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反正信了

我反正信了

事發後,鐵路部門在沒有進行全力搜救的情況下,就開始清理現場、掩埋事故車頭,因而引起民眾質疑。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沒有向民眾說清事情的原由,針對掩埋車頭事件卻向記者拋出一句“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由此引發了網友熱議,繼而成為“我爸是李剛”等眾多詞語後又一網路流行語。

基本信息

事件回顧

王勇平原話

“關於掩埋,後來他們(接機的同志)做這樣的解釋。因為當時在現場搶險的情況,環境非常複雜,下面是一個泥潭,施展開來很不方便……所以把那個車頭埋在下面蓋上土,主要是便於搶險。目前他的解釋理由是這樣,至於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 7.23甬溫線重特大鐵路交通事故

新華網溫州7月23日電(記者張和平)記者從溫州消防部門獲悉,23日20時34分,D3115次動車在行駛至溫州方向雙嶼路段下岙路時,發生兩節車廂脫軌墜落橋下事故,死傷情況不明,有關政府部門正在趕往施救。

D3115次動車為 杭州發往福州,杭州發車時間為16時36分,全程約為740公里。每節車廂定員約百人。

事故過程調查

新華網溫州7月28日電(記者朱立毅、齊中熙、岳德亮)上海鐵路局局長安路生28日說,根據初步掌握的情況分析,“ 7·23”動車事故是由於溫州南站信號設備在設計上存在嚴重缺陷,遭雷擊發生故障後,導致本應顯示為紅燈的區間信號機錯誤顯示為綠燈

安路生當天在溫州召開的國務院“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全體會議上說,存在設計缺陷的信號設備由北京一家研究設計院設計,2009年9月28日投入使用。他在分析鐵路部門的問題時說, 在雷擊造成溫州南站信號設備故障後,電務值班人員沒有意識到信號可能錯誤顯示,安全意識敏感性不強;溫州南站值班人員對新設備關鍵部位性能不了解,沒能及時有效發現和處置設備問題,暴露出鐵路部門對職工的教育培訓不到位。

安路生還說,事故反映出現場作業控制不力,溫州南站電務值班人員未按有關規定進行故障處理,沒能有效防止事故的發生;事故反映出的設備質量、人員素質、現場控制等問題,說明鐵路部門的安全基礎還比較薄弱,這些問題反映出鐵路部門的安全管理不到位。

各方看法

白岩松:我不敢信,不能信

白岩松評王勇平“我反正信了”:我不敢信,不能信

2011年7月24日新聞中主持人:

鐵道部黨組今天決定,對發生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的上海鐵路局局長龍京、黨委書記李嘉、分管工務、電務的副局長何勝利予以免職,並進行調查。

解說:

事發第二天,上海鐵路局三位負責人被免職,這很多的公眾才知曉。這條線路的管理者實際是上海鐵路局,而新的繼任者不介之後也隨即產生。鐵路部總調度長安陸生調任為新的上海鐵路局局長。

2011年7月24日新聞中主持人:

鐵道部要求所有鐵路局的局長深入一線指揮,強化安全管理,全面檢修線路及機車設備,強化安全意識,確保運輸的安全。

解說:

做出人員調整,強化安全管理,在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之後,鐵路部門的行動在努力確保著人們對於鐵路的信心。就在昨晚的新聞發布會上,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也在對社會進行著解釋。

王勇平:

作為當地主管部門,不管事故何種原因發生,都應當負有領導的責任。

解說:

而對於接下來鐵路發展的信心,王勇平也做出了回答。

王勇平:

我在這裡再一次重複,儘管這次發生了事故,對鐵路的形象造成了影響,而且也會有很多人認為這是高鐵產生了安全問題。我剛才說事故還在調查之中,肯定有它特殊的原因,我仍然向社會說一聲,中國高鐵的技術是先進的,是合格的,我們仍然具有信心。

解說:

儘管有了各種措施,但發生在周末的這次重大安全事故還是在今天影響到了資本市場。滬指重挫82點,跌破2700點,下跌原因之一就是鐵路股的下跌,整個鐵路板塊跌幅超過6%,5隻跌停,無一上漲。

白岩松:

在剛才王勇平記者招待會的那段同期聲裡頭,有一段話我個人是持不同意見的,不妨我們再重聽一下,看看是哪段話?

