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或手臂部刺痛及麻木感

手指或手臂部刺痛及麻木感

頸椎椎管狹窄患者多主訴在本病初發時有手指(多在指尖)或手臂部疼痛及麻木感,尤以刺痛為多見。感覺寒涼,畏冷,得暖雖疼痛可暫時減輕,逾時則疼痛、寒涼感覺仍舊。因疼痛劇烈,往往影響患者的睡眠、飲食及正常工作。

基本信息

原因

主要是由於脊髓丘腦束及其他感覺神經纖維束受累所致的感覺障礙。病程較短,疼痛程度也輕,疼痡性質為鈍痛或隱痛,不影響上肢的功能活動。疼痛的範圍或局限於肩部,或影響肩後部而牽掣胛背,或在肩前部而影響上臂,往往項背或上臂有拘急感。肩部感覺發涼,得暖或撫摩則疼痛減輕。

檢查

1.感覺障礙絕大多數,甚至超過95%的病例均具有此組症狀。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皮膚過敏或感覺分離等現象,此主要是由於脊髓丘腦束及其他感覺神經纖維束受累所致。其特點是:

(1)發生較早:此組感覺障礙症狀大多在本病的早期即首先出現,其與頸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頸椎病明顯不同的是:後者的感覺障礙症狀出現較晚。

(2)上肢先發:其中90%以上的病例感覺障礙先從上肢開始,以手臂部尤為多發,亦可能先從肩部開始。

(3)以麻、痛為主:患者多主訴在本病初發時有手指(多在指尖)或手臂部疼痛及麻木感,尤以刺痛為多見。

(4)症狀持續:當感覺障礙出現後,一般持續時間較長,可有陣發性加劇,多與各種誘發因素有關。經非手術療法治療後可出現緩解期。

2.運動障礙多在感覺障礙症狀出現後數周或數月出現,其中大多是在檢查時發現。主要表現為錐體束征,患者多從步態沉重、下肢無力、抬步困難、易跪倒及束帶感等症狀開始,並隨著病程的發展症狀日益加重,以致完全癱瘓。

3.肌肉萎縮單純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患者的肌肉萎縮症狀一般較單純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出現晚,但其合併脊髓型頸椎病時,則此組症狀不僅出現早,且程度也多為明顯,範圍亦較廣泛。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發育性椎管狹窄系多節段之故,因而一旦出現各種附加因素致使脊髓受累,則往往是數個節段同時出現。在檢查時其平面一般不會超過椎管狹窄最高節段的神經支配區,此與脊髓側索硬化症時的肌肉萎縮平面常高至頸2水平以上明顯不同。與此同時,尚應注意除外合併枕頸部畸形的病例。

4.反射障礙

(1)深反射:多呈亢進狀,包括:上肢的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和橈骨骨膜反射;下肢主要是膝反射和踝反射,多呈對稱性活躍或亢進。

(2)淺反射:亦多呈現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是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及肛門反射等。

(3)病理反射:多出現陽性,以Hoffmann征、掌頦反射及Babinski征陽性為多見。

5.其他表現

(1)大小便障礙:多在中後期出現,以尿頻、尿急及便秘為多見;後期則可引起尿瀦留,甚至大小便失禁,但後者在臨床上甚為少見。

(2)自主神經症狀:以胃腸及心血管症狀居多,約占全部病例的30%左右(術前不易被發現和確診,大多在術後治癒或明顯好轉時證實屬於此種原因)。

(3)頸部防衛征:此類患者常使頸部保持自然仰伸位(功能位),可前屈,怕仰伸。但如患者同時伴有明顯退行性變,椎節後緣有骨刺形成,則亦怕前屈。

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檢查:常規X線平片,主要是側位片上可清晰地顯示頸椎椎管矢狀徑。凡在標準投照距離180cm攝出的平片上矢狀徑小於12mm時,即具有診斷價值;12~14mm時有診斷參考意義;而在10mm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此外亦可依據椎體與椎管的矢狀徑比值進行判斷,小於1∶0.75即屬異常,小於1∶0.6時具有診斷意義,比值在1∶0.5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

