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石位

截石位

截石位,手術取位的一種方式。特點是病人仰臥,雙腿放置於腿架上,將臀部移到床邊,能最大限度的暴露會陰,多用於肛腸手術和婦科手術。傳統的截石位擺置方法,將托腿架支托患者大腿,上肢外展位;新式截石位擺置方法,將患者雙上肢以自身床單固定於身體兩側,可避免上肢外展導致臂叢神經受損,托腿架支托患者小腿,在小腿下墊中單,中單應先向腿內鏇方向包裹,骶部墊上厚軟墊高約10cm,使手術野充分暴露,方便操作,腰部懸空處薄軟墊墊實,可減緩壓力,防止腓總神經損傷和骶部皮膚破損。

基本信息

步驟

截石位截石位
1.1截石位常用於陰式子宮切除術、直腸手術、膀胱鏡手術等手術中。具體安置方法是:病人仰臥,穿上腿套。然後將病人下移,使骶尾部略超出背板下緣,兩腿放在擱腿架上。
1.2常見不良反應有局部皮膚壓傷、腓總神經損傷靜脈血栓
1.3產生不良反應的原因
1.3.1局部皮膚壓傷患者術前已經存在下肢的血液循環障礙;骨隆突處未加適當的襯墊;襯墊不平整及手術人員的壓靠都可導致局部皮膚壓傷。
1.3.2靜脈血栓維持小腿血液循環的主要血管膕動脈、膕靜脈位於膕窩處缺乏肌肉脂肪組織的保護,所以膕窩長時間受壓會引起小腿血液循環障礙,造成血管內膜損傷或形成靜脈血栓。引起膕窩過度受壓的因素有:約束帶過緊、或位置不當;膝關節彎曲度角度過小。
1.3.3腓總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是坐骨神經的一個分支,在腓骨頸繞過並穿過腓骨長肌達小腿前側。腓總神經繞過腓骨頸處距皮膚近且缺乏肌肉脂肪組織的保護,此處如果受到長時間的壓迫,就會導致腓總神經的損傷。

護理

截石位截石位
2.1術前訪視除常規訪視內容外,還應注意了解患者有無影響擺截石位的骨關節疾病,有無下肢的靜脈血栓、感覺或運動障礙、皮膚病變。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與醫生取得聯繫。
2.2術中體位安置及注意事項
2.2.1坐骨結節應超出背板下緣5-6cm同時在骶後墊一軟墊。
2.2.2支腿架的高度應與大腿在仰臥曲髖時的高度相等;支腿架的兩個關節,即支架高低角度調節關節和腿托角度傾斜角度調節關節在擺好體位後要牢固固定。
2.2.3腿托應托在小腿處與小腿平行,在腿托上要加海綿襯墊,注意平整無皺褶,以防止皺褶導致局部組織壓傷。
2.2.4大腿與軀幹的縱軸應呈90~100°,此角度過小不利於腹部手術操作,過大則會加重腿托的負荷。
2.2.5大腿與小腿縱軸應呈90~100°角,此角過小會使膕窩受壓,過大則不符合生理條件,還會加到小腿遠端所受的力。
2.2.6雙下肢之間的角度應為80~90°,過小不利於手術操作,過大易導致腓骨小頭壓在腿托上;足部應儘量外展以防止腓骨小頭與腿托緊密接觸;
2.2.7使用約束帶時,不要直接系在膝關節上,而應固定在小腿,並保持約束帶平整,鬆緊適宜。

術中

儘管術前體位安置正確,但在術中往往會由於術者或助手的推擠和按壓以及支腿架固定不牢等原因使體位發生變化。因此術中應注意:
3.1提醒助手們注意站立的位置,不要將雙手或身體壓在患者的腿上;
3.2注意觀察患者體位,一旦發生變化,要及時糾正;
3.3注意觀察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環、皮膚溫度;

術後

術後隨訪注意患者下肢的皮膚顏色、溫度、感覺、運動功能。提醒患者如出現異常反應及時與醫生聯繫。
由於對術中採取截石位可能發生的不良反應有充分的認識,在圍手術期採取了積極的護理措施,從而有效的杜絕了因體位護理不當而產生的不良反應。

起源

大約從公元前4世紀開始,在治療膀胱結石時,患者取現在截石位這種體位後,醫生從陰囊和肛門間橫行切口進入膀胱取石,截石位是因為“切開取石”而來。這種方法一直延續2000多年,直到1720年才有人提出經腹部切口進入膀胱取石,而到19世紀,經腹部切口進入膀胱取石才成為經典切口。而這種體位仍然以“膀胱截石位”這一名稱繼續沿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