(播放短片)

王勇平:

我仍然跟社會說一聲,中國高鐵的技術是先進的,是合格的,我們仍然具有信心。

白岩松:

就是這段話,現在我們可以再把螢幕定格在那兒,我為什麼會不太認同呢?我們不能把技術是先進的,就等於合格,就等於我們擁有信心。話為什麼要這么說呢?僅僅是技術先進,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進?運營整個給予的實驗答案是否是先進,監督是否是先進,對人的尊重是否先進,所有的細節是否先進?歸根到底,綜合下來你的運行能力是否先進。如果綜合下來的運營能力是先進的,我們才可以說,它是先進的,是合格的,我們才會有信心。舉一個例子,比如我們形容一個人身體非常健康,怎么去說呢?說他心臟功能40歲像20歲一樣,肝、肺都是40歲像20歲一樣,你覺得他身體好極了是嗎?但是他弱智。你能說他是健康的嗎?只有當他各種身體器官,包括智慧、大腦全部是健康的,我們才可以得出健康的結論。因此,只有技術是先進的這一點不能說是合格的,也不能等同於信心,需要一個綜合運營下來,給予我們一種先進的感受。

很多人在這次事故出完之後,開始質疑速度,說速度是不是可以降下來?其實跟京滬高鐵的300公里每小時比起來,動車速度沒那么快,尤其這次出事的是第一代的動車,它的公里數可能也就是一小時200多公里。針對這方面,今天我看到英國的交通事務學者胡德說的一句話,“高速交通的關鍵在於調度和軌道維護。是否僅僅把速度降下來就能保證安全呢?2002年的英格蘭赫特 福特郡脫軌事件後來被發現原因不在車速,而是路軌接軌處螺釘沒擰緊。”回到《三聯生活周刊》李鴻谷的這句話“速度,看來是我們必須面對並且認真思考的重要穩定。不僅火車的速度、鐵路發展的速度,甚至中國經濟發展的速度……我們要跟著配套。”所以我個人的感覺,不是我們的高鐵太快了,速度不是問題,而是另一種速度有問題。什麼呢?節是只求效益,只求政績,一路向前走,但是忽略了以人為本,忽略了規律,忽略了科學,忽略了我們生活中很多乘客的感受,尤其忽略了科學的管理和監督。這樣的一種快速度才是真正可怕的,所以還是要給我們的鐵路部門的速度正一下名,速度不可怕,大家另一方面的冒勁可就太可怕了。

非常感謝收看今天直播的《新聞1+1》,明天再見。 教育部前發言人致信王勇平

教育部前發言人致信王勇平:“我反正信了”不該說

核心提示:28日,教育部原新聞發言人王旭明向鐵道部新聞發言人王勇平發公開信,稱其在7月24日動車事故發布會中表現欠妥,語態太強勢,語調過於高亢,神態也不合適,更不該說"至於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之類的話。王旭明說,"7·23"這么大的事故,首場新聞發布會最好由鐵道部長召開,不應由新聞發言人獨自擔當。以下為信件全文:

寫給勇平兄的一封信

勇平兄:

你好!

幾天前在"金話筒"頒獎儀式上見到你,雖還未發生"甬溫線7·23特大事故",但已感覺出你的疲憊、焦慮和壓力。是啊,我深深地理解你:年年春運如臨大敵、部長腐敗中途易人、有關鐵路的各種爭議此起彼伏、京滬高鐵高調出台又險情不斷等等,身處漩渦中的新聞發言人的日子不好過啊。記得那天短暫的交流中,我們談的仍然是發言和如何發言,我不解的問你為何高鐵如此高調亮相,為何公眾質詢不斷卻無回應等,你一如平常沉思並少說,我知你心所想。記得我最後的一個問題是,我最擔心如果高鐵塌陷、動車碰撞或出軌怎么辦,該如何應對?你說,我也是最擔心這樣的事情啊!隨後頒獎典禮開始了。

