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高等師範學校
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溯源於光緒三十一年六月兩廣速成師範館之創立,繼辦初級師範簡易科,鏇改為兩廣師範學堂,王舟瑤為監督。翌年改為兩廣優級師範學堂,建新舍於 廣東舊貢院,分設文學、史輿、數理化、博物四科,四年畢業。並附設體育專修科及國小。宣統二年七月,增設附屬中學。翌年一月又增設附屬初級師範。一九一二年二月,改為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嗣歸國立,黃錫乾為監督。七月唐萱繼任校長。十二月金曾澄接任,翌年丁憂去任,廖道傳繼之。一九一五年增設圖工體樂專修科,一九一七年成立童子軍;一九二○年金曾澄復任校長,一九二一年附設國語傳習所,並於文史、英語、數理化、博物四部外,增設社會科學部,以至一九二三年十一月金曾澄去任。十二月鄒魯任校長;一九二四年一月二日,孫中山先生在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大禮堂舉行改組的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就是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代。那時, 孫中山先生由二月起,每周在高師大禮堂演講新的革命的三民主義
,並指示聯俄、聯共、扶植農工三大政策的重要。學校歷史
中山先生認定革命教育的創辦,是推進革命工作的基本,故命鄒魯將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及廣東公立法科大學, 廣東公立農業專門學校合併組成 國立廣東大學。延聘王星拱、傅斯年、鄧植儀、何春帆、梁龍、程天固等為籌備委員。並將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原各學部,改為國立廣東大學的文、理兩科。
學校成就
1912年初,兩廣優級師範學堂改辦為廣東高等師範學校, 金曾澄出任該校校長併兼黃埔海軍學校教官。1913年因母辭世離任,後赴南洋新加坡等地考察。1915年任番禺縣立師範學校校長。1917-1923 年復任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校長。1920年曾赴美國考察戰後教育,回國後編寫了《視察報告書》,並於任期內動員華僑捐得巨款為該校興建了兩座教學大樓。廣東高等師範學校從創辦至1923年金曾澄離任為止,11年間畢業生共達2400多人,遍布全省各地。
在這一時期,中國建立了最早的六大著名高等師範學校,廣東高等師範學校是其中之一,其他幾所是: 武昌高等師範學校、 北京高等師範學校、 浙江兩級師範學堂、 成都高等師範學校、 南京高等師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