(2)CT或CTM及MRI檢查:可清晰地顯示椎管矢狀徑的大小、形態及其與脊髓受壓的關係。CT檢查主要顯示骨組織,而MRI檢查則對軟組織顯像較為清晰,因此二者結合起來最為理想,不僅有利於診斷,更有利於對椎管內組織狀態的判定,以決定治療方案及術式的選擇。

(3)除外診斷可根據臨床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除外頸椎其他相似病變。

鑑別診斷

頸椎間盤突出偏向側方,椎體後緣骨贅特別是鉤椎關節增生可突向椎間孔,均可壓迫神經根,侵犯下頸椎較多,故多出現手臂痛或手指麻木,30歲以上低頭工作者易發。是頸椎病中較多見的類型。

手足搐搦症早期僅有感覺異常、四肢刺痛、發麻、手足痙攣、僵直。

手臂肌肉拉傷是肌肉拉傷的一種,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肌肉拉傷是肌肉在運動中急劇收縮或過度牽拉引起的損傷。這在長蹍、引體向上和仰臥起坐練習時容易發生。肌肉拉傷後,拉傷部位劇痛,用手可摸到肌肉緊張形成的索條狀硬塊,觸疼明顯,局部腫脹或皮下出血,活動明顯受到限制。

腕管綜合徵是由於正中神經受壓,拇、食、中指產生疼痛和感覺麻木。初期常表現為指端的感覺功能障礙,常常因入睡後數小時出現麻木或燒灼痛而致醒,活動後緩解。

手指的感覺神經是由頸段脊髓分出的神經根分布到手和手指上的,當某些部位的神經發生損傷、炎症、腫瘤、受壓等引起感覺異常時,就會出現手指麻痛。

1.感覺障礙絕大多數,甚至超過95%的病例均具有此組症狀。主要表現為四肢麻木、皮膚過敏或感覺分離等現象,此主要是由於脊髓丘腦束及其他感覺神經纖維束受累所致。其特點是:

(1)發生較早:此組感覺障礙症狀大多在本病的早期即首先出現,其與頸椎病,尤其是脊髓型頸椎病明顯不同的是:後者的感覺障礙症狀出現較晚。

(2)上肢先發:其中90%以上的病例感覺障礙先從上肢開始,以手臂部尤為多發,亦可能先從肩部開始。

(3)以麻、痛為主:患者多主訴在本病初發時有手指(多在指尖)或手臂部疼痛及麻木感,尤以刺痛為多見。

(4)症狀持續:當感覺障礙出現後,一般持續時間較長,可有陣發性加劇,多與各種誘發因素有關。經非手術療法治療後可出現緩解期。

2.運動障礙多在感覺障礙症狀出現後數周或數月出現,其中大多是在檢查時發現。主要表現為錐體束征,患者多從步態沉重、下肢無力、抬步困難、易跪倒及束帶感等症狀開始,並隨著病程的發展症狀日益加重,以致完全癱瘓。

3.肌肉萎縮單純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患者的肌肉萎縮症狀一般較單純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出現晚,但其合併脊髓型頸椎病時,則此組症狀不僅出現早,且程度也多為明顯,範圍亦較廣泛。其原因主要是由於發育性椎管狹窄系多節段之故,因而一旦出現各種附加因素致使脊髓受累,則往往是數個節段同時出現。在檢查時其平面一般不會超過椎管狹窄最高節段的神經支配區,此與脊髓側索硬化症時的肌肉萎縮平面常高至頸2水平以上明顯不同。與此同時,尚應注意除外合併枕頸部畸形的病例。

4.反射障礙

(1)深反射:多呈亢進狀,包括:上肢的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和橈骨骨膜反射;下肢主要是膝反射和踝反射,多呈對稱性活躍或亢進。

