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仿製戰國晚期文物。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一體,分則為兩個器皿。現收藏於浙東海事民俗博物館。
相關詞條
-
戰國齊陳曼簠
戰國齊陳曼簠是戰國時代的文物,現收藏於上海博物館。
-
戰國楚王酓朏簠
楚王酓朏簠,戰國後期,通高12cm,長31.9cm,重5kg。 此器長方形,方足中空,腹飾雲紋。器口上刻畫銘文12字:“楚王酓朏鑄金嘗,以供歲嘗。辛。”
-
簠式爐
簠式爐,清中期產品,作為薰爐使用,是清乾隆朝仿古銅器中較為精美的一件。現收藏於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外形特徵 工藝特點 名詞解釋 細部特徵 -
青銅簠
青銅簠(fǔ)產生於西周時期,結束於戰國,並在春秋時期得到空前發展,一度與鼎、豆等重要禮器放在一起的銅器組合之一。其用途與簋相仿,屬食器。因在祭祀時用於...
作用 背景 研究 出土 -
芮太子白簠
芮太子白簠,西周時期盛食器,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形態特徵 銘文內容 關鍵字解釋 -
簠[古代器具]
簠是中國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周禮·舍人》:"凡祭祀共簠簋。" 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
讀音 簡介 研究 詞義擴展 -
陳曼簠
陳曼簠又名齊陳曼乍皇考獻叔簠,銘四行二十二字 。此銘書法多作起筆方、收尾尖銳狀,但又不乏圓轉之筆畫,具有較強的裝飾味。此銘曾被視為齊書的代表作,並據以論...
簡介 銘文書法 -
銅簠
簠(fu;音“第三聲”)出現於西周早期,盛行於西周末春秋初,在戰國晚期以後消失。一般呈長方盒形,蓋身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則為一體,分來則為兩個器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