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經歷
194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20年參加蘇軍。畢業於炮兵進修班(1926)、高級速成班(1930)、伏龍芝軍事學院(1933)和總參軍事學院(1938)。1916年入彼得格勒工業學院學習,同年12月應徵入伍,入康斯坦丁炮兵學校學習,1917年畢業後,在托木斯克服役,任獨立臼炮連的初級軍官。1918年3月從舊軍隊復員後,在葉拉布加市(今屬韃靼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的一個合作社工作。1918年10月白衛軍占領該城時,被征參加高爾察克軍隊。1919年10月他帶領所屬炮兵連的部分士兵到托木斯克,加入工人戰鬥隊,參加反對白匪的起義。1920年1月蘇軍進入托木斯克,戈沃羅夫自願參軍。曾在東線和南線作戰,他指揮的炮兵營在卡霍夫卡登入場與弗蘭格爾匪幫的坦克作戰時,戰績卓著。國內戰爭結束後,在彼列科普第51師任職10年,先後任炮兵營長、團長。以後歷任築壘地域炮兵主任、步兵第14和第15軍炮兵主任。他把工作同學習結合起來,工作能力和進取心都很強。總參軍事學院畢業後,在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任教。1940年蘇芬戰爭時期,戈沃羅夫作為突破築壘地域和使炮用兵的專家被派往前線。他在任第7集團軍炮兵司令部參謀長期間,對突破“曼納林防線”(見曼納林防線)的炮火保障的準備和實施進行了大量工作。1940年委任為炮兵副總監。1941年5月任捷爾任斯基炮兵學院院長。
衛國戰爭一開始,戈沃羅夫就被任命為西方向炮兵主任(1941.7),後任預備隊方面軍炮兵主任、莫扎伊斯克防線部隊副司令、西方面軍炮兵主任(1941.8—10)。1941年10月18日任保衛莫扎伊斯克方向莫斯科接近地的第5集團軍司令。由於他在葉利尼亞地區作戰中,表現出不僅是精通業務的炮兵專家,而且是熟諳諸兵種聯合作戰的戰術,善於解決作戰問題的意志堅強的指揮員,因而被任命為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司令。在莫斯科戰役中,指揮部隊得當。1942年4月任列寧格勒方面軍軍隊集群司令,6月任該方面軍司令。戈沃羅夫採取有力措施,以積極行動牽制敵軍兵力,減輕列寧格勒被圍處境。方面軍部隊在他的指揮下進行了一系列進攻戰役(見列寧格勒戰役),不斷消耗敵軍,為後來解圍的決定性行動創造了先決條件。戈沃羅夫所採取的措施不僅鞏固了城防,而且建立了重兵集團,終於在1943年1月與沃爾霍夫方面軍一起突破對列寧格勒的封鎖。在1944年紅謝洛—羅普沙戰役中,戈沃羅夫根據具體情況,果敢決定在敵人防禦最強的地段上進行突破。後來的勝利完全證實這位統帥的意圖和冒險是正確的。戈沃羅夫還創造性地進行了卡累利阿地峽進行的維堡戰役(1944)。不久,他指揮的列寧格勒方面軍就成功地進行了塔林進攻戰役並解放了愛沙尼亞,隨後在蒙海峽群島登入。衛國戰爭結束前,戈沃羅夫一直擔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從1944年10月1日起負責協調本方面軍和波羅的海沿岸第2、3方面軍的行動。
戰後,戈沃羅夫歷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1945.6—1946.4)、陸軍總監察長、武裝力量總監察長、蘇聯武裝力量部副部長(1946.4—1948.7)。1948年7月任國土防空軍司令,1950年5月兼任蘇聯軍事部副部長,1952年7月任蘇聯軍事部副部長,主管軍隊軍事訓練。1953年4月任蘇聯國防部總監察長,1954年5月任國防部副部長兼蘇聯國土防空軍總司令。1952年當選為蘇共中央候補委員。蘇聯第二—四屆最高蘇維埃代表。獲列寧勳章5枚,紅旗勳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勳章2枚,一級庫圖佐夫勳章和紅星勳章各1枚,獎章及外國勳章多枚。勝利勳章獲得者。葬於紅場克里姆林宮牆下。
著作:《在列寧格勒保衛戰中(1941—1945)》(文集),列寧格勒194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