不幸的是,我倆共同的擔心成為了現實。而你,又一次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作為曾是同行也是朋友的我,素來敬佩你的擔當精神和敢說敢為的風格,也深深的為你憂慮。作為同是"後非典時代"的第一批部委發言人,又同為國務院新聞辦第一批新聞發言人培訓,被稱為"黃浦一期"學員,還同到美國考察,我們引為同道。你確實比我熱情、勤奮又堅忍,在新聞發言人的崗位上已經堅持八年多了,而我卻已退下陣來;美國受訓歸來,你成就了一本著作,我卻只有十幾頁紙的收穫,一句話,你真的比我強多了。但是,我看了你"甬溫線7·23特大事故"的新聞發布會,聯想到事故前後的一些事情,還是想說點心裡話,直言幾點建議,對你,也算是對鐵道部政務公開、以及對當下很熱鬧、時尚的新聞發言工作的心聲表達吧!

新聞發言人這一詞組在語文教學上講是偏正結構,偏是新聞發言,正是人。換句話說,新聞發言人的核心是人,是一類乾新聞發言工作的人面對其他人的工作,因此我一向認為,新聞發言人在擁有許許多多技術手段的同時,應當也是有豐富情感和深刻思想,真誠、善良和美好的人。"甬溫線7·23特大事故"發生後廣大人民民眾從熱愛黨和政府,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表達各自思想、情感和理念是完全在情在理的。比如崔永元說,新聞發言人,請不要讓新聞發炎;新聞媒體對於動車追尾事故發出的一連串追問,希望儘快聽到鐵路部門的回答,這個要求不高;聽到一個說法,高鐵和動車正處在磨合期,反感,哪能用人命磨合呢!比如浙江省委常委、組織部長蔡奇說:"這么大的事故怎能歸咎天氣和技術性因素,又該誰來買單,鐵道部門應該痛定思痛,從中汲取深刻教訓,鐵路再提速也要安全第一,生命傷不起啊!"比如我說"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陸海天,一直聯繫不上,同學及朋友焦急萬分。"中國傳媒大學數十位同學通過轉發微博等不同方式搜尋陸海天及朱平下落。據證實兩位學生在事故中遇難。看著他們青春的面容和同學回憶,我哭了。孩子們,記住這場人禍,長大了絕不再造人禍,現在一定要和所有造人禍的人理論到底!等等,不一而足。這些話可能有偏頗,但確是一個個鮮活的、大寫的人在這樣的災難面前的理性思考和情感表達。作為新聞發言人應該把這些公眾呼聲咀嚼和理解以深刻自我的思想和提升自我的情感。同時,也可提升新聞發布會的品質和豐富新聞發布會的內涵。你說呢?

新聞發布會應該在什麼時候開?新聞發言人是充當主持角色還是獨立發言角色?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我認為新聞發布會應該在充分準備、並能給記者準確翔實和鮮活的一手資料及結論的情況下召開;當然應倡導更多的新聞發言人獨立發言,但在重特大事情發生後我以為不應當倡導新聞發言人獨立挑大樑、唱大戲。以鐵道部7·24新聞發布會為例,顯然這是一場既準備不充分,又不應該由老兄你獨自擔綱的新聞發布會。

