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活為何艱難:普通人的經濟學

我們的生活為何艱難:普通人的經濟學

《我們的生活為何艱難:普通人的經濟學》深入淺出地梳理了經濟學的發展脈絡,敘述了古典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經濟學鼻祖和先驅)提出的經濟學理論,這些理論曾指導人們掌握經濟規律,發展生產力,為人類獲得更美好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的生活為何艱難:普通人的經濟學》還指出了以維弗雷多·帕累托和約翰·克拉克等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在何時以及如何背離了原來的經濟學傳統,他們從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通過別有用心地把經濟學大廈的基石——效率定義(早期版本的定義是很關注收入分配的)——蓄意加以改變,使那個早期定義失去權威性。從而釜底抽薪地將古典經濟學理論指明的方向一舉扭轉,把經濟學變成了為統治者服務的“偽科學”,從而導致世上出現小部分人“朱門酒肉臭”、大部分人“路有凍死骨”的貧富懸殊局面。最後,《我們的生活為何艱難:普通人的經濟學》告訴你,我們怎么做可以獲得我們應得的利益。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我們的生活為何艱難:普通人的經濟學》揭開了一個普通人睜著眼睛卻沒看到的秘密:主流經濟學其實是一種為富人服務的理論,是一種為利益集團辯護的主張。富人在種種政策中一點一點掠奪掉我們的勞動所得,普通百姓的日子越過越艱難。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莫什·阿德勒 譯者:陳小白
莫什·阿德勒,在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經濟學,他的論文發表在最優秀的學術雜誌Truthdig上,他的文章還經常出現在《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等頂級報刊上。目前,他生活在紐約。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經濟學家們總在經濟理論和規律上爭論不休,老百姓卻在忍飢挨餓。我們一定要認清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經濟規律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由我們人制定出來的。
——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
經濟就是我們,而我們做得不是很好。我們需要把經濟學從一種正被用於對付我們的武器,變為一門將向我們展示我們能夠做得更好的科學。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莫什·阿德勒
本書堪稱深入淺出地講述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的典範,值得每一名普通人閱讀,而且也應該閱讀,否則我們仍將被蒙蔽了雙眼,財富一點點被人掠去,生活越來越艱難。用本書教我們的方法去爭取我們的正當利益吧。
——讀者藍色海岸線

名人推薦

經濟學家們總在經濟理論和規律上爭論不休,老百姓卻在忍飢挨餓。我們一定要認清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經濟規律不是自然產生的,而是由我們人制定出來的。
——美國總統 富蘭克林·羅斯福
經濟就是我們,而我們做得不是很好。我們需要把經濟學從一種正被用於對付我們的武器,變為一門將向我們展示我們能夠做得更好的科學。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 奠什·阿德勒
本書堪稱深入淺出地講述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的典範,值得每一名普通人閱讀,而且也應該閱讀,否則我們仍將被蒙蔽了雙眼,財富一點點被人掠去,生活越來越艱難。用本書教我們的方法去爭取我們的正當利益吧。
——讀者 藍色海岸線

圖書目錄

前言/001
第一部分經濟效率與政府角色
第1章收入平等:最早期的效率標準/003
第2章平等不重要:帕累托效率和自由市場/013
第3章帕累托效率警察/039
第4章為什麼對產品再分配最終可能是帕累托有效的/053
第5章聯邦所得稅簡史/061
第6章收入平等:最早期的效率標準/065
第7章私人提供的產品/079
第8章政府提供的產品/103
第二部分工資理論
簡介:古典工資理論和新古典工資理論/127
第9章古典工資理論/131
第10章新古典工資理論:約翰·克拉克/147
第11章證據/159
第12章最低工資標準/169
第13章工資理論與大蕭條/175
第14章“粘性工資”/189
第15章“效率工資”或為什麼失業是工人逃避責任的過錯/199
第16章高管薪酬/209
後記/219
致謝/223
譯後記/225

