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因一句“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的公開聲明,《百家講壇》主講人閻崇年近日身陷“懸賞門”。山西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副教授白平稱閻崇年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有420處錯誤,並堅持通過法律途徑讓對方履行承諾,要求其支付獎金42萬元。法院已經受理了此案。事件發展
去年中華書局出版發行閻崇年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當時,閻崇年倡導在著述中要發揚“一字疏誤視作羞、一句錯斷引為恥”的精神,同時公開發表聲明,希望讀者對此書給以監督,並重獎挑出差錯者。
按理說,此書在定稿出版前經過多達十五遍的校讀,專家及出版社層層把關篩選之後,倘若能再被挑出錯兒來,實屬不易。如此底氣,恐怕才是閻崇年公開懸賞“一字千金”的魄力所在。
然而,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如今山西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白平給這本書挑出了420處錯誤,且為了討要賞金也已經訴諸法律。
不知道是閻先生高估了自己,還是低估了大眾,沒想到在層層把關之後,居然還冒出了“420處錯誤”。不過按照白平代理律師的說法,白平所找出的許多他認為的錯誤,在法律上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認定程式,有許多東西屬於學術爭議。如此看來,白平更像是重賞之下的“勇夫”,攬這個瓷器活兒的確勇氣可嘉,不過這420個“錯誤”最終能否全部或部分被認定為“錯誤”,還有待權威學者予以鑑定。
觀點一:懷疑炒作
閻崇年炒作
有人推測,閻崇年懸賞,是炒作,而白平也僅僅只是閻崇年的棋子,挑錯事件,只是為炒作而設的一個局。這推測不是沒有道理。盛行炒作的年代,為了出位,任何東西都可以拿過來,像炒豆子一般噼噼啪啪炒一通,何況,閻崇年本人能夠名滿天下,炒作功莫大焉。
白平炒作
從白平副教授對於丹的批評到如今與閻崇年的針鋒相對,的確有某種炒作的痕跡。畢竟與于丹、閻崇年這些學術明星相比,白平的名氣並不是很大。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是白平在借攻擊名人來炒作自己。這樣的想法並非不無道理,因為這樣的事情我們見得太多了。
本應是一場學術爭鳴,但最後卻淪為了一場法律訴訟,甚至明顯帶有炒作的痕跡。這其實是一種遺憾,因為學術的事情本可以在學術的範圍內解決,而不是通過法律來達到學術爭鳴的目的。在這場訴訟中,其實無論白平還是閻崇年都不會成為最終的勝利者。因為閻崇年可能丟掉的是學者的大度,而白平則容易落下炒作的罵名。
縱觀此“懸賞門”的戲劇化進程,也不排除有故意炒作的嫌疑。先是“挑出一個錯,獎金一千元”,再是“糾錯者索要獎金42萬”, 無論這“420處錯誤”最終會不會得到法院的認定,但閻崇年校注的《康熙順天府志》,卻早已隨著“懸賞門”事件的跌宕起伏,潛移默化地印在了公眾的腦海里。不過,以上說法純屬我等腹誹之論。到底是不是炒作,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結論
“懸賞門”是否炒作,先不忙下結論,不妨稍安勿躁,靜等朝陽法院的處理結果就是。假使白平討要賞金成功,炒作一說,自然不攻自破。誰會為了一本誰也不看的古代方誌拿出42萬元炒作呢?假使從此以後,白平偃旗息鼓,各方相安無事,炒作的嫌疑就大了。到時候,閻崇年那一身治學嚴謹的偽裝被褫奪下來後,不知他將顏面何存。
觀點二:應兌現承諾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何況人家是央視《百家講壇》的主講,所言又是通過媒體向公眾廣而告之的。而既然您願意高價懸賞,那“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不,山西學者白平教授,就挾其精挑細選的420處“錯誤”,興致勃勃前來討賞了。
其實,閻崇年敢亮出“一錯獎千金”的價碼,並非無備而來:在該書定稿出版前,中華書局已先校十二遍;接著,閻先生又自請兩位專家校對;最後,書局再校一遍。如此前前後後十五遍校讀,再加上此前閻本人的漚心瀝血,在該書斟錯糾繆上,可謂是千錘百鍊,下了功夫。
但這也只是閻先生的一面之想。時隔半年之後,白教授憑藉自己的一雙“火眼金睛”,硬是從閻崇年苦心經營的“雞蛋”中,挑出420塊“骨頭”。即便除掉其中爭議、失誤處,其中恐怕也不乏“真金白銀”、“真知卓見”。
這就有意思了。一個是天生我才,一個則理直氣壯;一個是“蓄謀”已久,一個為半路殺出。此“懸賞門”演繹出的此番“儒林顛峰”對決,必將是硝煙四起,沙塵飛濺。“懸賞門”的巨額賞金固然引人注目,但是“錢”外之義更重要,那就是言而有信、兌現承諾。
對閻先生而言,好歹也算個公眾人物,對自己的信誓旦旦,如果真有人前來應戰,且人家所言也很在理,那么,別說42萬,就是420萬,也應全力兌現。不然,譁眾取寵之下,作為一名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人格尊嚴何處安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