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蟠螭紋銅蓋鼎

戰國蟠螭紋銅蓋鼎

【名稱】:蟠螭紋銅蓋鼎 【年代】:戰國時期 蟠螭紋銅蓋鼎,是戰國時期的器物,該物件鼓腹,圜底,三蹄足。

基本信息

【名稱】:蟠螭紋銅蓋鼎

【類別】:青銅器

【年代】:戰國時期

【規格】:高22.5厘米

【文物出土】:1972年青州楊姑橋窯場出土

戰國蟠螭紋銅蓋鼎戰國蟠螭紋銅蓋鼎

【收藏機構】:青州博物館收藏

藏品介紹

蟠螭紋銅蓋鼎,是戰國時期的器物,該物件鼓腹,圜底,三蹄足。蓋上置三環鈕,口沿下附兩耳。蓋、口沿及腹部飾蟠龍紋。龍軀勾連交旋,並填以繁密的雷紋作地。

相關資料

在我國古代,鼎是一種很有名的器物,不少成語、辭彙涉及到鼎,例如“問鼎”、“鐘鳴鼎食”、“大名鼎鼎”、“鼎足三分”等等,有的人名中也常用這個鼎字,可見這種器物在人們心目中所占的地位。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對鼎解釋是:“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象析木以炊。”鼎的用途,據《玉篇》言:“所以熟食器也”,即認為鼎是用來煮熟食物的。考古發掘出土的鼎有底部與足部帶煙炱者,可證鼎是炊器,除煮食物外,亦可以用來煮湯(熱水),或在宴饗時用作盛肉與調味品之器具。鼎除了作為炊器與盛食器,還是一種重要的禮器,是貴族們舉行祭祀活動不可缺少的器物之一,同時也是一個人身份、地位、權力的象徵。西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獲得了商王朝國寶九鼎。武王的兒子成王把這九鼎從商王朝的都城遷到鎬京,舉行了隆重的“定鼎”儀式,從此“九鼎”就成為周朝政權的象徵,“定鼎”就成為新王權確立的同義語了。在西周的中晚期又出現了列鼎。典型的列鼎是一組鼎,形狀相同,大小依次遞減,數目分九、七、五、三共四級。根據儒家文獻的記載,用鼎的制度是很嚴格的:天子九鼎、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若陪葬鼎時違反這一規定,就有僭越之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