我看了發布部分實況,真是難為你了!鐵道部發生這么大的事件,應該說引發的關注度不亞於美國的9·11事件,而美國的9·11事件是布希總統第一時間來到現場發表講話。我以為,這場發布會應該是鐵道部部長在事故現場召開最好;次之,也應當是有關部領導和司局長在北京共同向記者解釋情況;再次之,一定要你獨自擔當,你也一定要在開場白中務必應該加上這樣的表述:"本來,今天的發布會應該是盛光祖部長和某某(主管鐵路安全的某某副部長)及某某局長與會,但由於他們正在指揮救險,無法與會。受他們委託,我在這裡代表盛光祖部長、某某副部長和鐵道部全體工作人員以及全國鐵路系統向甬溫線7·23特大事故中的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對受傷者和傷亡者家屬表示深切慰問,對參與搶險的鐵路系統內外員工、公安幹警特別是溫州現場廣大市民表示深深的謝意,是你們在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的損失程度,也是在替我們改錯,謝謝你們!在這裡,我也代表鐵道部向全國人民表示我們深深的歉意《站起鞠躬》"。這裡的關鍵點是--對於廣大客群來說,機關和部門的概念是抽象、模糊的,而機關或部門的人員形象才是具體的,客群在這樣的特大的事故面前更易於接受的是具體的、形象的、符號化的人物。還有就是發布會的準備工作,重大事故發生後召開新聞發布會,客群最想了解和最願看到的,我以為就是兩個方面,一是態度,二是事實。作為事故發生後即召開的新聞發布會,態度比事實更重要,因為你還不大可能有足夠的事實提供,這時的態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了。而你代表鐵道部給人的態度真的不是那么真實,真的不是那么誠懇,真的不是那么讓客群舒服,再請你原諒我的直言了。

說到態度,除了內容本身展示出來的以外,語態、神態和體態也十分重要。那天發布會上,你的語態太強勢了,語調過於高亢、激昂,不像犯了錯的,倒像是別人犯了錯。神態也有些不合,比如眼睛總是向上,時時有鬆弛和自然的樣子,最不該的是有網友電視截屏中你職業性的微笑,這樣的場合是斷不該有的。這方面我也有過教訓,我在做教育部發言人期間,曾宣布過教育部有關清退農村代課老師的政策,當時我是緊繃著臉,甚至義正辭嚴地宣布的,應該說,內容一點錯都沒有,就是當時教育部的政策,但幾天后在白岩松主持的節目中,對我發言的態度進行了批評。他的話我至今還記得,即使我們宣布國家政策,如果政策是冰冷的,宣布的人可以不可以軟一點語氣,給人一點溫暖的感覺呢?之後,我在組織汶川大地震的發布會時,說到校舍的倒塌和學生的傷亡時,不僅語氣低沉,而且眼淚差點掉下來。我的教訓和進步過程希望你做個參考。

再說新聞發布會應該給客群提供最基本的事實。無論事實多少,應該盡求準確、官方和權威。比如,事故發生時間,你在發布會上說的是23日晚8點30分。但當天有媒體報導的時間為20:34分,23日白天新華社通稿又稱是20:27分,央視新聞聯播又改稱20:38分。到底以誰的為準?我以為,應該以你說的為準,對嗎?再說死亡人數。你說你掌握的死亡人數是35人。我覺得你還應該強調是截至到發布會召開時你所掌握的情況為止。我認為,還應該強調:"陸續的傷亡人數還將隨著救險進程發生變化,敬請理解和關注,在這裡我們也真心的期待死亡人數不再上升,傷愈的人員不斷增加。"事實證明,在你發布會後不久,又有遇難者遺體被發現。關於事故原因,浙江省委組織部長蔡奇所說這么大的事故怎能歸咎天氣和技術性因素;白岩松說,一個人心臟功能是好的,乾脾胃什麼功能都是好的,但他是個弱智,你能說他是個健康的人嗎?然而,發布會現場你僅說了一句"還在調查中,該誰的責任是誰的責任",這顯然是不夠妥帖。事故原因可否改成:"事故正在調查中,但從目前的種種跡象看,至少管理不當、人為原因占有很大成分。"我想以你鐵路工作的資歷,做這樣的判斷是不困難的。