文摘

著作權頁:
插圖:
教皇和帕累托不喜歡它
我們先從為什麼開始。19世紀末,歐洲的不平等懸殊,以至於一場社會主義革命可能一觸即發。愈演愈烈的經濟不平等使教皇十三世感觸良多,1891年他再也坐不住了,發布了一道通諭,名為“新通諭”,專門論及“工人階級的處境”。他在通諭中寫道:
每一種產品生產和交易的整個過程,幾乎已完全置於少數人的權勢之下,因此,極少數富人和巨富大賈已經在不計其數、一無所有的工人頭上套上了一副堪稱奴隸制的枷鎖。
這看起來是在為呼籲把“整個生產過程”推倒重來打下地基。然而事實上,教皇強烈反對將國家權力整個兒推倒重來。富人不應負有幫助窮人的任何義務,教皇聲稱:“這些事(幫助窮人)都是非法定的義務——除非處在極端必要的情況下,而是基督教慈善組織的責任,因而顯然不能通過法律行動強制執行。”在1906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教程》一書中,帕累托詳細闡述了為什麼幫助窮人不可能是法律上強制性的,警告政府不要實施哪怕是溫和的再分配,否則可能因連鎖反應而造成災難性的後果:那些主張稅負平等以幫助窮人的人並沒有猜想到,將會有一種由富人支付費用的累進稅,及這樣的一項制度,即稅負是由不繳納此類稅負的人投票表決的,因此,有時候人們會聽到如下被厚顏無恥地作出的推理:“某某稅只落在富有的人身上,而且它將被用於僅對不那么幸運的人有益的支出上,因此,該稅肯定會被大多數投票者贊成通過。”。
但為什麼帕累托反對再分配呢?因為根據他的觀點,邊沁不一定是正確的。如圖1.1所示,邊沁假定富人和窮人之間唯一的差別在於他們各自擁有多少錢:若擁有的錢相同,他們將完全具有相同的效用。正是富人和窮人之間的這個相似點,才導致邊沁推斷,把一美元從富人轉移到窮人,對富人造成的損失將小於其給窮人帶來的幫助。但根據帕累托的看法,富人和窮人可能從根本上就是不同的。在這種情況下,把一美元從富人那裡轉移給窮人,對富人造成的損失實際上可能大於其給窮人帶來的幫助。他使用了一個極端的假想性例子來證明這種可能性。如果富人實際上得益於窮人的貧窮,那將會怎樣?他問道。如此一來,通過再分配減小貧窮而對富人造成的傷害有可能大於其給窮人帶來的幫助,帕累托辯稱,“假定有一個只有一條狼和一隻羊的集體,”帕累托解釋道,“狼的幸福在於吃掉羊,羊的幸福在於不被狼吃掉。那么,該如何使這個集體幸福呢?”。
經濟學家在解釋帕累托反對功利主義的理由時通常並不引用這段話,相反,他們問道,假使富人和窮人的效用函式與圖1.1所示的並不相同,反而很意外地,富人從一定量的金錢中所得到的效用恰巧大於窮人,那將會怎樣?圖1.3用圖形方式闡述了這個論點。圖中顯示,在這種情況下把一美元從富人那裡轉移給窮人,對富人造成的傷害可能大於其給窮人帶來的幫助。請注意,與窮人一樣,富人從其第一個美元中所得到的效用亦大於從其最後一個美元中所得到的效用。但是,富人從其最後一個美元中所得到的效用有可能超過窮人從其第一個美元中所得到的效用。