(2)淺反射:亦多呈現減弱或消失,臨床上主要是腹壁反射、提睪反射及肛門反射等。

(3)病理反射:多出現陽性,以Hoffmann征、掌頦反射及Babinski征陽性為多見。

5.其他表現

(1)大小便障礙:多在中後期出現,以尿頻、尿急及便秘為多見;後期則可引起尿瀦留,甚至大小便失禁,但後者在臨床上甚為少見。

(2)自主神經症狀:以胃腸及心血管症狀居多,約占全部病例的30%左右(術前不易被發現和確診,大多在術後治癒或明顯好轉時證實屬於此種原因)。

(3)頸部防衛征:此類患者常使頸部保持自然仰伸位(功能位),可前屈,怕仰伸。但如患者同時伴有明顯退行性變,椎節後緣有骨刺形成,則亦怕前屈。

輔助檢查

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檢查:常規X線平片,主要是側位片上可清晰地顯示頸椎椎管矢狀徑。凡在標準投照距離180cm攝出的平片上矢狀徑小於12mm時,即具有診斷價值;12~14mm時有診斷參考意義;而在10mm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此外亦可依據椎體與椎管的矢狀徑比值進行判斷,小於1∶0.75即屬異常,小於1∶0.6時具有診斷意義,比值在1∶0.5以下時完全可以確診。

(2)CT或CTM及MRI檢查:可清晰地顯示椎管矢狀徑的大小、形態及其與脊髓受壓的關係。CT檢查主要顯示骨組織,而MRI檢查則對軟組織顯像較為清晰,因此二者結合起來最為理想,不僅有利於診斷,更有利於對椎管內組織狀態的判定,以決定治療方案及術式的選擇。

(3)除外診斷可根據臨床檢查及影像學檢查結果除外頸椎其他相似病變。

緩解方法

頸椎病的預防,應從病因及發病誘因兩方面採取措施,以有效地降低發病率和防止已治癒患者的復發。頸椎是脊柱的一部分,要從脊柱的整體加以預防。

(一)嚴防急性頭、頸、肩外傷:頭頸部跌扑傷、碰擊傷及揮鞭傷,均易發生頸椎及其周圍軟組織損傷,直接或間接引起頸椎病,故應積極預防,一旦發生應及時檢查和徹底治療。

(二)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防止慢性損傷:頸肩部軟組織慢性勞損,是發生頸椎病的病理基礎,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合理用枕:枕頭是頸柱的保護工具,一個成年人,每天睡眠6~9小時,即每天有1/4~1~3的時間是在睡眠(枕頭上)中度過的,所以枕頭一定要適合頸部的生理要求。人在熟睡後,頸肩部肌肉完全放鬆,只靠椎間韌帶和關節囊的彈性來維護椎間結構的正常關係,如果長期用高度不合適的枕頭,使頸椎某處屈曲過度,就會將此處的韌帶、關節囊牽長並損傷,而造成頸椎失穩,發生關節錯位,進而發展成頸椎病。

睡姿良好對脊柱的保健十分重要。人體軀幹部、雙肩及骨盆部橫徑較大,側臥時,脊柱因床墊的影響而彎曲,如果長期偏重於某一側臥位,脊柱會逐漸側彎,輕者醒後腰背僵硬不適,需要起床活動方可恢復正常,重者可發展成脊柱病。

(四)預防慢性勞損,除工間或業餘時間作平衡運動外,還可根據不同的年齡和體質條件,選擇一定的運動項目,進行增強肌力和增強體質的鍛鍊。

乘車中睡眠,急剎車時,極易造成頸椎損傷,故應儘量防止。游泳者在淺水處跳水,經常有造成頸椎嚴重撞傷者,故跳水應到深水處。

(五)老年人的預防:50歲以上的老人,脊柱多有退行性改變,因此更應重視預防脊柱病的發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