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廢物

感染性廢物是指能傳播感染性疾病的廢物。

特點

1)含有足夠致病能力的病原體;2)病原體有進入體內的入口;3)易感宿主

範圍

含有致病性病原菌的廢物被認為是感染性廢物。廢物並不以測試致病菌的存在來證明其具有感染性。因為許多微生物僅在特殊環境條件下才能生長,有些病原體如肝炎病毒就不能培養。因此,陰性培養結果並不能說明沒有致病菌的存在,下列為各種類型的感染性廢物及其處理措施:

1)隔離廢物(與隔離病人有關的廢物);

2)傳染性病原體的培養物和儲存物;

3)人血和血檢材

4)病理性廢物;

5)手術和屍檢污染性廢物;

6)污染的實驗室廢物;

7)污染的利器(皮下針頭、吸管、碎玻璃和手術刀片等);

8)透析廢物;

9)污染的動物屍體、部件和墊料;

10)丟棄的生物製品(菌苗、疫苗等);

11)污染的食品及其食品添加劑;

12)污染的器具。

顯然,上述感染性廢物並非都具有傳染性,而病理性材料、器具、丟棄的生物製品和外科用具等也並不是總是被病原菌污染的,但這些材料的處理,必須按照管理條例處置,以減少可能感染。對於特別廢物(器官、疫苗、利器、變態反應診斷試劑等)應該有特殊的方法處理。

感染性廢物的管理

每個實驗室和有關部門都應該有管理各種廢物的細則,並落實到每個工作人員身上以明確各自的職責範圍。細則包括:(1)感染性廢物的丟棄;(2)廢物經處理失去感染性;(3)廢物的最終處置。

具體管理要素如下:

1)感染性廢物的確定

負責管理感染性廢物的人員應該清楚本單位有哪些廢物種類以及何處產生,然後按照廢物管理條例,有效地實施廢物的處理。

2)感染性廢物分流

感染性廢物不應與一般固體廢物以及危險性廢物相混合,應根據廢物產生特點予以分流。此外,感染性廢物尚須分門別類,每種類型的廢物相應的方法處理。再者在本單位處理的廢物也要與運往別處處理的廢物分開。

3)包裝和貼標籤

用來包裝廢物的容器可以保護廢物處理人員、病人、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無關人員免受感染性物質的損害和致病。選擇何種容器盛裝廢物應考慮廢物的種類、收集、轉運、儲藏以及處理方法。

(1)容器種類

塑膠袋:用於不銳利、不受潮的感染性廢物,也可以襯在其他容器。高壓滅菌時,塑膠袋不影響蒸氣滲透至廢物內。廢物處理、轉運、儲存時不易破裂、泄露、溢出。

其他材料:金屬、硬塑膠、瓦楞紙、纖維板和玻璃等材料常用於製作盛裝廢物的容器。由這些材料製成的容器要比塑膠袋堅固、持久,但也有各自的缺點。因此,選擇時要考慮廢物的類型、處理方法。有些不能透過蒸氣的容器,不適宜盛裝廢物進行高壓滅菌。

盛液體的容器:液體應該裝在密封良好的容器內,以免在運送、處理過程中泄露、溢出。容器不宜太大。裝廢液的容器外層最好有一層包裝。

放尖銳物的容器:裝碎玻璃、刀片、針頭、注射器等廢物的容器應該更為堅固、密封、以防被穿透、刺破。容器上應有幾個通風孔,高壓滅菌中便於蒸氣進入。

(2)貼標籤和做記號

為了便於識別裝感染性廢物的容器,貼標籤和做標記是必不可少的。往往用醒目的顏色、標籤和記號表示,紅色、桔黃色或桔紅色常用來表明生物危險性。標籤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對傳染性廢物分門別類,以便明確用哪種方法處置。對於運往他處消毒處理的感染性廢物應標明廢物名稱、產生地點和聯繫電話。

4)感染性廢物的處理和搬運

轉運和處理廢物的目的是未來減少人們的感染,確保廢物最終得到妥善處理,其內容包括:

(1)維持廢物容器在處理和搬運過程的完整性;

(2)消毒收集廢物貨車和重複使用的廢物容器;

(3)減少接觸廢物潛在感染的人數;

(4)不同感染性廢物容器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感染性廢物處理要及時,儘量減少人員接觸廢物的可能性。放在容器內的廢物要包裝封好,未經封好的廢物不能集裝貨運。

5)儲藏

廢物一經出現,應該儘快處置。若要儲存,時間越短越好。儲存廢物的地方應該妥善、安全、非處理廢物的專門人員限制入內,儲存的廢物正確做好標記,嚴格封閉,以免病原體擴散致病。

6)處理技術

常用的感染性廢物處理方法有兩種:焚化和高壓滅菌,處理後多數物質感染性消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