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特徵

金色吸蜜鸚鵡身長18-19厘米,體重45-57克。該鸚鵡鳥體為綠色,前額和頭頂為紅色;耳羽和臉頰為紫紅色,羽毛帶有藍色的條紋;頸部為藍色,胸部和腹部為黃綠色,羽毛並帶有很寬的深綠色放射狀條紋;尾巴上方為橄欖綠色,內側為橄欖黃色;翅膀內側也有黃色條紋;鳥喙為黑色,虹膜為棕色。母鳥頭頂的紅色面積比較小。幼鳥只有前額為紅色,頭頂大部分為綠色僅點綴些紅色羽毛。幼鳥、亞成鳥的鳥喙為黑楬色,一歲左右換羽完畢。
分布範圍

金色吸蜜鸚鵡分布圖分布於太平洋諸島嶼,包括中國的台灣省、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爪哇島以及巴布亞紐幾內亞。
生活習性
金色吸蜜鸚鵡主要棲息於雨林和山區森林、高大的次要植被區、從平地到海拔2750米高,遍布花朵和果樹的小森林區。平時大多以小群體或是組成至多30到40隻左右的族群;喜歡在樹頂或是花朵盛開的樹木上活動,偶爾可以見到100隻左右的龐大數量,有時候會和當地其他吸食花蜜的鳥種一起集結活動;相當喜歡洗澡,當下著細雨的時候,金色吸蜜鸚鵡會到樹枝的最外端享受雨水;飛行的速度相當快,高度也通常都高於樹頂,飛行的時候會伴隨比較尖銳的叫聲,因此相當明顯易見。金色吸蜜鸚鵡主要以花蜜、花朵、水果、漿果和昆蟲等為食。

生長繁殖

人工飼養的金色吸蜜鸚鵡繁殖難度並不高,但是需要比較寬大的鳥舍比較能夠成功。可以提供20×30×20公分的厚木巢箱。金色吸蜜鸚鵡一次會產下2枚卵,偶爾會產下3枚,幼鳥羽毛長成約需6周。幼鳥在離巢後3周可以獨立。通常要3歲以後才有可能繁殖,如果照顧得宜,一年可以繁殖兩次。
保護等級

金色吸蜜鸚鵡(圖5)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