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湖上老人坐磯頭,湖裡桃花水卻流。
竹竿裊裊波無際,不知何者吞吾鉤。
譯文
一位老者坐在磯頭上垂釣,湖裡的水上飄浮桃花緩緩流去,然而這一切仿佛與他無關,面對眼前美景,不管有沒有魚上鉤。
作者簡介
常建(708-765),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唐玄宗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

他的詩以田園、山水為主要題材,風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於運用凝練簡潔的筆觸,表達出清寂幽邃的意境。這類詩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懷。其實他對現實並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責,這在占相當比重的邊塞詩中尤為明顯。有《常建集》。詩以寫山水田園為主,選語精妙,境界超遠。
常建其詩似初發通莊,卻尋野徑,百里之外,方歸大道。其旨遠,其興僻。佳句輒來,唯論意表。淪於一尉,士論悲之。詩一卷。
常建的詩題材比較狹隘,雖然也有一些優秀的邊塞詩,但絕大部分是描寫田園
風光、山林逸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