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避險標識的色彩設計原則和規範

現代都市需要功能明確的標識系統,應急避險標識系統指導民眾在緊急情況下有序疏散。從以下的場所中,我們可知到這些都是公園、廣場一類比較空曠的綠色場所。政府部門設計的整套應急避險標示本意很好,希望用綠色系給人感知生命的希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綠色植物的干擾、綠色的遠視的可辨性等等因素使人們很難清晰看到該應急避險標識系統。
1、應急避難場所與應急避險標識
應急避險場所是在預警信息發布或突發事件發生後,城鎮居民躲避災難、臨時生活和暫時避險的場所。一般建設在具有一定規模的平坦空曠地上,如公園、公共綠地、廣場、體育運動場等;設有各類應急功能區,配套相應應急救助設施,儲備應急物資。
2、公共安全標識的設計原則與規範
1)功用性。
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預案中規定:在市民生活、工作地點周圍規劃、改造或建設城市緊急避難場所。在附近的重要路口設定明顯標誌牌,同時提高公眾的安全感;應急避難場所應具備應急供水、應急棚宿區、應急照明用電和應急廁所等基本設施。長效避難場所應設定應急指揮部,應急供水、供電、通訊、物資供應、衛生防疫、廣播等配套設施。
2)識別性。
應急避險路牌標示最突出的特點是易於識別,決不能與其它指示牌雷同、混淆,以免造成錯覺。因此標誌必須特徵鮮明,令人一眼即可識別,並過目不忘。
3)顯著性。
顯著是路牌標示又一重要特點,除隱形標誌外,絕大多數路牌標示的設定就是要引起人們注意。因此色彩要單純、強烈醒目、圖形簡練清晰,是此類標示通常具有的特徵。
3、公共安全標識的色彩設計
設計師研究色彩的目的,在於揭示經過人的眼睛與大腦起媒介作用的色彩的物質性質,與色彩心理效應之間的關係,通過以下的色彩理論分析,可以得出設計師應該在緊急避險的色彩套用中,該採用怎樣的色彩體系。
3.1色彩的自然屬性
色感:色彩的純自然屬性,冷暖感、脹縮感、距離感、重量感、興奮感。在不改變色彩的色相、明度、純度和面積的前提下,增強色彩形狀的聚集程度則對比越強,其注目程度也越高。
以明度對比為主的色調構成:色彩間明度差別的大小決定明度對比的強度。在畫面面積上占絕對優勢的高、中、低明度色彩可構成高、中、低明度基調。
以純度對比為主的色調構成:色彩間純度差別的大小決定純度對比的強弱,以高純度在畫面面積占70%左右的優勢構成高純度基調(鮮調),可使指示牌遠觀時視覺效果比較突出。高長調:反差大、對比強、形象清晰度高,有積極、活波、刺激、明快之感。最長調:最明色和最暗色各占一半的配色,其效果強烈、銳利、簡潔、適合遠距離觀看,但是處理不當容易造成空洞、生硬、眩目的感覺。
互補色對比:指色相距離180度的對比,是色相中最強的對比關係,比對比色更富有刺激性,其長處是飽滿、活躍、生動、刺激,短處是不含蓄、不雅致、過分刺激,適合於較遠距離的觀看,在短時間內獲得一種色彩的印象。
某個色彩表示某種特定的內容,這個色彩日而久之就逐漸成為該事物的象徵色。象徵色彩在世界中有共通性意義,也有各民族不同的傳統習慣所賦予的意義。
綠色象徵和平與安全,藍色象徵高貴、幸福與希望。在中國和古羅馬,最明亮的黃色是皇帝的專有色,黃色成為最高智慧和權貴的象徵;紫色象徵莊重與高層次,在西方國家“紫色門第#”專指貴族子弟。在中國古代,只有高官才能穿紫色袍。黑色象徵恐怖與死亡,然而美國人則以黑色為莊重高雅。
3.2??色彩的心理要素
主觀性色彩的體現不可能是人人相同的,它取決於個人的主觀性質,伴隨著人的不同地位、年齡、地域、經歷、偏好、個性、立場、觀念而變化。主觀色彩也有相近之處,人對某些色彩的主觀偏愛,無不與本人的性格有關聯。設計師應在大眾的立場研究色彩的欣賞趣味,以及緊急狀態下可能產生的心理效應。
通用標準形成的經驗。人們的行動有對新生事物、體驗的不斷追求,認知原則、圖形信息編碼、引申意義和色彩引導等視知覺認知規律,指引人們在陌生的空間場所尋找出路。
色的恆常性。它主要來自於人們頭腦中舊經驗對各種事物所形成的印像。一旦某事物的色彩被認可,即使客觀的條件有所變化,而相應的知覺卻恆常不變。色的恆常性一方面給色彩訓練帶來消極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給色彩的表現帶來更為廣闊多樣的變化。
色的同化。在色與色的組合中,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色與色之間不但不使對比加強,反而會在某個色的誘導下向著統一方向靠攏,這種現象為色彩的同化。色的同化要一定要具有產生出這種現象的客觀條件,如色彩間必須有共同的因素,色彩要有一定的面積,形也要有相對集或分散等,不然我們很難知覺出同化現象。
色的易見度。色彩的明度差是決定視覺認度的主要因素。
若圖形色與底色是兩個不同的色相,但明度相似,那么形象肯定是模糊的;相反,即使它們的色相一致,但明度變化強烈,那么視覺的易見度也較高。
色的錯覺。色的錯覺一般分為邊緣錯覺和包圍錯覺兩個方面。錯覺最顯眼的地方在對比色交界線的兩側,稱為邊緣錯覺。如:白、灰、黑3個不同明度的色階並列相排,注意觀察中間灰度的明暗變化,會發現白色交界處的這個邊緣顯得暗淡些,而與黑色交界的這個邊緣看起來明亮一些。包圍錯覺也稱為全面錯覺,它比邊緣錯覺帶來的錯覺更強烈,也更重要。在同樣光的作用下反射同樣光的物體,對比的作用常常使我們改變對色光的感覺。錯覺的一般規律:對比可以造成對比雙方向著互為相反的方向移動的錯覺,不同明度的色彩在一起,明的更明,暗的更暗,不同色相的兩色對比,將順著色輪向各自兩邊發展,直到補色,彩度對比將擴大色彩的彩度間隔。更多信息盡在廣告買賣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