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要介紹
周氏後裔稟承愛蓮文化之治學之道,崇尚讀書,增智博學。據《靈川縣誌》記載:從明末至民國,全村出仕宦160餘人,其中一品官4人,二品官5人,三品官1人,四品官9人,五品以上37人,六品官13人,七品官36人,其中任知縣或縣長共28人,所以江頭村有“四代翰林”、“五代知縣”之聲譽。全村有論著者20餘人,有著述24部,共32卷之多,這種現象在嶺南,在全國也是屬少有的。
隨著江頭周氏子孫繁衍和科第生輝,為弘揚先祖創立的愛蓮文化,周氏後人在江頭興建了大量與愛蓮文化相關的各類建築,現保存較為完好的有《愛蓮家祠》、《愛蓮書院》、《文淵樓》、《愛蓮堂》、《蓮花池》等明清古建築群。
為傳承愛蓮文化,周氏後人總結出治家報國的《周氏家訓》,全文80句共320字,其中的“規行距步”、“立身厚道”、“尊老愛幼”以及“出仕為宦,官清吏瘦;攝職從政,報國為民”等體現了愛蓮文化的精髓並教化了歷代後人。使後人中為民者“積德、行善、慈愛”;為官者“興農事、重教化、救良民”。
雖然舊時環村種蓮已不見了,但姑娘節作為傳統節慶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十四仍是江頭村與周圍數十里村民共慶的節日,慶典以獨有的花轎遊行,舞排燈、舞獅,劃旱船,舉蓮花燈和太極牌匾游村娛樂,以表現對愛蓮美德的崇尚。
愛蓮文化創始至今,已歷數百年風雨而長盛不衰,可見其深厚博大的文化根基,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愛蓮文化,在倡導建立和諧社會的今天也一定會起到積極作用。
基本內容
江頭洲村的“愛蓮文化”是以周氏先祖《愛蓮說》為精神理念:教化育人,提升人格,樹立為人道德規範,為官清濂為民和崇尚儒學,熱衷增智博學等一整套系統的治國持家,行事做人的愛蓮文化信仰。
秉承先祖周敦頤創建的理學精髓,由周氏後裔周啟運創立了80句共320個字的《周氏家訓》。進一步弘揚了愛蓮家風。“六德、六行、從小誨教”,“祛邪傳儒、立身厚道、尊老愛幼”,“貴谷務本”,“衣食儉樸”,“增知博學”,“仁慈隱惻”,“與人為善”,“報國務民”,“奉蓮指教”等,用以規範後人,立身處世。
秉承先祖尊知重教,從明朝嘉靖年起,周氏辦學育才,先後舉辦過《愛蓮書院》、《保粹學校》等學堂私塾,愛蓮家祠里“先代貽謀由德澤,後人繼述在書香”潛移默化的教誨著周氏子弟,影響了當地百姓。
基本特徵
愛蓮文化自周氏先祖北宋理學家、思想家周敦頤創立至今,已經數百年歷史,開創了理學文化在行為道德規範上的開篇。至此,愛蓮文化傳統形成了如下基本特徵:
1、以周敦頤《愛蓮說》為精神理念,頌揚優良道德行為,並形成以愛蓮頌蓮為精神的愛蓮文化根基。
2、以愛蓮家風形成的《周氏家訓》系統完整地提出“祛邪傳儒、立身厚道”,“尊老愛幼”,“增知博學”的周氏家風。
3、以“奉蓮指教”崇尚尊教育才的科舉道路,以教後人,讀書上進,當官為民和求學報國的高尚道德修養。
4、以蓮花代表“蓮生淤泥中,不與泥同調”的高尚品德;以荷花的高潔象徵和平事業、和諧世界的高潔,賞荷也是對中華"和"文化的一種弘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