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原因
原來,荊山是一座因岩漿侵入作用而形成的山體,在其冷凝形成過程中及其形成後受內外地質應力作用,產生了一系列節理和斷裂,泉坑就是在三組密集中的節理交匯處發良而成的。泉水則是大氣降水順岩體的節理和風化裂隙下滲地下,沿斷裂層匯入泉坑的。
白乳泉的泉坑後,有兩人方可合抱的古榆樹(實際是朴樹,大多數人稱之為朴榆)一株,枝葉茂盛,綠蔭蔽日,酷暑季節,泉四周也涼爽宜人。泉水從石隙中流出,在一米多口徑的石坑中匯聚成一泓碧液,清澈透明,同其泉名似乎不相符合。據文獻,宋代大文學家蘇東坡曾率領其子來白乳泉遊覽並考察,經品味泉水後寫有《游塗山荊山記所見》詩,詩中有"牛乳石池漫"之句,詩後自注云:"泉在荊山下,色白而甘。"可見,蘇東坡確實看到了泉水色白如乳。這也說明,古人命泉確有水色依據。那么,我們看到的白乳泉水為何是無色透明的呢?
對泉水顏色的長期研究結果表明,部分地下水確實會具有某種顏色,這主要是水中含有某種離子成分或有較多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所造成的。白乳泉周圍分布著花崗岩一類(白崗岩)的岩石,受風化作用,地表部分會形成白色的高嶺土。在大雨澇沱之時,高嶺土的細小顆粒可懸浮在水中,或匯入地表河流,或流入地下,使水呈現"牛乳"狀。由於地層的過濾作用,這種懸浮物質往往被分離出去,使湧入泉坑的水透明無色。但也有一些距地表較近和泉口相通的寬大裂隙,可將這些未經過濾的水輸入泉口,使泉水渾濁發白。這可能就是蘇東坡所記白乳泉"牛乳石池漫"的形成機理。據居住白乳泉畔已有51年的王振芳老人所講,白乳泉平時清澈透明,雨後涌乳,尤其是滂沱大雨之後,泉的湧水量增大,泉水發白。同時,該泉的流量隨季節發生變化,雨季水豐,旱季水少,乾旱年份還會出現斷流現象。從這位老人的長期觀察和宋代蘇東坡的記敘,說明古人對此泉的命名無誤,白乳泉確能涌"白乳"。
風景
白乳泉背依荊山,面臨淮河,東與禹王廟隔河相望,西鄰卞和洞。因而泉左建有望淮樓,登臨遠眺,景色壯美,正如樓上楹聯所云:
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山,好趁長風沖巨浪;
亂石自雲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
泉右側有雙烈祠,為紀念辛亥革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的懷遠籍烈士宋玉琳、程良而建。祠上有亭,曰半山亭,可俯瞰懷遠全城。這裡群巒疊翠,芳草如茵,古榆參天,柏林似海,景色清幽佳絕。泉水內含有礦物質,甘冽清口,烹茶煮茗,醇香可口。白乳泉和杭州虎跑泉水相似,表面張力很強,水傾注杯中,能突出杯麵而水不外溢,並能浮起硬幣,使遊人稱奇。蘇東坡曾將此泉譽稱天下第七名泉。1965年,郭沫若親筆為白乳泉、望淮樓題名,筆力遒勁,字跡雄渾,大為泉區增色。 白乳泉邊養一千年白龜更是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