應該說,特大事故次日即召開發布會,能夠把時間、傷亡人數和事故原因交代清楚就很不錯了,當然還要適當的回答公眾質疑,比如車體為何掩埋?為什麼探測過無生命體徵,還會在切割過程中又找到一個女孩子?為什麼恢復通車比救人重要?胡紫微說我們想問:1,為什麼恢復通車比救人重要?2,為什麼凌晨四點就判斷車體內無生命體徵,而下午五點還又拖出一活八死?3,本次事故誰將承擔領導責任?4,何時向公眾公布事故調查結果?我以為這些都是最基本的真相,鐵道部應該面對,如果是謠言,請鐵道部的真相快上跑道;如果是真相,請鐵道部的謠言快止於跑道。你回答得應該說都非常不準確,還夾雜一些情緒化表達,使客群反而還產生一系列新疑問,這樣就沒有達到新聞發布會撥亂反正,釐清事實的目的。"至於你信不信,由你,我反正是信了"之類的話更不應該在發布會上說了。你說在車體移走的命令下達後又搜救出小女孩伊伊"這是個奇蹟",其實事情的內幕是溫州一位特警支隊長雖然得到通知把出事動車車體移走,但他堅持現場清理而得以讓伊伊生存,也就是說雖然生命探測儀,無論是通過音頻、視頻和紅外和雷達生命探測都有各自的局限,不能完全相信。這些信息公眾從發布會上卻無從獲知,疑問反而增添了不少。

勇平兄,說這話,你真別生氣。這個發布會根本就不該開,領導一定要開也不該由你一人開;即使你一人開了,也不該這么開。我乾過這行,知道這行的苦處,有許多事兒,咱主宰不了,但在咱能主宰的那些地方,比如如何表示態度,比如如何公布事實,比如如何遣詞造句、語氣語態等,我們是能有一點作為的啊!可不能一場新聞發布會之後,不但不能平息或引導輿論,相反引來更多質詢和譴責。南方電視台《拍案》欄目編導徐靜稱,這是史上最混亂的新聞發布會。說的雖然嚴重了,但其合理核心值得我們,特別是正在做新聞發言人的所有人深思。因為不定哪一天這樣的事兒就落到你頭上,今天勇平,明天誰?

勇平兄,從這場不成功的新聞發布會可以看出僅僅從新聞發言人的這個層面說,無論什麼時候說話,怎么說話,還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本著實話實說的態度,這聽起來是個常識,然而不少發言人的發言都有悖於這個常識。從你的多次公開接受採訪和新聞發布會上看,有不少地方也有悖於常識。就那高鐵來說,在中國僅僅有幾年的歷史,還是個新生事物,常識告訴我們肯定會有不完善的地方,肯定不會一步登天,但鐵道部偏偏把這新生事物說得完美無缺。比如你在7月7日做客新華網的時候說:"中國高鐵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創造的人間奇蹟,是我們國家實力的象徵,每箇中國人都為之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樣,世界鐵路同行也為高速鐵路事業的快速進步感到鼓舞。"是不是說得太高了?

還有按常識說,速度是要逐步提升的,因為越高速風險係數越高,危險性越大。據說,日本新幹線在積累了運行幾十年的經驗之後才在今年提到300公里以上,而我們是在沒有什麼經驗積累,管理水平又不是很高的情況下,一下子提速到三百以上,這種乾法的風險性是顯而易見的,而你在做客新華網的時候卻說"應該說,目前我們有充分的把握認為,提速列車的運行安全有可靠的保證,沒有百分之百的把握,我們是不會開行這樣的列車。"7月23事故發生前,一系列不安全跡象和7·23特大事故,以至於就在25日還發生的京滬高鐵供電事故發生故障,造成部分列車晚點,這些都說明你的話至少不夠嚴謹。甚至在新聞發布會上你還說,"我仍然跟社會說一聲,中國高鐵的技術是先進的,是合格的,我們仍然具有信心。"有評論說,鐵道部從高技術決定論中醒醒吧!這也是常識,鐵路運營是否是一流,不僅僅取決於你的硬體設備,當然還包括管理水平、安全係數以及許多非機械的因素。僅僅從技術的角度判斷是否一流對於廣大公眾來說,並無意義,公眾需要的安全可靠便捷而快速,而不僅僅是快速,試想一下誰敢嘗試無生命安全保障的快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白岩松在7月25日的新聞1加1中反問,僅僅是技術先進,但是你的管理是否先進?運營整個給予的實驗答案是否是先進,監督是否是先進,對人的尊重是否先進,所有的細節是否先進,歸根到底,綜合下來你的運行能力是否先進。這樣的詰問值得深思。在我看來,常識對於領導者重要,對於新聞發言人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在我們發言的時候,真的,要想一想常識!要想一想儘量不說、少說、或繞著說的,也是要遵守常識的話。

