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2009年初,成都“2.5環”率先形成了西南環,從一品天下大街、青陽大道、武陽大道,一直通向紫荊小區。
2010年11月,成都“2.5環”再通兩節點,迎暉路上跨機場路東延線立交橋已實現半幅出城方向通車,而驛都大道機場路東延線下穿隧道正進行收尾施工。
2011年9月,成都“2.5環”建材路完成改造實現通車。
2012年1月1日,成都“2.5環”機場路東延線(成龍路—驛都大道段)通車。
2012年8月27日,成都“2.5環”西半環貫通。
2012年11月14日,隨著最後一段建材路北延線完成了瀝青底層路面的鋪築,成都2.5環全面貫通。
2014年1月27日起,成都市民俗稱的“2.5環”被整體冠名為“中環路”。
簡介
2014年2月12日,成都市民政局召開新聞通氣會,根據成府函﹝2014﹞12號檔案《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金府路等21條道路整體複合命名中環路方案的批覆》。此次命名的“中環路”總長42608米,與馬拉松全程僅相差幾百米。起於此次命名的中環路交大路段與金府路段交匯處,止於此次命名的中環路交大路段與一品天下大街段交匯處,經此次命名的中環交大路段連線成環狀(含錦江大道等21條道路)。
命名
規範了地名。從成都市民政局召開新聞發布會所作更名緣由解釋可知,2.5環不屬於標準地名,按照國家規定,地名命名中不能使用標點符號。為了規範地名管理,在聽取專家及市民意見後,成都市政府決定對俗稱2.5環的道路進行整體命名為“中環路”,原有各路段分別為“中環路××段”。比如,青羊大道就稱為“中環路青羊大道段”。據介紹,這樣既有了標準地名,又保留了原有各條道路的名稱,避免因地名變更帶來不便。
“中環路”好,好在名副其實。市民俗稱的“2.5環”的這些道路,始建於上世紀70年代,由於近年來隨著城市的發展,逐步將其建設連通為準環狀道路,且位於二環路和三環路之間,更為“中環路”是很完美的名字。或曰,為何不將“2.5環”直接改為“3環”,“3環”再變“4環”呢?袁庭棟對此解讀得很有道理,“主要考慮到人們的使用習慣,如今的三環路已經為大家所熟知,到時候門牌證件也都要重新更換,更加麻煩。”因此, “中環路”不失為一個“好命名”,既能方便人們定位,又考慮到了整體格局。
不會帶來其他負面影響。組成中環路的21條道路原有標準名稱沒變,今後表述為中環路xx段。中環路附近的居民、商家無需更改戶籍證件、工商營業執照等已有證件信息。而今後在新辦理證件時,相關部門則會以“中環路XX路段”為準。僅就交通等相關部門要做中環路的相關路牌的更換。這樣既有了中環路的標準地名,好找易記,又保留了原有各條道路的標準名稱,避免了因地名的變更給民眾生產、生活造成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