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武孝

戴武孝(1904—1952),男,化名戴笠夫、天沛、思永、戴卿,湖南漢壽縣城東門符家巷人。曾參與創辦《新漢壽報》,繼詹樂貧、毛覺民之後任主筆。

基本信息

簡介

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和抗日戰爭時期曾兩次擔任中共漢壽縣委書記職務。1912年開始讀私熟,1915年轉入養正國小,1917年初小畢業後幫工織布。1921年進常德竣德中學就讀,因學習成績優良,被選為學校青年會會長、學生會會長。1925年“五卅”慘案的訊息傳到常德,戴武孝多次率領學生鬧學潮,上街遊行,後被迫停學,回縣在養正國小當英語教師。1926年春,他由羅宜茲(羅權)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參加《漢壽民報》的編輯工作,10月,在中共漢壽特別支部的領導下,參與創辦《新漢壽報》,繼詹樂貧毛覺民之後任主筆。1927年春,他以縣濟難會負責人身份出席全省濟難代表大會,會後派往武漢擔任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主席團記錄員。會畢,奉命北上,在陸沉的率領下,赴開封幫助組建河南省委。大革命運動失敗後,歷經艱險回漢壽,進行恢復黨組織的工作,開展地下鬥爭。1927年8月,重建中共漢壽支部,他任組織委員。11月,受湘西特委指派擔任中共漢壽縣委書記。12月,羅卜來縣任書記,他改做組織工作。1928年7月,因黨組織遭受破壞,他前往武昌伯父家隱蔽,後和烈士毛穎的哥哥徒步南陽參加了南路軍。在部隊他與共產黨員耿卓吾、劉德青等人建立了黨支部。後部隊開往湖北南昌、監利一帶,戴武孝被派到沙市開展黨的工作,組織武裝暴動。因泄密,暴動失敗,耿、劉等人被害,他被捕入獄被判死刑。經黨組織多方營救出獄。後又回到武昌伯父家幫工。1935年伯父病逝,他重返漢壽南鄉崔家橋,以開設“一大青布店”作掩護,秘密聯絡共產黨員開展地下活動。

1937年冬赴長沙尋找黨的組織,與八路軍駐湘辦事處負責人徐特立接上關係,被安排在八路軍辦事處工作。1938年,戴武孝回縣重建黨的組織。10月,擔任中共漢壽縣委書記,化名戴笠夫在毓德鋪的冷鋪山創辦“新民農場”掩護黨的工作。1939年9月,根據上級指示,漢壽縣委改組為縣工委,常益中心縣委委員顧星奎來漢壽任工委書記,調戴武孝去湘潭工作。由於顧的請求,常益中心縣委同意,將他留在漢壽協助顧的工作。1940年秋,因遭受國民黨的追捕,戴武孝潛往益陽以辦園藝場為掩護繼續開展革命活動。

1946年5月,戴武孝從漢壽出發北上,8月到南京,經同學介紹到國民黨南京市黨部當助理幹事。1947年秋末進入中訓團戡建班受訓四周。1948年1月被分發到河南潢川實習,9月派往上海任青年服務總隊十三隊六十二隊隊長。1949年1月,調任杭州四大隊少校隊員。同年3月他從杭州開小差由贛州到沅陵,並及時到長沙找顧星奎報告了工作情況,約定在沅陵等候安排。11月初,他再赴長沙向顧星奎匯報請示, 12月回沅陵,由南下縣委安排負責學習組工作。1951年3月漢壽地下黨組織被錯定為假黨,1952年初,沅陵縣人民法院以戴武孝冒充地下黨員等罪名將他逮捕並判處死刑。1986年3月6日沅陵縣人民法院為其撤判,宣告無罪,平反昭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