後記

從書的副書名《普通人的經濟學》就可看出,這是一本從普通人的利益出發,為世界上每一個普通人而寫的著作。
一方面,本書除了前面少數必要的理論性知識,其他地方都淺顯易懂,全無其他經濟學著作的晦澀難懂;它還深入淺出地梳理了經濟學的發展脈絡,敘述了古典經濟學家如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等經濟學鼻祖和先驅提出的經濟學理論,這些理論曾指導人們掌握經濟規律,發展生產力,為人類獲得更美好的生活作出了巨大貢獻;然後指出了以維弗雷多·帕累托和約翰·貝茨·克拉克等為代表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家在何時和如何背離了原來的經濟學傳統,他們從統治階級的利益出發,通過別有用心地把經濟學大廈的基石——效率定義(早期版本的定義是很關注收入分配的)——蓄意加以改變,使那個早期定義失去權威性,從而釜底抽薪地將古典經濟學理論指明的方向一舉扭轉,把經濟學變成了為統治者服務的“偽科學”,從而導致世上出現小部分人“朱門酒肉臭”,大部分人“路有凍死骨”的貧富懸殊局面。
於是,現代人只能學到,根據當今經濟學教科書的教義——對經濟有利的就是對有錢有勢者有利的,這就綁架和劫持了我們每一個人,在我們(如果不是每一個人的話)的腦海里建立起兩個神話:經濟效率和經濟平等可以割裂開來,任何一項把資源從富人那裡轉移給窮人的政策都是“無效率的”;一個人所賺到的,僅僅是此人所生產出來的產出的價值。
第一個神話顯示了資本主義“吃人的”本質,相比之下,本書從反面印證了社會主義的巨大優越性;第二個神話則完全違背了現代化“團隊式生產”產出價值的不可分割性。新古典經濟學家和教授們為了達到目的,全然無視現實中隨處可見的團隊生產,別有用心地杜撰出一個個所謂的某行業(如瀝青生產)的“故事”,來證明在團隊生產中,每個人所生產的產出的價值是可分割和可度量的,並把這些理論一代代傳授給他們的學生。
為了揭穿當代經濟學的所謂“神話”,作者做了大量的歷史文獻和實證性的研究,通過舉例的方式,比如租金控制型房租、財富的分配等,讓每一個普通老百姓都明白現代經濟學的本質,知道應該如何對經濟學“動手術”,使之回歸“為人民服務”的本來面目。這就是為什麼作者大聲疾呼“經濟就是我們,而我們做的不是很好。我們需要把經濟學從一種正被用於對付我們的武器,變為一門將向我們展示我們能夠做得更好的科學”。
本書堪稱深入淺出地講述深奧的經濟學理論的典範,值得每一名普通人閱讀,而且也應該閱讀,否則我們仍將“被蒙蔽了雙眼,只好被人牽著鼻子走”,對於“所存在的古老真理”視而不見。是時候重新撿起被遺棄的真理了。
本書得以翻譯完成,離不開諸多人士的大力幫助。譬如,在專業方面,以下諸位不厭其煩地給予了答疑解惑:姜玉芝、史小寶、秦玉環、崔紅雁、羅志軍、馮玉成等;在文字核對等方面,需要感謝周連紅、祝廣平、劉勃、邱森林、趙炳雄、董麗等;在查找資料及文字輸入等方面,需要感謝劉正權、劉波、吳俊傑、郭武軍、戴儒光等人;在選詞造句方面,需要感謝的有朱對林、丁智慧、徐宏雲、張虹、潘祖文等。此外,還有其他許多人士給予了極大的幫助,謹在此一併致以衷心的感謝!當然,本書得以付梓,離不開華夏出版社的編輯和領導的支持和幫助。
陳小白
2012年10月

