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經歷
20年代中期,赴上海浦東中學讀書,曾積極參加各種愛國運動。畢業返鄉後,任昌江縣第二高國小校校長。為了深造,1934年又赴廣州就讀於廣東國民大學,畢業後任昌江縣第一高國小校校長,後任瓊西中學主任。期間,關心民眾疾苦,關注當地政局時勢,曾與史丹、林建功、林超宇等新派人物跟當地的土豪劣紳、貪官污吏以及一切封建勢力作鬥爭。深信“教育救國”的思想,為發展新文化教育而致力。在“二小”任校長時,贊同史丹的主張,聘請共產黨員馬白山及其胞兄馬秋江在該校任教,還從家裡拿出自己的大洋來支持教育事業,發動當地漁民、商人捐助資金擴建校舍。
抗日戰爭爆發後,帶領師生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秋,與史丹兩人帶頭捐獻光銀1000元,並敦促社會各界熱心教育的人士解囊捐獻,使瓊西中學順利建成,按時開學。其時親自任教,專心治校,為培養昌感崖地區的抗日骨幹而嘔心瀝血。
1939年給共產黨瓊崖獨立隊獻出10多支槍。由於堅決支持抗日,屢屢遭到敵人恐嚇,萬般無奈之下,帶領家人搬到黎族地區的二甲村避難,後因形勢越來越緊張,又帶領一部分家人轉移到嶺門(今瓊中縣境)暫居。
1941年10月國民黨頑固派掀起反共高潮,被加以“共產黨員”的罪名而遭到扣押,因正義凜然,嚴詞痛斥敵人而被殺害,年僅3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