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48907435
條形碼: 9787548907435
品牌: 遼寧萬榕
ASIN: B0083FVEY0
內容簡介
《我們都有點兒"精神病"》內容簡介:為什麼職場上是女王,感情卻千瘡百孔?為什麼一再忍受他的背叛,還不願意放棄?明明是第三者,憑什麼理直氣壯?好好的生活,卻總有一股想毀掉它的衝動?
國內著名心理諮詢師、情感關係專欄作家陶思璇,十五年諮詢工作中的13個精彩故事:職場杜拉拉,遇見真命天子,卻放不下心中的女王情節;賢淑好妻子,屢遭丈夫背叛,又無法割捨多年的情感依賴;都市小白領,愛情長跑過度冷靜的假象下,是初戀創傷後的情感障礙後遺症;單身高知女,冷靜理性,把愛情當作較量,一不小捲入女同性戀的漩渦中……每一個故事都像一面鏡子,照出我們隱匿在靈魂最深處的傷痕。
編輯推薦
《我們都有點兒"精神病"》編輯推薦:●女王情結、空愛恐慌、依附焦慮、親情饑渴、婚內失語、身體俘虜——13例都市男女心理分析&自愈故事。
●《婚姻保衛戰》《非你莫屬》《快樂大本營》《向幸福出發》、《夜線》特邀專家嘉賓、《男人裝》《都市主婦》《心理月刊》《羊城晚報》兩性情感專欄作家、國家心理諮詢師 、兩性專家陶思璇,十五年心理諮詢故事。
●當代都市情感故事的專業心理學分析及自我治癒方法,並附上豐富的社會心理學微知識。
●每一個人心理都有黑洞,一生至少需要找一個心理醫生,在他人的人格黑暗裡,照出鏡中每一個自己。
媒體推薦
兒時跟隨奶媽住在四川農村,陶思璇時常是這樣一種狀態:搬著小竹椅,坐在門前,手裡捧著《格林童話》。幾歲孩童並不知道『天命』這個詞語,但最初的夢想種子已在童話中誕生:成為一名牧師。每個人生來便有自己的天命。不管你是誰,不管現在多大年齡,或者人生有著怎樣的喜劇和悲劇,你都要去尋找自己的天命。
很多年過去了,人們見到的陶思璇不是一個穿著法衣的女牧師,而是一名心理諮詢師。從牧師到心理諮詢師,兩者之間並非點與點之間的跳躍,而是穿插著實現種種夢想的故事。隨父親搬遷到河南,在這裡度過了自己的成長階段。那時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編輯,大學畢業之後,編輯夢想似乎是順理成章地實現了。
但對金錢的諱莫如深,已然成為她的障礙。不去挑戰它,就意味著對自己的放縱。於是陶思璇辭去編輯工作,成為一名國際家居店的店長。這其實是一種“自我完善”,發現自己的障礙,然後去挑戰它。當挑戰成功之後,銷售工作便再無吸引力,再一次轉身也隨之來臨。
這一次的轉身是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這或許就是她的終極夢想,因為牧師與情感專家有著本質上的相同——撫慰人的心靈,向世界傳播愛。兒時夢想的種子未能原貌呈現,卻依然燦爛綻放。中間的幾番轉身,正是修煉、完善自己的過程,當能力達到之時,夢想自然會開花結果。
——《好夢永遠不嫌晚》(《都市主婦2012年1月刊》
作者簡介
陶思璇,北師大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師從心理學家陳向一教授。國家心理諮詢師、家庭治療師、兩性情感專家,10年情感關係研究,5年臨床諮詢經驗,有“心靈魔法師”之稱,著有《33天的愛情魔法》《欣賞的神奇力量》、《很想做個單親媽媽》、《尋找愛的靈魂》等暢銷書。
目錄
第1例
放不下的女王情結
咨 詢 人:洪闌 女 27歲 外企公司部門經理
症狀:痛恨男友風流情史,輕視、侮辱對方,以表明自己與眾不同的愛情姿態。
診斷:職場上越優秀的人,越無法承受感情的失敗。一旦男人挑戰了她的女王權力,就立刻反擊,愛情變成權力鬥爭。
第2例 冷靜也許是一種假象
咨 詢 人:陳曦 女 32歲 萬友科技技術總監
症狀:十五年戀愛中,她始終獨自生活,男友似擺設,可有可無。
