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病

懷念病,通常指每當娛樂圈有名人明星去世,網際網路總要掀起的一股懷念熱潮。

懷念病,通常指每當娛樂圈有名人明星去世,網際網路總要掀起的一股懷念熱潮。這種懷念潮流,透露出一種“娛樂至死”的精神。這些懷念中有真實的報導,有虛假信息,有真摯的情感,也有虛偽的湊熱鬧,私人情感被說三道四,個人隱私被偷窺與傳播,對個人的悼念以莊重開始,卻以鬧劇結束。這種潮流逐漸轉杯成了一種娛樂“明星”的牛皮癬,在這一點上,張國榮梅艷芳武藤蘭、陳曉旭、楊德昌、謝晉飯島愛等人均未能倖免。

現象

2008年12月24日,日本藝人飯島愛被友人發現死於自己寓所,警方初步判斷可能是自殺。訊息傳到中國,大大小小的娛樂媒體,網路媒體紛紛對飯島愛去世的訊息進行了報導。元旦後,關於飯島愛的話題更有升溫跡象,很多人通過撰寫部落格、評論、MSN簽名等方式,對飯島愛進行悼念。

飯島愛的名字,可能在他死前許多人聞所未聞,面對網路媒體上不斷湧現出來的各種紀念文字,未免一頭霧水。好在,在發達的傳媒面前,幾乎沒有被遮蔽的信息,人們很快知道,生於1972年的飯島愛是前AV女優,1992年出道參加電視台深夜節目錄製,2000年出版半自傳體小說《柏拉圖式性愛》,2007年退出娛樂圈。為了幫助那些對她不甚了解的人儘快“對號入座”,媒體在報導時紛紛提及李宗盛的一首名為《最近比較煩》的歌,歌中唱道:“我夢見和飯島愛一起晚餐,夢中的餐廳燈光太昏暗,我遍尋不著那藍色的小藥丸……”
李宗盛有“華語音樂教父”之稱,自20紀80年代起影響過幾代人,有了他的歌作為“註腳”,便可以推論,飯島愛真的曾經存在於數量龐大的一群人心目中,而且在他們的青春期成長過程中,留下過難以磨滅的印象。有了這記憶墊底,飯島愛去世後引起的反響,便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在李宗盛的作品中,飯島愛是一個被理想化的符號,同樣,在記得她的那些觀眾心目中,飯島愛也有著不同的象徵意義,這一切在飯島愛死後被發酵醞釀成一種集體情緒,甚至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人們與其說是懷念飯島愛,不如說是憑藉這股情緒,尋找一種情感共鳴,或者對過往歲月的追憶。
《鏘鏘三人行》主持人梁文道如此朗誦,“今天,我們懷著極沉痛的心情,悼念真正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偉大的教育家、亞洲熱血中青年們的最高精神領袖、AV業的卓越領導人飯島愛老師。幾天來,亞洲熱血中青年們都為飯島愛老師逝世感到無限的悲痛。”至此,飯島愛沒擺脫死後又被娛樂一把的命運。同樣,類似帶有戲謔口吻、調侃味道的句子頻繁出現於各種紀念文字里,什麼“一代人的啟蒙老師”、“一個時代過去了”等看著眼熟的口號,被反覆套用到飯島愛的身上。

影響

在如此發達的網際網路時代,某一明星去後,不知道他(她)的生平也許是一種落伍的表現。就如飯島愛,網上紛紛發表部落格、帖子懷念她的人,有多少是她的冬粉,有多少出自內心感觸來發表真摯的情感。
現在談論飯島愛,不會擔心有誨淫誨盜的嫌疑,娛樂(或者消費)飯島愛,也因為披上了一層懷念的外衣,而顯得那么理直氣壯。對於那些借悼念之名行娛樂之實的人,知名部落格作者宋石男作出了這樣尖銳的評價:“如果不是李宗盛哼著意淫的黃昏調‘跟飯島愛一起晚餐’,如果不是網路上炒過她的書《柏拉圖式性愛》(實際上看過的人也不多),沒幾個人知道她,知道也不會有太多感情。飯島愛沒有活在你的硬碟,你也別趁她香消玉殞的時候跳出來唱一曲憂鬱的輓歌。你從來就沒真正認識過她,也沒有熱愛過她,現在就別假惺惺地來湊熱鬧……你那叫虛偽,也是對死者的褻瀆與欺騙。”

反對將飯島愛生前死後進行升華,很容易被扣上有道德潔癖的帽子。但比這更令人感覺不適的,是那些精英分子暴露出了貌似坦白誠懇實則虛偽無聊的一面。通過網路這個便捷的渠道,非常廉價地給自己貼上了一直追求的特立獨行的標籤,沒準兒還從中得到了一點蔑視與反抗的沾沾自喜。但是,這不是證明你們的與眾不同的,方式和渠道,請別借名飯島愛來做出一副“我是流氓我怕誰”的姿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