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
我是不會變心的 ,
就是不會的。
大理石雕成像,
銅鑄成鍾,
而我這個人,
是用忠誠製造,
即使是破了,碎了,
我片片都是忠誠。
在淡淡的月光中,
你看到我的字條時,
請認清我的筆跡,
如果筆跡是真實,
一切都真。
我向你要求什麼呢,
不,一無所求,
我只要能愛,
能在活著的時候貢獻自己的一切。
也許,
我要求的只是你的信任。
我們的愛,
不是私相授受,
我們的愛,
是集中在一個目標上的火花。
啊,
當我走近你的時候,
周圍都是芬芳;
當我離開你的時候,
還帶著你的余香;
那是你美德的香味,
絲絲縷縷都化為我的涵養。
我承認,
我常想著你。
在我行動的時候,
你是我的勇敢;
在我沉思的時候,
你是我的冷靜;
在我睡去的時候,
你是我的微笑;
在我激動的時候,
你是我的淚水。
喔,在我受傷的時候,
你從沒有用姑息使我軟弱;
我流血過多的時候,
你也毫不驚慌;
我軟弱的時候,
你是支持我的力量。
我知道,
我不屬於你,
你不屬於我,
我們是連線在一根鋼軸上的兩個車輪,
我們同屬於這個偉大的時代。
文章簡介
這是一首愛情詩,雖然文字“淺顯”,每個句子似乎都是生活中最自然的語言,但詩中躍動的思想與情感卻是渾然一體,具有強烈,真摯的感染力。表現出對於愛人的忠貞不渝。但這不僅僅是一首狹義上的、片面的愛情詩。詩人想要抒發情感的對象可以是某個人,也可以是某個事物、信念。結合作者的經歷看,作者曾投身抗戰報國,可以說其對祖國、對革命有著強烈的感情;作者創作新詩,對其詩歌事業充滿一腔熱情。
當今社會日新月異,城市每一天都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中的每個成員,每天都在用自己的經歷、自己的體驗去認識、理解著這個紛繁複雜的社會。在這樣一個變幻莫測的大時代,所有的改變都在所難免。每一天,我們都在成長、改變著,學著怎樣更好地生存下去。然而隨著歲月的流淌,時光的流逝,有些東西是我們所不能改變的,那就是“忠誠”——那份對於祖國、對於理想、對於人性的堅貞和不渝。正是因為它,我們才能執著著我們的追求、我們的嚮往;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才能成為一個有益於祖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高尚的人。
詩人想要表達的一個主題是“忠誠”,是他對於祖國、對於理想、對於人性的堅貞和不渝。
作者簡介
何達(1915~1994),原名何孝達,另有筆名陶融,祖籍福建閩侯,生於北京。當學生時開始寫詩,一開始模仿徐志摩、郭沫若、然後是李金髮、臧克家和浦風。到桂林後,曾得到艾青的輔導。在昆明西南聯大就讀時,幾乎每首詩都經過聞一多指點。戰後,轉入清華大學,上朱自清的課,朱先生給他的詩打分數。1948年8月到香港定居,繼續寫詩。
主要作品
1942年在西南聯大、清華大學學習。曾創辦新詩社,從事詩歌創作,1931年開始發表作品。1932年在平漢鐵路局工務處任職,“九一八”時參加抗日救亡運動,歷任滇緬鐵路工程局課員,歐亞航空公司修理廠職員,1954年到香港以寫作為主。曾主編文學期刊《伴侶》和《詩頁》。出版有詩集《洛美十友詩集》、《何達詩集》、《生命的升騰》及散文集《出發》、《又綠集》、《書與橋》等。他的詩多是朗誦詩,第一本詩集《我們開會》是朱自青為他編選的,並為詩集寫了長序,稱他的詩為“新詩中的新詩”,是詩的“一條新路”。他的詩的特點是強調“我們”而揚棄“我”,實際上是強調接近人民,表現人民,用詩做武器去參加集體的鬥爭。因此,他的詩主題多半集中於諷刺、控訴和行動三個方面。他的紀實性的控訴詩很接近聞一多要讓詩“多像點小說戲劇”的要求。在語言風格上,簡短而“乾脆”,能上口。 在代表作《我們開會》一詩中,作者通過開會表達了強烈的“團結就是力量”的信念。詩的通篇充滿了年輕人的朝氣、自負和時代使命感,有較強的鼓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