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歷
1912年12月 生於廣東省大埔縣銀溪鄉。
1926-1931年 泰國學徒謀生。
1935-1938年 陸軍獸醫學校學習。
1939-1941年 貴陽軍馬防疫所,任技術員。
1942-1945年 中央畜牧實驗所獸醫系四川榮昌血清廠,任技佐。
1946-1949年 中央畜牧實驗所北平工作站,任工程師。
1949-1992年 農業部獸醫生物藥品監察所(現為中國獸藥監察所),任細菌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1992年 逝世。
生平介紹
出生情況
房曉文,1912年12月出生於廣東大埔縣銀溪鄉一個農民家庭,幼年生活艱難。全家大小11口入,靠租佃的2.5畝地耕種收入及體弱多病的父親磨豆腐賺些錢,維持全家生活,過著食不飽腹衣不遮體的貧困生活。房曉文自童年開始即參加勞動,同時在村辦國小受了5年啟蒙教育。父親念其智敏過人勤勞好學,又是全家最小的兒子,求告鄉鄰,籌集學資,送往離家不遠的銀江國小就讀。不足兩年,因學費不濟而輟學。迫於生活無奈,年已滿14歲的房曉文,眼看升學不能,歸耕無地。在同村青年的邀約及族兄帶領下,離鄉闖潮州謀生。一年後,經多方周折和磨難,在同鄉華僑的幫助下渡大洋到了泰國,落腳在曼谷郊外小鎮,當青工。一個寄居異國他鄉又不懂方言的青年,初到時在一裁縫店學徒,整日裡只能做一些挑水燒飯的雜活,在勞動之餘抽閒學習裁剪縫紉。而裁縫老闆只讓日夜勞動,因而學不到技術,就連肚子都填不飽。四年先後換了五個店鋪,結果同去泰國的三個青年,一個病死,一個病退。19歲的房曉文目睹和親受到華僑工人的悲慘狀況,深深體會到在異國他鄉謀生求藝的艱難。立志要繼續努力求學,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方能改變窮困境地。
1931年毅然回到了家鄉。由在汕頭市教育科任科員的二哥房之龍資助,考入汕頭市立商業學校,又開始了他夢寐以求的學習生活。入校後他不分晝夜勤奮學習。但好景不長,剛幾個月,二哥失業,房曉文學習終止,再回到老家。這時父親身體更衰弱,家庭經濟更加困難。胸懷壯志的房曉文又不甘於貧困,依靠親朋幫助和祖嗣的津貼考入了離家40餘里的大麻中學,讀完三年初級中學,又到廣州考進廣東省立第一職業學校土木工程科。一年後又因交不上學費而再次停學。後經人指點考入了國民政府西南政務委員會辦的軍醫學校獸醫班,該校設在廣州西郊,在校學生一律公費,總算找到了有口飯吃、能學習的處所。1936年獸醫班併入陸軍獸醫學校十八期。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從南京遷到湖南。
貢獻
1938年畢業於陸軍獸醫學校大學部本科。曾在軍馬防疫所、農林部獸疫防治大隊、中央畜牧實驗所任技佐、技術員,從事獸疫防治和研究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農業部獸醫生物藥品監察所(現為中國獸藥監察所,簡稱中監所)工程師、副研究員、研究員;細菌室和技術室副主任、主任等職。從事獸醫生物製品研究與監察工作先後50餘年獲得10餘項科研成果。發表研究報告及有關論著共50餘篇。並參加了我國第一部《獸醫生物製品規程》的制定,《中國家畜傳染病學》,《獸醫生物製品》及《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微生物卷》等大型專著的撰寫工作。是新中國獸醫生物製品事業的開拓者之一。
主要論著
1 房曉文等.《豬出血性敗血症免疫研究》.中央畜牧獸醫匯報.1946,4(1)
2 房曉文等.《傳染性豬腸炎免疫試驗初步報告》.華北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通訊.1950(1)
3 房曉文等.《耕牛氣腫疽病原診斷試驗》.中國獸醫學.1958(5)
4 房曉文等.《氣腫疽明礬菌苗研究》.畜牧獸醫學報.1957,2(1)
5 房曉文等.《青黴素治療牛氣腫疽病試驗報告》.中國畜牧獸醫.1955(4),等等。
主要貢獻