再請你原諒老弟的多嘴和直言。從你7月24日新聞發布會往前回溯,您近期有關高鐵的發言和採訪,值得你和許多新聞發言人思考:一是把好事如何說好。我國開通高鐵當然是件好事,天大的好事,對於中華振興中華民族、促進我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但高速不等於高調,更不等於漫無邊際的吹噓,從傳播學上講,客群的胃口提高之後,會對事物有更加高的標準和嚴的要求。而一旦做不到,事實上也不可能做到的話,好事不但說不好,甚至還變成了壞事。比如人們從最初的仰望高鐵,到現在的談高色變,除了事情本身之外,我們的宣傳是不是有點負面作用呢?二是如何把不好的事兒好好說。還以高鐵為例,7·23特大事故當然是個災難,是件不好的事,把不好的事情,千萬不要想方設法說成好事,許多人有這樣的習慣,不好的事情發生了,千方百計想捂住,捂不住全面捂局部,局部也捂不住了就瞎說,或者硬撐著說,就是不實話實說,不好的事再怎么描也不能成好事,怎么能讓客群服氣。上海高層大火事故發生後,俞正聲韓正等領導同志的表現可謂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樣板,既是如何處理事件的樣板,也是如何把壞事好好說的樣板。俞正聲同志就幾次主動提出這樣一場災難值得上海人民永遠記住,甚至在市委的工作報告中,他增添上了這部分內容,比之鐵道部在膠濟線鐵路災難人們還記憶猶新的時候,又發生了"甬溫線7·23特大事故",真是鮮明對照。一句話,把好事說好,把不好的事好好說,通俗的道理,我以為卻值得所有領導和發言人琢磨並身體力行。

勇平兄,我十分敬佩你的敢說、愛說,至少經常召開新聞發布會,做客網站和接受採訪,敢於面對記者。與許多卸任時公眾還叫不出名字的發言人相比,與許多只會說領導官話的發言人相比,與許多根本不開新聞發布會、也不到網站做客的發言人相比,你是佼佼者,至少邁出了敢說話這一步。我只是希望你在敢說的基礎上,再會說、善說一點,而做到會說、善說,首要的就是真實和誠懇,還要努力把好事說好,不好的事好好說,這需要技巧,也需要錘鍊,我以為更是一種人生態度,更是一種智慧和處事哲學。我做得不好,但一直在追求著,就此我們共勉吧!

7月27日《環球時報》社評有一段話值得當下中國所有官員,特別是新聞發言人思索:"可以預見,將不斷有與政府相關的部門和機構捲入公共危機中,它們在輿論面前的笨拙將不斷顯現。這些笨拙將給中國的大形象抹黑,並將一點點損耗中國的政治資源。因此這個問題應當受到中國官方的高度重視。"這話太好了,我在講如何把好話說好、把不好的話好好說的意義時,總是盡所能的給各部門官員如是說。不知道今後我們還會發生什麼事情,但可以肯定的是,不怕事情發生,事情發生了,處理得好、表達得好,政府的威信就高一層,相反,處理得不好,表達得不好,政府的公信力就削弱一點。從這個意義上說,你和所有正在從事新聞發言人工作的人們一樣責任重大啊!公眾期待著、我也期待著你和你們有更精彩的,更讓大家心服口服的表現!

就在我寫就此信之時,得知溫家寶總理已趕到事故現場慰問和檢查,特別是在事故現場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並正在回答記者提問。高,高,實在是高!溫家寶總理在與媒體打交道、堅持公開透明方面真是一個標桿,也實踐著一個本來就應該這樣做的常識。

因為我已離開新聞發言人崗位,站著說話不腰疼又愛之深、急之切且求之高,說了許多,望老兄海涵。更希望老兄多多保重身體,工作順利!

順祝

夏安!

愚弟:旭明

2011年7月28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