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
手少陰心經穴指手少陰心經所有的腧穴,即所有經穴。分布在腋下,上肢掌側面的尺側緣和小指的橈側端。起於極泉,止於少沖。左右各9穴,分別為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通里、陰郄、神門、少府、少沖。
腧穴是臟腑經絡氣血輸注於軀體外部的特殊部位,也是疾病的反應點和針灸等治法的刺激點。
凡歸屬於十二經脈和任、督脈的腧穴,亦即歸屬於十四經的穴位,總稱“經穴”。經穴均有具體的穴名和固定的位置,分布在十四經循行路線上,有明確的針灸主治證。經絡學說就是以這些腧穴為主要依據,就其主治規律、疾病症候等進行總結,使分散的腧穴系統化,並由早期的基本穴逐步發展到全部經穴。
診斷方面,腧穴有反映病症、協助診斷的作用。治療方面,腧穴有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其中腧穴的治療作用有三個特點:臨近作用,遠道作用和整體作用。
中醫套用
一、手少陰心經穴套用概要
本經腧穴主要治療心、胸、神志病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治療心臟病常用極泉、陰郄、神門;神志病常用神門、少沖;舌咽病用通里、陰郄;血證常用陰郄;上肢內側後緣痛、麻可用極泉、青靈、少海、靈道。針刺極泉時應避開腋動脈。
二、各穴簡釋
1、極泉 Jí quán(HT 1)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臂叢、腋動脈、腋靜脈→背闊肌腱→大圓肌。淺層有肋間臂神經分布。深層有橈神經,尺神經,正中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臂內側皮神經,腋動、腋靜脈等結構。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胸悶氣短,脅肋疼痛。③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癧。
操作:上臂外展,避開腋動脈,直刺0.5~0.8寸。
2、青靈 Qīng líng(HT 2)
定位:在臂內側,當極泉與少海的連線上,肘橫紋上3寸,肱二頭肌的內側溝中。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臂內側肌間隔與肱肌。淺層布有臂內側皮神經,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深層有肱動、靜脈,正中神經,尺神經,尺側上副動、靜脈和肱三頭肌。
主治:①頭痛,脅痛,肩臂疼痛。②目視不明。
操作:直刺0.5~1寸。
3、少海 Shào hǎi(HT 3)合穴
定位:屈肘舉臂,在肘橫紋內側端與肱骨內上髁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旋前圓肌→肱肌。淺層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深層有正中神經,尺側返動、靜脈和尺側下副動、靜脈的吻合支。
主治:①心痛。②腋脅痛,肘臂攣痛麻木,手顫。③瘰癧。
操作:向橈側直刺0.5~1寸。
4、靈道 Lín gdào(HT 4)經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5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淺層布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屬支。深層有尺動、靜脈和尺神經等。
主治:①心痛,心悸。②暴喑。③肘臂攣痛,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3~0.5寸。
5、通里 Tōng lǐ(HT 5)絡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1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與指淺屈肌之間→指深屈肌→旋前方肌。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屬支。深層分布有尺動、靜脈和尺神經。
主治:①暴喑,舌強不語。②心悸,怔忡。③腕臂痛。
操作:直刺0.3~0.5寸。
6、陰郄 Yīn xì(HT 6)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側,當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緣,腕橫紋上0.5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尺神經。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屬支等分布。深層有尺動、靜脈。
主治:①心痛,驚悸。②吐血,衄血,骨蒸盜汗。③暴喑。
操作:避開尺動、靜脈,直刺0.3~0.5寸。
7、神門 Shén mén(HT 7)輸穴,原穴
定位: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尺側腕屈肌腱橈側緣。淺層有前臂內側皮神經,貴要靜脈屬支和尺神經掌支。深層有尺動、靜脈和尺神經。
主治:①失眠,健忘,呆痴,癲狂癇。②心痛,心煩,驚悸。
操作:避開尺動、靜脈,直刺0.3~0.5寸。
8、少府 Shào fǔ(HT 8)滎穴
定位:在手掌面,第四、五掌骨之間,握拳時,當小指尖處。
取法:仰掌,手指屈向掌心橫紋,當小指指尖下凹陷處取穴。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掌腱膜→環指的淺、深屈肌腱與小指的淺、深屈肌腱之間→第四蚓狀肌→第四骨間背側肌。淺層有尺神經掌支分布。深層布有指掌側總動、靜脈,指掌側固有神經(尺神經分支)。
主治:①心悸,胸痛。②小便不利,遺尿,陰癢痛。③小指攣痛,掌中熱。
操作:直刺0.3~0.5寸。
9、少沖 Shào chōng(HT 9)井穴
定位:在手小指末節橈側,距指甲角0.1寸。
解剖:皮膚→皮下組織→指甲根。布有尺神經的指掌側固有神經指背支和指掌側固有動、靜脈指背支形成的動、靜脈網。
主治:①心悸,心痛。②癲狂,熱病,昏迷。③胸脅痛。
操作:刺0.1~0.2寸;或點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