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城傳統手打年糕

慈城傳統手打年糕

慈城傳統手打年糕聞名於浙東地區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以其本地產的當年粳米和源於“英雄水庫”(望海尖山)的優質水源為基本原料。粳米產於慈城南邊的雙頂山傳統產量基地,因其保留了原生態的無污染地塊,使出生的粳米顆粒飽滿、色澤晶瑩、糯軟適度,是製作慈城年糕的極佳原料。

背景

傳統做年糕時,凌晨兩三點鐘,做年糕人家就要“請菩薩”,放鞭炮,院子裡擺開了架勢,庭院裡人進人出,磨粉的、刷粉的、舂粉的、做年糕的,大冬天干活的人連衣服都穿不住。

製作過程

慈城手打年糕的製作過程分為七個步驟:

1、粳米浸泡:根據用量需要,將米和水置於缸中浸泡七天七夜,中間需換水一次,待米粒含水份均勻飽和。

2、磨粉:(水磨)在石磨上磨粉,需二至三人,一人把磨,一人或二人推磨。把磨的人不斷添米加水,以使磨的順暢,米粉細胞。

3、榨水:將水磨的粉盛在布袋裡,紮緊袋口,用純天然的草灰將袋中的水份吸乾,將吸了水的草灰換成乾的草灰,直至將袋中的水份吸得差不多為止。

4、刷粉:將榨了水份的米粉倒在竹篩里篩,將塊狀的乾粉不斷用手捏碎,竹篩的眼子約在0.5公分見方。過篩後的粉達到約小均勻,為蒸粉作好質量準備。

5、蒸粉:將篩過的粉倒進蒸桶開蒸。蒸桶是用杉木板箍成的圓桶,桶底是蒸傘。蒸傘是用毛竹條和絲瓜製成傘狀的底盤,有利於燙鍋里的蒸氣上升和擴大接觸面,使粉能充分均勻受熱。

6、舂米(粉):舂米粉是個技術活,舂得太過容易硬,舂得不足容易糊,將蒸熟後的粉倒在石搗臼里,一人抱起舂頭進行舂搗。旁邊一人先進默契的配合,浸過水的手快速的將粘在石舂頭上的粉括算,將石臼里的粉快速翻動。一般是大的石臼可盛80斤粉,石舂頭連木柄有20斤重,小的石臼可盛40斤粉,舂頭連木柄有12斤重。

7、做年糕:將已經在石搗里舂透的粉團捧到做年糕的鋪板上,進入做年糕的程式,鋪板上放好一盤用黃膜和菜油做成的餅,用來做年糕時擦手,以防米粉粘手。做年糕前還要將粉團進行揉壓搓,以求粉團柔韌糯軟。傳統做年糕時都用印糕板,年糕的正背二面都印有吉祥花紋,農村裡的人都要把年糕做出元寶,利市頭(豬頭)、魚(年年有餘)的形狀,點上紅點,都是為了圖個吉利,反映了發間習俗追求平安和諧的美好願望,做年糕時,鋪板上還放上一盆鹹菜筍絲、豆酥糖、芝麻粉拌白糖,各人按自己口味,挑來做餡捏成年糕團,老的小的吃得津津有味,年味十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