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縮性喉炎

概述

慢性萎縮性喉炎是喉黏膜明顯的萎縮。初期黏膜萎縮不明顯時,又稱乾燥性喉炎。多數由慢性單純性喉炎喉炎轉變而來,也有喉部經放射線治療後出現,少數患者出現在梅毒等病之後。患者與體質有一定關係,往往伴有萎縮性的鼻炎、咽炎、胃炎,或有乾燥綜合症。

中醫認為本病由於陰虛內熱,虛火上灼聲門;或由於肺脾氣虛,津液不能運化,聲門失於濡養而致。

診斷要點

1.聲音嘶啞,咽喉發乾、發粘、咽喉中粘痰不易清除,常常乾咳,早晨起床後特別嚴重,有時可以咳出痂皮,或痰里夾有血絲、血塊。咳出痂皮後,聲音暫時好轉。

2.檢查喉部,見喉黏膜乾燥發亮、粗糙,常有痂皮附著,呈黃綠色或帶黑色。喉內可有少量綠色粘痰。如將痂皮咳除,或見黏膜有滲血的新鮮創面,但一般沒有潰瘍。聲帶變薄,鬆弛。

治療

應濕潤喉部,用甘油6%、70%濃度之酒精6%、玫瑰水10滴,加生理鹽水配成藥液作喉頭噴霧。內服中藥:(1)陰虛內熱:咽喉乾燥較明顯,黏膜偏紅,舌質紅,用沙參麥冬湯或百合固金湯:熟地、生地、浙貝母、百合、當歸、炒白芍、玄參、麥冬、枯梗、甘草;(2)肺脾氣虛:黏膜不充血,舌質淡胖或邊有齒印,用人參清肺散:人參、陳皮、半夏、荊芥、桔梗、細辛、杏仁、通草、甘草、麻黃、生薑。

病因病理

多繼發於鼻、咽的萎縮性炎症或長期用口呼吸者

因喉黏膜發生纖維變性,血循環受到障礙,以致腺體萎縮,分泌減少,纖毛柱狀上皮漸變漸為復層鱗狀上皮。病變向深層發展,可引起喉內肌萎縮。痂皮的形成,乃由於黏膜攝像失去纖毛運動,粘稠的分泌物滯留喉部,受呼吸空氣蒸發的結果。除去痂皮,可見黏膜呈深紅色,失去固有光澤,有時表面似塗蠟狀閃閃發光,常有淺表的腐爛或潰瘍存在。炎症向下發展可延及氣管。

症狀

痙攣性咳嗽、聲嘶和喉部不適感為其主要症狀。分泌物粘稠、結痂為引起痙攣性咳嗽的原因,故常有痂塊或粘稠分泌物隨咳嗽排出,有時其中帶有少量血液。喉部常有乾燥、燒灼或刺痛等不適感,分泌物有臭氣,但常因鼻臭較重而不被注意。

檢查

喉黏膜上覆有厚薄不等的痂塊,色黃綠或黑褐。早期痂皮易集於喉的後部、杓狀軟骨音切跡及聲帶後端。病變較重者,氣管內也可有痂皮形成。黏膜表面常有淺表腐爛。因喉內肌發生萎縮,聲帶常有內收不全。

預防

1、去除病因為治療慢性萎縮性喉炎的關鍵。慢性萎縮性喉炎大多因鼻炎、扁桃體炎、咽炎引起,將這些病灶清除,對治療慢性還有大有裨益。

2、戒除不良嗜好(如菸酒過度),養成衛生習慣。

3、發聲休息甚為重要,絕對休息不語一般很難辦到,但至少應該不大聲喊唱,或避免喋喋不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