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華嚴經開示:“佛子!何等為菩薩摩訶薩戒藏?此菩薩成就普饒益戒、不受戒、不住戒、無悔恨戒、無違諍戒、不損惱戒、無雜穢戒、無貪求戒、無過失戒、無毀犯戒。云何為普饒益戒?此菩薩受持淨戒,本為利益一切眾生。云何為不受戒?此菩薩不受行外道諸所有戒,但性自精進,奉持三世諸佛如來平等淨戒。云何為不住戒?此菩薩受持戒時,心不住欲界、不住色界、不住無色界。何以故?不求生彼,而持戒故。云何為無悔恨戒?此菩薩恆得安住無悔恨心。何以故?不作重罪,不行諂詐,不破淨戒故。云何為無違諍戒?此菩薩不非先制,不更造立;心常隨順,向涅槃戒,具足受持,無所毀犯;不以持戒,惱他眾生,令其生苦,但願一切心常歡喜而持於戒。云何為不惱害戒?此菩薩不因於戒,學諸咒術,造作方藥,惱害眾生,但為救護一切眾生而持於戒。云何為不雜戒?此菩薩不著邊見,不持雜戒,但觀緣起持出離戒。云何為無貪求戒?此菩薩不現異相,彰己有德,但為滿足出離法故而持於戒。云何為無過失戒?此菩薩不自貢高,言我持戒;見破戒人亦不輕毀,令他愧恥;但一其心而持於戒。云何為無毀犯戒?此菩薩永斷殺、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及無義語、貪、瞋、邪見,具足受持十種善業。菩薩持此無犯戒時,作是念言:‘一切眾生毀犯淨戒,皆由顛倒;唯佛世尊能知眾生以何因緣而生顛倒,毀犯淨戒。我當成就無上菩提,廣為眾生說真實法,令離顛倒。’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二戒藏。
相關詞條
-
戒律
戒律一詞多指有條文規定的宗教徒必須遵守的生活準則。戒律的梵語是屍羅,S/ila譯曰戒。意思是防非止惡之義。梵語優婆羅叉Upalaks!a,譯曰律(淨影)...
佛教術語 禪指 不可為白衣、沙彌說毗尼藏 -
佛教戒律
佛教戒律,通常指毗奈耶,廣義上尚指最初的屍羅、出家眾的學處、波羅提木叉、不同部派僧團各自的犍度、不同犍度形成的毗奈耶等等。 毗奈耶(梵文:vinaya)...
概述 五戒與十善 沙彌尼十戒 居士戒 出家戒 -
柔道的戒律
三船久藏(Kyuzo Mifune,1883-1965),是日本的柔道界中是唯一被公認跟“柔道之父”嘉納治五郎齊名的一代宗師,也是被公認是柔道技巧最高超的一位。
圖書信息 作者介紹 目錄 -
戒律學論集
《戒律學論集》匯集了印順法師有關佛教戒律學的重要論述,主要選自《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初期大乘之起源與開展》《佛法概論》《教制教典與教學》等著作,內容包...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本書目錄 作者介紹 -
藏密
藏密指的是藏傳密教。是中國西藏地區所傳的佛教,但其所修法門屬於大乘佛教的密教。
發展歷史 教派簡述 宗義學 金剛乘 -
虛空藏菩薩
虛空藏菩薩摩訶薩,梵語尊稱:ākāśagarbha(音譯阿迦舍嘎合婆),密號庫藏金剛。漢譯又作尊上虛空孕菩薩摩訶薩、虛空庫菩薩摩訶薩、虛空光菩薩摩訶薩、...
佛像介紹 傳說故事 佛法記載 -
律藏
律藏,音譯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譯調伏藏,是佛陀為調伏弟子煩惱,對治生活惡習所制定的教團規則;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針對弟子所犯的過失而定的規範,是隨犯...
由來 內容 因緣 初傳中國 四分律 -
五戒[宗教中五條戒律或行為準則]
五戒是五條戒律或行為準則。中國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飲酒。五戒,是佛門四眾弟子的基本戒,不論出家在家皆須受持。...
佛教五戒 道教五戒 五戒配五常五行 與儒家五常之義 -
華藏宗門
華藏宗門”(又稱“華藏法門”、“華藏功”),由吳澤衡1990年創立,是一打著宗教名人的旗號非法組織,編造宣揚歪理邪說,並實施犯罪活動。2014年7月30...
邪教定義 簡介 由來 主要教義 組織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