與制定該《草案》的六部委在草案關鍵部分———標準峰值上存在較大分歧。信息產業部、廣電總局和國家電力公司表示應採用2.0瓦/千克的標準,國家環保總局和衛生部提出的標準則為1.0瓦/千克。

應考慮加入“非熱效應”因素

北京郵電大學環境電磁學研究所的高攸剛教授卻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無論是2.0瓦/千克還是1.0瓦/千克,即所謂的SAR值,都是測量手機輻射的熱效應。事實上,手機輻射對人體產生的影響,除了熱效應以外,還有非熱效應。其中熱效應對人體的影響已經得到世界公認,非熱效應對人體的傷害還在進一步研究中。有資料顯示,非熱效應會對腦細胞產生影響,使大腦皮質細胞活動能力減弱,已形成的條件反射受到抑制,長時間的暴露可能引起神經系統機能絮亂。因此在制定手機輻射峰值標準時只考慮手機輻射的熱效應是不科學的。

參照俄羅斯的“公里密度”

據悉,目前俄羅斯等國家在制定手機輻射峰值標準時既考慮了手機輻射的熱效應,又考慮了非熱效應,計算的是手機輻射的“公里密度”。有關人士也建議中國在制定手機輻射峰值標準時沿用俄羅斯的做法。

原因三“嚴”與“松”帶來利益之爭成本增加、“危險”增加

有訊息稱,標準草案中有爭議的是手機輻射的峰值標準,如果規定為1.0瓦/千克,那么國內外手機廠商的產品在中國市場面臨“被清出局”或是重新設計改造的“危險”,運營商在安裝發射基站設備和系統時,投入成本也將增加。

一位國內著名手機生產廠商的負責人如是說,如果硬性規定1.0瓦/千克的標準,手機在“禁止材料選取”、“禁止功能設計”等方面的製造成本將明顯上升,甚至出現虧損。這在手機市場發展速度明顯放慢、手機行業整體利潤明顯下滑的今天,對中國上千億元手機市場的打擊是致命的!

闞凱力教授說,目前歐洲通行的2.0瓦/千克的標準已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贊成和鼓勵,也被國際電信聯盟推薦使用。我們沒必要制定更嚴格的標準。

人體健康不容忽視

然而,衛生和環保部門則認為:出於人體健康和接受程度的角度考慮,標準當然越嚴格越好。此外,訊息人士透露,國內一些科學院所通過實驗證明,標準制定在2.0瓦/千克會對人體產生傷害,這個結論在2003年廣西桂林舉行的第三屆電磁輻射與健康國際研討會上有些專家已經達成共識。如此以來,再沿用2.0瓦/千克的國際標準顯然是不可取的。

其背後是檢測權歸屬問題

採訪中,闞凱力教授表示,爭議的焦點表面上看是輻射標準嚴與松的較量,其實更主要的是檢測權歸屬問題,如果按照國際通用標準,那么檢測權歸電信部門。事實上,國家有權指定檢測權歸哪個部門。而據筆者了解,一款新機型完成全部檢測的費用約為150萬元。

“標準”仍在醞釀中。一些專家表示,縱然手機輻射峰值標準出台,也只能是限定手機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小些,出於健康的考慮,還是儘量少用手機,多使用固定電話。

專家建議儘量少用手機通話

專家指出,手機輻射的強弱與手機製造商的生產技術有關,不同制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手機,輻射強度各有差別。而且手機處於不同狀態,發出的輻射也不同。接通瞬間手機輻射會突然增加,手機信號剛接通時,信號傳輸系統還不穩定,處在最大工作頻率,也是輻射最強的時候;其後,手機輻射會迅速降低,並保持在一個穩定狀態,所以在接通瞬間要將手機遠離頭部。打出電話的輻射強度大大超過了接進電話的輻射強度,因此要儘量少地打出電話。

高攸剛教授說:“有固定電話,我絕對不使用手機,即使非要用手機,也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結束通話。”信號不好時,輻射會增加,這時應該拉出天線,可改善通話質量,減少輻射。還可儘量使用分離耳機,減少手機與身體的接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