診斷:人具有生、死兩種本能:生本能追求美好,死本能渴望破壞,抱怨代表生的期
待,過度冷靜是對死的嚮往。
第3例 絕望主婦的未知恐懼症
咨 詢 人:周雨 女 40歲 普通家庭主婦
症狀:丈夫公然出軌,她佯裝不知,默默忍受,生怕對方挑明態度,捅破窗紙。
診斷:人們習慣強調自己離不開對方,掩飾對未知生活的恐懼,從而繼續停留在熟悉的傷痛里。
第4例 女身男心:角色認同的混亂
咨 詢 人:賈楠 女 34歲 個人投資者
症狀:青春期同性戀愛之後,她喜歡像男人一樣追逐獵艷,又不停要求情感回報。
診斷:具有男性的意識形態,可又無法剔除女人情感索取的本性,性別角色認同混亂。
第5例 知識女性的愛情資本
咨 詢 人:辛櫻 女 29歲 電台主持人
症狀:無論金錢糾葛還是情感脅迫,遇到不講理的人,就一昧退讓,最快速度逃離衝突。
診斷:清高是知識女性的愛情資本,也是致命傷,她們不屑用示弱來爭取愛情,而靠自尊來贏取尊重與愛慕。
第6例 玩世不恭是最隱蔽的情感自衛
咨 詢 人:芸香 女 26歲 舞蹈演員
症狀:數次流產後,頹靡輕浮是她拒絕愛情的藉口,玩世不恭是御防傷害的堅盾。
診斷:當人們預料到失敗時,往往會做出一系列導向失敗的行為,故意自作自受,減輕內心失落感。
第7例 熟悉的陌生人:婚內失語症
咨 詢 人:楊劍 男 37歲 銷售總監
症狀:他寡言內向,從不說“我愛你”,一昧用物質表達情感,婚姻在他的沉默里瓦解。
診斷:語言是一種滲透型的自我暗示,也是對他人的積極回應,改變語言模式是重建親密關係的開始。
第8例 不能告別的親情饑渴
咨 詢 人:高玉鳳 女 56歲 機關退休幹部
診斷:家庭具有複製性,在伴侶身上沒有被滿足的情感,就會投射向孩子,健康的母子關係是婆媳關係的關鍵。
第9例 親密關係里的性俘掠
咨 詢 人:徐 麗 女 35歲 時尚造型設計師
症狀:企圖用身體抓牢男人,激情過後,他依舊冷漠似路人。
診斷:用性愛維繫的情感關係,只能使兩個人疏遠,甚至彼此感到羞恥,乃至仇視。
第10例 無能也是一種自我放棄
咨 詢 人:於斯偉 男 30歲 外企銷售經理
症狀:被強勢女友掌控著,他習慣了順從,喪失的不僅是男人權威,還有性功能。
診斷:長期壓抑和一貫服從會導致男性權力的喪失,性功能障礙就是對男性特徵的完全放棄。
第11例 完美主義強迫症是一種流行病
咨 詢 人:孫 宵 女 23歲 雜誌編輯
症狀:她挑剔敏感、嚴肅苛刻,完美主義,過於在意他人評價,無法融進社交生活。
診斷: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如遺傳密碼,父母的行為和性格,被複製在孩子身上,伴隨一生。
第12例 無法安放的心理安全感
咨 詢 人: 於 硯 女 30歲 芳療師
症狀:害怕優質男友被奪搶,寧願選擇平庸,甚至性功能障礙的丈夫。
診斷:人類能預想到即將發生的危險事件,並努力防範於未然,獲取內心的安全感。
第13例 婚姻是共生的契約關係
咨 詢 人:張 晴 女 50歲 日企中國區首席代表
症狀:曾經海誓山盟,患難與共,丈夫卻突然不辭而別,愛情信仰轟然倒塌。
診斷:婚姻僅是共生的契約關係,但它來維持不了愛與親密。
附錄:社會心理學微知識
序言
每一個人都能有美麗生命
十五年的心理諮詢師的職業生涯里,我常常會為世界上的很多男人女人們扼腕嘆息:為什麼我們一定要把自己的生活過得千瘡百孔?為什麼明知道他一再出軌背叛還要勉強維持著一個家的形式?為什麼明明愛她卻要以最殘忍的方式去傷害她?為什麼明明自己想要過得快樂一些卻不允許自己快樂?為什麼可以在愛情面前一直保持著驚人的冷靜,以至到讓愛人形同虛設,卻不知道這種冷靜其實是病?為什麼受過良好教育的女人在感情路上卻一直無人陪伴?到底什麼才是她們的愛情傷痕?……
有人說,沒辦法,這就是生活,這就是現實。可我想說的是,不,你有辦法的,有辦法讓自己過得更加健康、更加快樂,你只需要在此刻稍做停留,做一個深呼吸,看一看他人的故事,在故事裡尋自己的影子,就會發現你的內在世界原來也有這樣那樣的創傷,有這樣那樣的一些未完成的情感期待,就是那些創傷、那些期待,一直持續影響著我們,讓我們不敢追求全然的投入、全然的快樂、全然的感受。