序言

講授經濟學導論的教授喜歡告訴自己的學生,人們一直在尋找只有一隻手的經濟學家,因為只有一隻手,他們就不能說“另一方面……”這次衰退是否即將結束?經濟學家總是喋喋不休地胡扯些這樣或那樣不著邊際的問題;這樣的預測當然會使他們陷入麻煩之中。但是,每當他們必須在富人和窮人之間,在有權有勢者和無權無勢者之間,或者在工人和公司之間選擇站在哪一邊的時候,經濟學家們卻往往眾口一詞:根據傳統經濟理論,對富人和有權有勢者有益的,就是對“經濟”有益的。
為什麼經濟理論會這么一邊倒呢?難道是因為任何一個畢生都致力於研究經濟如何運作的人,都會不可避免地得出結論:對老闆有益的,就對每一個人都有益嗎?非也。對於每一個重大的經濟問題,都存在著彼此相互競爭的、能夠得出不同結論的各種概念和理論。問題在於,當這些理論在教科書中全無蹤跡的時候,它們幾乎總是立刻被人們摒棄掉。若只是經濟系學生受害於此,後果倒無關緊要.但不幸的是,大多數人只熟悉教科書經濟學,而且,那些能夠影響政府政策的經濟學家,總的來說是些教科書式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是一個例外,他曾在世界銀行擔任高級副總裁兼首席經濟學家,惜乎只在1997~2000年任職了3年)。
《普通人經濟學》考察了經濟學的兩大基石:第一部分涵蓋了經濟效率;第二部分探討了工資是如何確定的。本書第一部分就探討經濟學家們所使用的經濟效率定義,是因為所有的經濟學都是圍繞著它展開的。當經濟學家宣稱“自由市場是有效的”,而無視自由市場的資源配置多么扭曲——或者產生了多大損失,當他們反對政府干預以減少不平等、減輕痛苦的時候,這就是他們所賴以依靠的效率定義。若這是經濟效率唯一有效的定義,那么,經濟學家使用這個定義也許是正當的。但事實上,經濟學家並非別無選擇。經濟效率的一個早期定義是很關注收入分配的.這個早期定義提出,為了提高效率,政府應該重新分配資源,使之從富人流向窮人。而經濟學家所採用的那個定義,實則是有人蓄意採取了行動,使那個早期定義失去權威性而得以發展起來的。然而,我們應該看到,那個重分配版本的效率定義,能否就此而被輕而易舉地打倒在地,永世不得翻身,卻不是那么一目了然。
雖然經濟學家設法使自己相信,收入再分配不可能是不合理的.但其餘的世人卻別有看法。幾乎所有的政府都要求富人繳納較高的稅收,而在窮人這方面,他們常常要求其所得到的政府服務應當與富人所得到的具有相同的質量,尤其是涉及教育的時候。這就迫使這些經濟學家加入到各種實證性辯論中;而且在這些辯論中,他們並非鐵板一塊,發出同一個聲音。正如第一部分顯示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富人繳納的稅率很高,致使經濟沒有效率,因為這會使人不想勤勞致富;另一些經濟學家則開展了實證研究,研究結果表明,富人的稅率實際上並沒有那么大的影響。類似的,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增加對普通學校的資金資助並不會造成不同,因為政府只會把錢浪費掉;而另一些經濟學家則指出情況並非如此。
儘管經濟學家們在這些重要問題上意見不一,但是高稅率導致低效率的觀念,卻在過去的30年間一直主導著美國的稅收政策。我們將會看到,使這個似乎不合情理的主張顯得合乎情理的,是經濟學家們用以分析勞動力市場的基本模型。該模型假定工人可以自由選擇工作時數,工作時間越少,則所得越少。模型還假定工人不喜歡工作,好吃懶做是他們的天性。此模型針對的是一個由互不相屬的個體組成的經濟,他們既不依附於其他個人.從屬於生產過程中的資本,也不受制於任何社會規範。在這樣一個模型中,任何結果都無法排除,任何結果都同等可信。
收入分配經常被認為是在商品生產和出售之後的一個階段。但是,決定首先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的,卻是收入分配,而且收入分配不平等常常導致經濟蛋糕變小。愛滋病藥物的生產和銷售就是這方面的一個例子。開發中國家的窮人買不起這類藥物,不是由於他們窮得叮噹響.而是因為他們比已開發國家的人更窮。製藥公司對愛滋病藥物進行了選擇性定價,使藥物價格超出第三世界的人們的承受能力,因為以只有已開發國家的人才買得起的高價出售此類藥物,而不是以低廉的價格向全世界銷售,利潤來得更豐厚。但是正如本書第一部分顯示的,不平等傷害的不只是第三世界的窮人,還包括已開發國家的中等收入人群。弔詭的是,我們將會看到,用經濟學家們的這個經濟效率定義,我們還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經濟”在增長的同時,經濟中大多數人的所得反而減少了。
本書第二部分涵蓋了工資理論和高管報酬理論,或者說不平等從一開始是如何製造出來的。為什麼一個人一個小時的所得頂得上另一個人一星期、一個月乃至一年的所得?經濟學家所採用的“新古典”理論簡單得不能再簡單了:一個人之所以得到那么多,是因為對其僱主來說他就值那么多。若他每小時賺7.25美元——全國當前的最低工資,那么他對僱主的貢獻就是每小時7.25美元。當然,若僱主支付他每小時數千美元,則他對僱主的貢獻也是那么大。
但這並不是現存的唯一的工資與報酬理論。新古典理論的發明是用來取代“古典”理論的。古典理論認為,工資率的多少,不是由對生產的貢獻——我們將會談到,這是一個沒有意義的概念——而是由不同群體討價還價的能力所決定的。本書第二部分將顯示,實證數據支持經典理論,而跟新古典理論相左。
如果工資率由議價能力決定,那么何者決定議價能力呢?就工人這方面來說,法律和政府政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工會權利、最低工資法、失業保險、社會保障、福利以及各項移民權利的執行,這一切合在一起決定著工人對低工資說“不”的能力,而所有這些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都遭到了侵蝕。第二部分將闡明這種侵蝕對工人福利的影響。
與工人不同,高管們跟僱主討價還價時常常占據上風。對於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經濟學家們有一個極好的儘管是很簡單的解釋。高管的僱主是他們公司的股東,而如果每家公司都由大量分散的股東擁有,那就根本沒人在意公司經營了。我們將會看到,這一理論不過是經典工資理論的一個套用,它依據議價能力來解釋工資率。
本書是為受過教育且對經濟學感興趣的讀者而寫的,但讀者不必有經濟學背景。本書不使用數學運算,儘管確實使用了一些基礎算術知識,目的是使讀者能夠透徹理解經濟學的一些關鍵概念和理論,其中既包括主流經濟學,也包括某些不太為人所知的經濟學,後者對於經濟行為的解釋常常比主流理論更好,而且並不總是提倡對富人有益的政策。不管是主流經濟學,還是那些不太為人所知的經濟學,其經濟思想的歷程,連同產生這些思想的歷史背景,本書都將予以追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