1941年防疫大隊撤銷,成立中央畜牧實驗所,獸醫界前輩蔡無忌任所長。調房曉文到該所設在四川榮昌的獸醫系附屬血清廠任職,在系主任馬聞天領導下從事細菌生物製品的研究。當時條件十分艱難,租用民房為試驗室,燒油燈來燒熱水作保溫箱和培養細菌,用木炭作燃料消毒培養基,進行了豬丹毒與豬出血性敗血症疫苗血清生產與研究,做出了不小成績。房曉文是我國開始研究該兩種疫病防治的先行者之一。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房曉文隨所遷往上海,在虹橋路一所別墅,恢復了研究工作。在前輩獸醫學家程紹迥所長親自主持下從事細菌製品研究約一年。該所接收了北平華北農事試驗場的畜牧獸醫部分,成立中央畜牧所北平工作站。房曉文被調該站任細菌室主任,主持研究生產用菌種的保存等研究工作。期間,與同行們一起研製生產了炭疽、出血性敗血症、布病疫苗,抗炭疽、抗豬丹毒血清以及診斷製品,為華北地區的獸疫防治提供了必需的生物藥品。1948年末北平解放前夕,原試驗室已不能堅持工作,房曉文為防資源丟失,攜帶全部菌種進住北京城內該站辦事處,並與協和醫院免疫系聯繫,借用該院試驗室,進行細菌的傳代繁殖,為保存國家的菌種資源,為解放後迅速恢復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房曉文與我國大多數知識分子一樣,在黨的政策鼓舞下如魚得水,獲得了充分發揮才能的大好時機。1949年他重新進入試驗室,並以堅韌不拔的精神,嚴謹的科學方法,從事著生物製品的科研與監察工作。他數十年如一日,不分寒暑春秋,一心撲在試驗室,先後完成十餘項有較高技術水平和經濟價值的獸醫生物製品,以及許多病原菌的鑑定工作。是我國當前研製出生物製品較多、出類拔萃的獸醫微生物學家之一。50年代初,房曉文參加河南等地耕畜大量死亡的病因調查研究和搶救工作,和其他專家一起從臨床分析開始,認真作病理解剖,採集病料分離病原,並進行各項實驗診斷,最後確診為甘薯黑斑病中毒,否定了由細菌所致的傳染病,從而採取相應治療措施,使該病迅速得到控制。
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火紛飛年代,房曉文被派參加抗美援朝前線的細菌戰調查團。他深入戰地,採集材料,進行試驗和分析,為揭露美帝國主義細菌戰的罪行提供了有力的證據。他主持的研究總是以嚴謹的科學態度把握關鍵,親自動手追蹤到底,做一項成功一項,並有所創新。例如:50年代初研製成功的牛氣腫疽明礬沉澱疫苗,為控制與消滅該病提供了唯一有效的武器。該成果曾獲農業部愛國豐產獎。50年代中期內蒙古一些地方暴發羊傳染病,造成大量羊只病死,房曉文主動自帶行李和試驗用品深入牧區,與牧民同吃同住,調查病情,解剖死羊,採集了大量病料,分離出多株厭氧梭狀芽孢桿菌,並進行了系統鑑定,最後確診為羊猝疽、快疫。同時及時研製出了氫氧化鋁菌苗,攜運至疫區監督使用,將猖獗一時的羊猝疽、快疫傳染病迅速控制,深受農牧民的愛戴,並被尊稱為黨派來的“菩薩獸醫”。60年代初,我國南方諸省區發生仔豬傳染性下痢疾病,用一般方法治療無效。房曉文等診斷為仔豬副傷寒。根據蘇聯專家介紹的防治法,他很快就仿製出半固體滅活疫苗,但使用效果很差,疫病不能控制。房曉文採用培養基中加醋酸鉈傳代培養的誘變減毒方法,從傳代培養物中分離挑選菌落,經傳500代,歷時數年終於從菌落中挑選出減弱了毒力並保持免疫原性良好的制苗菌株,研製成功凍幹活菌疫苗,免疫效力良好,獲得1978年全國科技大會獎。在推廣使用過程中,在同行們共同努力下,房曉文又進一步改進了生產工藝和免疫方法,並在全國範圍內生產與套用,這種菌苗既可注射,又可口服,安全可靠,完全控制了仔豬副傷寒病,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十分顯著。1989年該研究成果獲國家發明二等獎。
他還主持研究出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診斷方法和氫氧化鋁疫苗。該苗是利用通過雞胚減毒山羊支原體,製成山羊傳染性胸膜肺炎雞胚化弱毒疫苗。經免疫接種孕前的山羊,證明安全有效。70年代以後,房曉文又以化學誘變劑培育出馬流產弱毒菌株,研製成功沙門氏菌馬流產疫苗。該苗對良種馬場馬匹的繁育,減少流產死亡,效果顯著,農業部授予科技進步二等獎。此後,又改進了雞白痢診斷抗原。他研究成功的雞白痢雞傷寒多價染色平板抗原敏感性、特異性等均達到國際標準,並具有檢疫符合率高等優點,對集約化養雞場淨化雞白痢病,起了主要作用,獲得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數十年來,房曉文除獲得上述主要科研成果外,還不斷總結經驗,先後參加撰寫有較高水平的專著《中國家畜傳染病》、《中國農業百科全書·微生物卷》、《獸醫生物製品》的有關章節和教學講義《厭氣菌研究》、《氣腫疽及病原診斷》、《動物沙門氏菌病》,先後發表40篇論文和參加草擬部頒規程等,總計100多萬字。尤其在生物製品監察工作上,從1949年至1987年的30多年裡與中監所同行一起,多次深入生產第一線,參加生產與檢驗工作,長時間輪流蹲點,總結推廣生產技術,並培養出一批獸醫生物藥品技術人員。對我國獸藥生物製品生產工藝改進、產品種類增加、產品質量提高,均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