有一位舉世聞名的心理學家說:嚴格意義上講,每個人都有心理問題,每個人在一生中至少有過一段時期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每一個人在子宮裡就開始感受母親的情緒,通過母親的身體去了解外面的世界,每一個降生都是一次失落,也是人生經驗到的第一次創傷,在此後的成長經歷中,大大小小我們不知道要經歷多少次的跌倒,有的跌倒我們可以自行處理,有的跌倒則在我們心裡形成陰影,影響著我們以後的人生歷程。
中國有句古話叫“3歲看大,7歲看老。”這句話一點都不誇張。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認為,就像身體在成長發育的不同階段需要不同配量的營養成分一樣,我們的心理成長也需要不同的心理營養:0-4個月的嬰兒最需要的是重視,他/她必須確認自己是母親最重要的那個人,否則就會有強烈的不安全感產生;4個月-3歲的嬰幼兒,最需要的是愛,什麼是愛,愛是否值得信任,都會在孩子的心裡畫下將影響他/她一輩子的第一版愛情地圖;4-6歲,對孩子最重要的是學習是尊重與認可,這個時期經常給予孩子責罵,孩子很難培養自信和自尊;6-7歲,是孩子認識了解社會、學習團隊合作的過程,孩子的社會認知第一版在這個階段基本完成。
家庭對我們的成長如此重要,家庭卻並不都是成長的天堂。
據專業調查機構調查結果表明,85%以上的家庭都是問題家庭。我們在問題家庭中出生,在問題家庭中成長,注定了我們的人生也是問題重重千瘡百孔。如果修補這些創傷?如何開始新的生活?偽裝快樂、自艾自怨都只會讓問題越來越嚴重,面對才是惟一的解決之道,儘管面對問題是一種難以忍受的劇痛,而你一旦開始面對問題,你也就同時開始了你的重生,你面對問題的深度決定了你獲得重生的強度及廣度。
不記得是哪位老師說過,也許是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的瑪麗亞老師,也許是策略派家庭治療的約翰老師,也許是家庭系統治療的盛曉春教授或是海靈格家庭系統排列的海靈格爺爺,也許是我曾經參加過的諸多專業工作坊中的其中一位老師,他/她說:我們不需要去追究那到底是一種什麼疾病,到底是什麼心理問題,我們不需要給病人貼標籤,我們只需要仔細觀察,在這個家庭里到底出現了哪些問題?在家庭成員的行為背後,到底隱藏著怎樣的行為動機?那是一些怎樣的情感需求?在薩提亞模式家庭治療中,所有的問題追根究底,最後都會聚焦到一個字:愛。愛讓我們擁有完整的自我,愛讓我們擁有美好的品質,愛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即使遇到暴風雨,那也會是另一種美麗,而不再是傷害。
心理諮詢師的最高境界就是讓自己成為一面純粹的鏡子,幫助咨客更好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從而改善提升自己的生命品質。
這本書是以諮詢手記的方式編寫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像一面鏡子,你可以在別人的故事裡體會到自己的部分人生。
臨床統計結果顯示,80%以上的生理疾病都是內心衝突誘發的身體自我攻擊結果。身體原本就有無限的智慧,是我們習慣了做大腦的奴隸,讓有限的經驗與知識遮蔽了身體的智慧。如果我們能夠讓心靈歸位,讓心靈重新做生命的主人,大腦是心靈的助理,我們的身體就會健康快樂長命百歲。
讀別人的故事,在別人的故事裡找到屬於自己的回家的路,健康、快樂的美麗生活,就從你隨手翻開這本書的這一刻輕鬆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