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浮議會

懸浮議會

所謂懸浮議會(Hung Parliament),又稱懸峙議會,英國政治術語,就是無任何黨派贏得下議院(House of Commons)650個席位中的大多數席位。2010年英國大選,工黨、保守黨、自由民主黨實力不分上下。2010年5月7日,英國官方宣布,2010年英國政黨大選出現“懸浮議會”。2017年6月,英國大選確定產生懸浮議會。

基本信息

簡介

英國大選英國大選
2017年6月9日,英國在脫歐公投後的首次大選落下帷幕。執政的保守黨雖然取得議會最多的318個議席,但是並未贏得326席的過半席位,時隔7年,英國再次出現“懸浮議會”(hungparliament)的政局。
首先,“懸浮議會”並不是一種制度,而是一種狀態,這種狀態也不是英國獨有的。理論上,在任何一個實行議會民主制的國家或者地區,這種情況都可能出現,事實上也比較普遍。比如荷蘭,因為議會選舉中使用無門檻的比例代表制,導致小黨林立,懸浮議會和聯合政府執政就成為了一種常態,反而就極少使用這個概念。[1]

事例

英國

英國歷史上上一次的“懸浮議會”出現在1974年,當時的保守黨首相愛德華·希思(Edward Heath)在獲得少於工黨議席的情況下,試圖用四天時間組建一個政府,但結果以失敗告終。工黨領袖哈羅德·威爾遜(Harold Wilson)成立了少數黨政府。新政府持續了七個月時間,直到他再次召集大選。

2010大選的候選人分別為現任首相、工黨領袖戈登·布朗(GordonBrown),保守黨黨魁大衛·卡梅隆(DavidCameron),以及自由民主黨代表尼克·克萊格(NickClegg)。目前三大黨的支持率差距在4至9個百分點之間,形勢呈膠著狀態。
在經濟危機和政壇醜聞的雙重背景下,2010英國大選被認為是自1992年以來最為激烈、前景最難預測的一次選舉。反對黨能否終結工黨13年來的執政地位也將揭開謎底。
2010年5月7日,英國官方宣布,2010年英國政黨大選出現“無多數議會”。英國最大在野黨保守黨成為議會第一大政黨,但沒有贏得絕對多數議席。英國出現自1974年以來的首個“懸浮議會”。
稍後,英國廣播公司修改了這一民調,宣布保守黨獲得305席,工黨獲得255席,自由民主黨獲得61席,而其他小黨獲得29席。但這並未能改變英國大選的大局,保守黨仍然需要爭取到21席才可能獲得下議院的絕對多數。
市場對此訊息感到失望,此前普遍希望保守黨能取得下議院絕對多數的勝利,以全對進行財政改革,削減英國1630億英鎊的巨額財政赤字。當天英鎊匯率下跌,由1英鎊兌1.4869美元跌至1.4736美元。
接下來,自民黨將成為組閣的關鍵。最新訊息顯示,工黨黨魁,現任首相可能會邀請自民黨共同組閣,形成一個工黨-自民黨的聯合政府。但另一種可能即是保守黨-自民黨聯盟。不過,保守黨黨魁卡梅倫可能會先與小黨派北愛民主統一黨商討組建聯合政府一事,如果不成功,再考慮與自民黨組閣。

2017年6月9日12:48,在已經揭曉的英國大選631票結果中,保守黨獲得306票,工黨獲得258票,尚未揭曉的19票就算全部落入保守黨囊中,也無法達到絕對多數席位所需的326票(因為306+19=325),確定產生“懸浮議會”(詳細得票見以下第二張圖),將給脫歐前景帶來巨大變數。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議會選舉2010年8月21日舉行。截至22日下午,計票工作在各方的焦急等待中歷時20多個小時仍未產生最終結果。澳主要政黨和當地媒體均認為,很難有一個政黨將獲得眾議院150個議席中澳大利亞反對黨聯盟領導人托尼·阿博特和妻女在悉尼的一個聯邦選舉投票站投票。 新華社圖片的過半席位,澳大利亞70年來首次出現沒有多數黨的“懸空議會”已難以避免。
截至22日下午,官方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執政的工黨目前獲得70個席位,反對黨聯盟獲得72個席位,綠黨贏得1個席位,無黨派人士贏得2個席位,5個席位的歸屬未定。現任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22日在墨爾本表示,她領導的執政工黨已經贏得了全國普選,她將會建立一個穩定而有效的聯合政府。
分析人士認為,澳大利亞政局出現“懸空議會”的可能性極大,而這會對該國市場和企業前景帶來不確定性預期,損害澳大利亞的經濟活力。但是由於統計結果尚未完全揭曉,且獨立議員的選擇會對於最終結果將起到決定性作用,故澳大利亞政壇的未來局勢可能尚需數日才得以明朗化。另外,由於在野的反對黨聯盟領導人托尼·阿博特此前數次提出當選後將取消工黨推出的礦業資源租賃稅,故此次大選結果將成為礦業板塊能否走強的關鍵信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