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等師範學校

成都高等師範學校

今四川大學前身。巴蜀形勝,文聚成都。起始於1896年創辦的四川中西學堂。 1902年,由四川中西學堂和尊經書院、錦江書院合併創建四川通省大學堂,後朝廷又規定除京師大學堂外,各省一律稱“高等學堂”,於是年底改名為“四川省城高等學堂”。 1912年,教育家蔡元培擔任臨時政府教育總長,頒發了《大學令》、《大學教育規程》等一系列教育法令,史稱“壬子學制”,四川高等學堂改名為四川官立高等學校。 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學校將師生及一切經費、校產、圖書、設備,轉入四川高等師範學校,同時改名為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與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北京師範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今武漢大學)、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中山大學)、瀋陽高等師範學校(今東北大學)並稱全國六大高師。據民國教育部1918年統計,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專任教師和在校學生人數,僅次於北京高師,名列第二,全年經費數名列第四。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學校(原四川省城高等學堂,1912年更名)將師生及一切經費、校產、圖書、設備,轉入四川高等師範學校,同時改名為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在這一時期,中國建立了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師範學校,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是其中之一,據民國教育部1918年統計,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專任教師和在校學生人數,僅次於北京高師,名列第二,全年經費數名列第四。。

歷屆英才

教學樓 教學樓

四川省城高等學堂大門有一副對聯“考四海以為雋,緯群龍之所經”,正是這種抱負,培養了大批傑出人才。

1906年9月,20歲的朱德考入了四川省城高等學堂體育科甲班,從此走向革命。

1910年,郭沫若進入高等學堂附設中學堂學習,1913年升入正科二部九班,隨後成長為一代文學巨匠。從這裡走出的文學巨匠還有巴金。

歷任校長

國立成都高等 師範學校 周 翔1916-1918年
楊若笠1918-1919年
賀孝齊1919-1922年
吳玉章1922-1924年
付振烈1924-1925年
蔡錫保1925-1926年

學校歷史

兩千年前,蜀郡太守文翁在成都興辦了中國第一所地方官學。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四川在文翁石室的基礎上,創辦了錦江書院。

光緒元年(1875年),四川尊經書院創辦。四川大學歷史上最重要的兩位校長吳玉章和張瀾,也是在尊經書院首獲啟蒙。

1896年6月18日,四川創辦四川中西學堂,這是中國西部近代第一所高等學校。1902年,錦江書院和尊經書院“兩院入堂”,與四川中西學堂合併為四川省城高等學堂。

1916年,四川官立高等學校將師生及一切經費、校產、圖書、設備,轉入四川高等師範學校,同時改名為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

1922年到1924年,吳玉章任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在這一時期,中國建立了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師範學校,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是其中之一,其他幾所是: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北京師範大學)、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大學)、武昌高等師範學校(今武漢大學)、廣東高等師範學校(今中山大學)、瀋陽高等師範學校(今東北大學)並稱全國六大高師。據民國教育部1918年統計,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專任教師和在校學生人數,僅次於北京高師,名列第二,全年經費數名列第四。。

1926年,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一分為二,原四川官立高等學校部分搬回南校場而重建國立成都大學(1926-1931年,張瀾任校長),原四川高等師範學校部分改建為國立成都師範大學。

1927年,公立國學、外國語、法政、工業、農業五大專門學校合併為公立四川大學。

1931年11月9日,國立成都大學、國立成都師範大學、公立四川大學三校合併,“三水匯流”,並由教育部定名為國立四川大學,是當時中國國內13所國立大學之一。

1937年,國立四川大學確立了“在黃河、揚子江兩水的上游廣大地方,建設一個能成為文化策源地的綜合大學”的目標,進一步向先進的歐美大學模式轉軌。

1939年底,國立四川大學南遷峨眉繼續辦學。1939年教育部舉辦全國專科以上學生論文比賽,國立四川大學參加比賽的學生獲獎者達21名,占全國合格者總數176名的百分之十二,僅次於中央大學和中山大學,名列全國第三。1940年教育部舉行第九屆各大學畢業生論文競賽,國立四川大學獲獎者達31名,居全國第二。

1941年8月,恢復師範學院,下設教育、公民訓育、國文、英文、史地、理化、數學、化學八個系,史地、理化、數學三個專修科。

1941年11月,教育部批准學校設文科研究所和理科研究所,並專管研究生培養。

1943年,國立四川大學遷返成都,學校由市中心正式遷到望江樓附近。1944年秋航空工程系、土木利工程系招生,1945年秋機械電機系招生,理學院擴建為理工學院。1947年四川大學接收兵工署50工廠成都分廠,建立了自己的實驗工廠。1947年四川大學工學院正式建立,1948年秋新建化學工程系。該院有包括外號“黑寡婦”而有“夜空女王”之稱的P-61夜間戰鬥機在內的各式飛機20餘架和一大批機器設備,航空館、水工實驗室、機械實驗工廠等頗具規模。

1948年,國立四川大學共有文、理、法、工、農、師範6個學院,25個系,10餘個專修科,兩個研究所。學校共有教職工981人,其中專任教授166人;在校研究生、本專科生合計6405人,占全省大學生人數的2/3以上,是當時中國國內規模最大的高等學校。

1952年,四川大學工學院的航空、化工兩系調出,雲南大學、貴州大學、川北大學和西南工專的土木水利系調入。1954年8月27日政務院批准“四川大學工學院獨立建校”,定名成都工學院。1954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四川化工學院與成都工學院合併,學校名稱仍為“成都工學院”。

1956年,新中國建立後,國立四川大學經院系調整,成為一所在文學、史學、宗教學、數學、生物學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文理科綜合大學。

1994年4月和2000年9月,四川大學、原成都科技大學、原華西醫科大學三所全國重點大學兩次“強強合併”組建而成四川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