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上世紀60年代,哈佛醫學院的戴維·休伯爾(David Hubel)與托斯坦·威瑟爾(Tosten Wiesel)做了一系列在視覺發育領域異常重要的實驗。
科學成就
通過這些早期研究,這兩位神經科學家發現,在大腦中一個叫做“紋狀皮層”的區域裡,不同神經細胞 會分別對雙眼接收的視覺信號產生反應。為了研究視覺經歷在發育過程中的作用,他們選取出生不久的小貓,將它一隻眼睛的眼瞼縫合起來,又在數周之後拆開手術 線。結果發現,與從未被縫合過的眼睛相比,重見光明的眼睛接收到光信號的時候,只有寥寥無幾的紋狀皮層細胞作出了回響。換言之,那隻被縫合過的眼睛在早期 沒有接受足夠的視覺刺激,所以喪失了對向大腦中的視覺信號處理中心高效傳遞信息的能力。
接下來,休伯爾和威瑟爾在小貓發育的不同時間段重複了這一實驗。他們發現,如果在小貓出生後4~8周之間進行縫合,兩眼之間的差別最為顯著。而一旦過了這 一時期,縫合的作用就大大降低。而對於成年貓來說,哪怕將它的眼睛縫上一年,也沒有什麼明顯效果。他們就此提出“關鍵期”(critical period)的說法。後來的科學研究證實,這種對外界刺激或早期經驗格外敏感的關鍵時期在神經發育中比比皆是,視覺、聽覺、語言習得以及運動技能中都有 它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