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戴恩溥字瞻原。平度城裡人。1860年、1865年,戴恩溥科舉順利,先後為舉人、成進士,從此邁上仕途。
清朝徵收田賦以銀兩為單位,晚清時多以銀折錢。同治年間銀價昂貴,白銀一兩折合京制錢三千八九百文,加上“火耗”、“解費”,山東許多州縣征賦時,每“銀一兩”曾折收五千八九百文。
到1894年(光緒二十年)銀價已下落一千餘文,卻仍按同治年間數目折收。他不顧省府州縣各級官員的反對,結合家鄉萊州府的掖縣、平度、高密、膠州、即墨仍收五七八百文的實例,兩次上奏清廷,為民請命,終使全省統一定為“一律折收四千八百文”,從而給全省百姓減輕了負擔。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德國強占膠州灣。次年“劃界”時,德方企圖進占數百平方公里土地,時任給事中的戴恩溥與同鄉御史王培佑聯名上奏,報告勘界官員的庸懦和民情之激憤,使清廷得以通過外交鬥爭挫敗了德方的圖謀。
1911(宣統三年正月)戴恩溥病逝於家鄉。
生平
戴恩溥(1826一1911) 字瞻原,世居平度城東關。戴恩溥父親戴金鼎曾中
鄉試解元,充任汶上等縣學官多年,富有學識,對後輩有很好影響。
1860年、1865年,戴恩溥科舉順利,先後為舉人、成進士,從此邁上仕途。他先後任兵部主事、陝甘道監查御史、工科掌給事中。晚年由廣西右江兵備道任上退休。一生為官,他廉潔清正,能注意體察民情,異於一般貪官。
戴恩溥頗富文采,所著詩文集為《見山樓詩文鈔》。他的書法很有功力,頗受人們歡迎,其墨跡至今尚留存不少。
評價
戴恩溥先後任兵部主事、陝甘道監查御史、工科掌給事中。晚年由廣西右江兵備道任上退休。一生為官,他廉潔清正,能注意體察民情,異於一般貪官。
光緒年間,戴恩溥兩度上奏,疾呼整頓田賦徵收,產生較大計會反響。當時山東各州縣以銀折錢徵收田賦,但不按銀、錢的正當比價折算,肆意浮收,貪官獲贓,百姓遭殃,一時間怨聲載道,成為一嚴重的社會問題。
戴恩溥素關心國計民生,對這等劣行十分痛恨,他在奏摺中疾呼:“竭艱苦之脂膏,飽貪婪之囊橐,窮民困累,情何以堪!”他一再上奏,使朝廷及時解決此務,核減了浮收,減輕了山東百姓的負擔,也扼制了官場腐敗。
為官在外,戴恩溥仍時時關注家鄉命運。德人侵占膠州灣後,一再膨侵略野心。再劃界時,德人妄圖違約強占界外數百里土地。平度南境成為其覬覦目標。他要求清廷堅據德人的非法要求,維護民族權益。在與地方官民共同鬥爭後,使德人的侵略野心未能得逞。
任職廣西時,社會動亂,民不聊生,戴恩溥上任後嚴令禁止草芥人命,加強吏治,使社會趨於安定。他多方籌資賑濟,使災後損失減少,災民得以安生。
戴恩溥久任“科道”,所論國計民生大事甚多,“請禁錢糧浮收”一事造福桑梓,最為民眾所不忘。
著作
戴恩溥頗富文采 ,所著詩文集為《見山樓詩文鈔》他的書法很有功力,頗受人們歡迎,其墨跡至今尚留存不少。
戴恩溥還是晚清頗有名氣的書法家,其傳世作品至今為人珍愛,並被收入《明清百名進士書法選》等多種書法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