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兵符
符是中國古代朝廷傳達命令、徵調兵將以及用於各項事務的一種憑證。用金、銀、玉、角、竹、木、鉛等不同原料製成,用時雙方各執一半,合之以驗真假。這件杜虎符便是現存最早的一件調兵憑證,一符剖為左右兩半,右邊留存於朝廷,左半交地方官吏或統兵將帥保管,使用時兩半相合,即為“符合”,表示命令驗證可信。
虎威勵志
符作虎走形,虎昂首,尾端捲曲,背面有凹槽,頸有一穿孔。身上有錯金銘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這也是杜虎符的來歷和用途。
用威猛的虎來鼓舞戰士的鬥志,古人的兵法遠不僅僅只在書上。
相關詞條
-
戰國虎符
"三個虎符的銘文大致相同,有一點不同令人注意。 新郭虎符,銘文稱""右在王"",秦杜虎符稱""右在君。 ,而秦陽陵虎符則稱""右在皇帝"",這說明這三個...
物品介紹 專家考證 -
虎符[中國古代調兵兵符]
《虎符》是2009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高光。主要講述了信陵君官至魏相,功高蓋主,權謀過人。
基本信息 虎符歷史 虎符作用 形質變化 虎符文物 -
金玉虎符
“金玉虎符”選用上等和田青玉為托盤,以三九純銀鍍純金雕鑄,上雕銘文“治國平天下 修身福自家”,並配有天然紅木底座。2009年11月18日,中國百位將軍獲...
特徵 饋贈 歷史沿革 相關故事 -
陽陵虎符
秦始皇統一全國後,頒發給陽陵駐守將領的銅製兵符。虎符高3.14厘米,長8.9厘米,虎形,有左右兩半。銘文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是關於符節...
虎符 趣聞 《虎符》 -
陽陵錯金銅虎符
陽陵錯金銅虎符,相傳山東省臨城出土,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是秦始皇調動軍隊的憑證。虎的左、右頸背各有相同的錯金篆書銘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陽陵。
簡介 趣聞 -
戰國[中國歷史時期]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周朝滅亡前,周朝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東周於公元前256年被...
史載 歷史 政治 軍事 經濟 -
戰國官制
春秋後期,中原各國由於經濟發展,某些卿大夫逐漸強大起來,許多力量較小的卿大夫陸續被強大的卿大夫所兼併;原來的國君由於宗族內訌、連年戰爭和“國人”(即國都...
初步形成 機構建立 長官設定 兵制推行 -
漢錯銀銅虎符
漢錯銀銅虎符,漢代器物,長7.5cm,寬2.7cm,虎呈正臥姿態,虎背及兩肋有錯銀文字。
-
戰國軍制
軍制各諸侯國建立了統一的軍隊,國君掌握軍隊的徵調大權,實行憑“虎符”發兵的制度。 各諸侯國主要實行郡縣徵兵制,農民是主要的徵集對象。 招募之兵,經過嚴格...
簡介 軍制 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