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戒臘、法臘、法臘、夏臘、坐臘。指僧侶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據釋氏要覽卷下載,比丘以夏安居之最後一日(七月十五日)為受臘日,自此而有法歲,十六日則為新歲歲首。僧侶之長幼順序即依戒臘之多寡而定;受戒年數未久者,則稱淺臘。另有一說,謂法臘乃指剃度以後之年數,戒臘為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又依戒臘記載僧席次序之木牌,稱戒臘牌。禪家於入寮之終有寮元茶禮,若人數眾多時,即依戒臘從上位次第請眾寮點茶,此稱戒臘茶。又僧侶之生年及戒臘,合稱為年戒。
(術語)受戒之年數也。比丘之坐次,依戒臘之多少而定。禪苑掛搭章曰:‘維那依戒臘次第掛搭。’
指僧侶受具足戒以後的年數。又作戒臘、法臘、夏臘、坐臘。按世俗系以十二月除夕為受歲之日,但僧尼的年歲,是以夏安居終了之日,即七月十五日為受歲之期,十六日為五分法身之新生養之日,名為新歲。
以七月十五日為受歲之日,在佛典中頗多記載。《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四雲(大正2· □676c)︰‘佛告阿難曰,汝今於露地速擊揵稚。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歲之日。’此外,《歷代三寶紀》卷十一亦云(大正49·95b)︰‘即於其年七月十五日受自恣竟,以香華供養律藏,便下一點。(中略)點是一年。’此外,有說謂戒臘、法臘二者有別。謂戒臘為受具足戒以後之年數,法臘為剃度後之年數。
戒臘猶如出家人之年資。寺院中之僧人等級或排班先後,往往依戒臘為序。叢林中依戒臘而登記席次之木牌,即謂之‘戒臘牌’。依《敕修百丈清規》卷七所載,禪家之堂司、侍司及眾寮等須預先依戒臘寫造,而於每年七月十四日午後,列堂司牌於僧堂前上間,列侍司牌於法堂下間,列眾寮牌於寮內,由大眾各各炷香展拜云云。
相關詞條
-
臘
臘:讀xī,形聲。字從肉,從昔,昔亦聲。“昔”意為“往日的”、“舊時的”。“肉”與“昔”聯合起來表示“陳舊的肉”。本義:陳肉。乾肉。另讀,là (形聲。...
解譯 詳細註解 -
戒日王
日王(梵S/I^la^ditya,589—647年),印度戒日朝國王(606—647年在位),戒日王乃印度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為...
人物簡介 社會評價 -
戒疤
燒戒疤,又稱燃頂。受戒時在頭頂上燃上九個或十二個香疤,因為是在受戒時燃的,故稱戒疤,是漢僧受戒的一種標記。燃頂燒香疤的作法,有大乘經論作為依據。關於其起...
簡介 引述 歷史起源 規定 誤解 -
法臘
佛教語。比丘自出家始,每年夏季三月(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安居坐禪,稱為夏臘。後因以“法臘”稱比丘受戒的年數。
佛學大詞典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
戒日帝國
戒日帝國是從笈多分裂後的一個小邦中發展起來的。7世紀初,戒日帝國(606-647)興起,啞噠人被逐,戒日王統一了北印度,建都曲女城。其疆域東到孟加拉灣,...
歷史背景 帝國建立 歷史征討 發展衰亡 政治發展 -
郭實臘
郭士立(Karl Friedlich Gutzlaff,1803-1851),中文名也譯作郭實臘、郭實獵、郭甲利、郭施拉、居茨拉夫,筆名“愛漢者”)。德...
人物簡介 傳教生涯 在華活動 郭士立評傳 爭議與評價 -
老克臘
所謂“老克臘”指的是某一類風流人物,尤以二十世紀五十和六十年代盛行,在那全新的社會風貌中,他們保持著上海的舊時尚,以固守為激進。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老克...
來源 背景 特徵 行為 現狀 -
戒日王[印度歷史人物]
戒日王(589—647年),印度戒日朝國王(606—647年在位),戒日王朝的建立者,印度古典文化的集大成者。 他為中國人所熟悉主要是玄奘西遊的緣故,而...
人物簡介 社會評價 -
比丘戒
比丘戒,梵語upasam!panna,或 upasam!pada^,巴利語同。音譯鄔波三缽那。意譯近圓,有親近涅盤之義。又作近圓戒、近具戒、大戒。略稱具...
簡介 經書記載 第十一世 大戒 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