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贈友人

戲贈友人

《戲贈友人》是唐代著名詩人賈島題贈友人的詩作。該詩以生動有趣的比喻來形容作詩,指出需要經常作詩,詩思才不會枯竭,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勉勵,體現了二人之間深厚的友誼。

作品原文

戲贈友人
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
筆硯為轆轤①,吟詠作縻綆②。
朝來重汲引,依舊得清冷。
書贈同懷人,詞中多苦辛。

注釋譯文

①轆轤:用手動絞車牽引水桶自井中汲水的提水工具。
②縻綆:繩索。 陳三立《江行雜感》詩之一:“中宵鐙火輝,有涕如縻綆。”

作品簡介

一口井如果沒有了水,固然是廢井;倘若有水而無人汲,也依然是廢井。此詩從這個角度比喻作詩,“筆硯”、“吟詠”互文見義,皆指創作活動。轆轤是汲取井水的起重裝置,即在井上樹立支架,上裝可用手柄搖轉的軸,軸上繞繩索,繫上水桶,搖轉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汲取井水。縻綆即井繩,與前轆轤意思相同,都是借汲水的過程,喻指作詩時思緒飛動的狀態。那么,既然天天要作詩,詩思會不會枯竭呢。作者認為不會,正如從井裡汲水一樣,雖然每天都汲,可是“朝來重汲引,依舊得清冷”,給人的感覺仍是全新的。
賈島是中唐苦吟詩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儘管他曾說過“言歸文字外,意出有無間”(《送僧》)一類的話,但落實到作詩上,卻從無“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氣韻,而總是在費盡心思地雕章琢句,仿佛是要通過“漸修”得到作詩的真諦。這種詩的藝術風格,聞一多先生在《唐詩雜論·賈島》一文中也作過論述:“賈島同時代的人,初唐的華貴,盛唐的壯麗,以及最近十才子的秀媚,都已膩味了,而且容易引起一種幻滅感。他們需要一點清涼,甚至一點酸澀來換換口味。”僧房和山野的清寂幽僻就與“清涼”和“酸澀”有著密切的關係,而通過苦吟的手段來達到這一境界又是一些才氣一般卻又希望有所作為的詩人的較好方法。所以,前人認為晚唐五代是賈島的時代不無道理。《唐摭言》卷十曾記載了晚唐李洞尊崇賈島的事跡:他鑄賈島的銅像,經常手持念珠念賈島佛。如知道誰喜歡賈詩,他就手錄賈詩贈之,並再三叮嚀說:這無異於佛經,應該焚香而拜。李洞的做法雖有些極端,但足以說明賈島詩的獨特風格對晚唐五代詩人的深刻影響。

作者簡介

賈島像賈島像
賈島(779~843),唐代詩人。漢族。字浪(閬)仙。范陽(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810年(元和五年)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洛陽,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後還俗,屢舉進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縣)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事》)。840年(開成五年),遷普州司倉參軍。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校》,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