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

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

進入二十世紀後,大英帝國雖然依舊統治著全球海洋霸權,但隨著工業革命的擴散,新興工業國家日益對老牌傳統工業國家發起挑戰,尤以統一後的德國為最,新大陸上的美國則默默地緊隨其後。而剛剛結束的布爾戰爭留給英國的是噩夢般的感受和對自信心的沉重打擊,高達2.2億的戰爭開支也使英國財政壓力沉重。在這種情況下,為維護海洋霸權,英國仍然決定加強海軍得建設,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應運而生。

概述

線圖 線圖

新艦在設計時重點考慮在主炮火力與對手相等時如何壓倒對手,同時考慮戰列艦在對抗巡洋艦和裝甲巡洋艦時主炮射速偏低、副炮火力不足等情況,因此決定採用二級主炮。這樣,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同時配備305mm主炮4門和234mm主炮4門,加上152mm副炮,足以壓倒任何對手。二級主炮的出現,標誌著前無畏艦的發展進入了輝煌時期。而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也成為了日本“香取”級戰列艦的母型。

愛德華七世級線圖 愛德華七世級線圖

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在當時可謂開一代之先河,英國國王愛德華七世親自出席了以自己名字命名軍艦的下水儀式。從理論上講,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可以壓倒任何競爭對手(儘管優勢不是很大),使得對手們群起效仿,其設計思想在英國納爾遜級、法國丹東級和日本的薩摩級上被發揮到了極致,直接刺激了無畏艦的出現,也使自己迅速變得過時。

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 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

平心而論,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並不那么出色。該級艦的可操縱性較差,但很難長時間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前進,因此獲得了“顫抖的八大”的綽號。二級主炮占據了太多的重量,直接導致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的續航力較短。而在實際使用中發現,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引以為傲的二級主炮在使用中也存在問題,即:一二級主炮很難共同使用,因為彈著點不同,火控系統很難協調指揮,只能輪流操作,這在客觀上變相否定了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採用二級主炮的初衷,迫使後繼艦要么回到傳統設計,要么採用統一口徑的主炮。後一點直接導致了全裝重火力軍艦的出世,儘管在慣性的推動下依然發展了納爾遜級,但無畏艦的出現已無可阻擋。

性能參數

主要數據:

排水量:15700噸(標)/ 17200噸(滿);

主尺度:長138.3m×寬23.77m×吃水7.71m(最大8.22m);

最大航速:19節 續航力:——

動力:立式三膨脹發動機,18300馬力,2軸2槳;

武備:雙聯裝305mm/40倍徑炮×2,單裝234mm/45倍徑炮×4,152mm/45倍徑炮×10,76mm炮×14,47mm炮×14;魚雷457mm×4;

裝甲:舷側帶178-228mm,甲板50mm,司令塔178 mm、炮塔305mm;

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 愛德華七世級戰列艦

人員:755-777人。

愛德華七世(King Edward VII) 號:由德文波特船廠建造,1902.3.8動工,1903.7.23下水,1905.2作為大西洋艦隊的旗艦服役,1909.3-1911.7擔任本土艦隊旗艦。一戰爆發時短暫進入地中海艦隊,返回本土後主要用於本土對北海方向的警戒。1916.01.016在瑞斯角觸雷受傷,在被拖往港口途中發生傾覆沉沒。

自治領(Dominion) 號:由查塔姆海軍船廠建造,1902.5.23動工,1903.8.25下水,1905.7服役。1906.8.16訪問加拿大途中在聖勞倫斯灣擱淺,船體受損,在百慕達進行緊急搶修後返回本土維修。服役期間主要在本土艦隊和海峽艦隊,戰爭爆發後曾短暫進入地中海服役,參與對奧匈帝國海岸的封鎖。後奉命歸國,用於本土對北海方向的警戒,在愛德華七世沉沒後擔任第三艦隊的旗艦。1921年退役解體。【注2】Dominion這個單詞多數譯為主權,竊以為在這裡不合適,理由同大英國協,既然Commonwealth譯為大英國協,而本級除了愛德華七世外都是殖民地名稱,則Dominion譯為自治領就合乎情理了。

大英國協(Commonwealth) 號:由位於格拉斯哥的Fairfield船廠建造,1902.6.17動工,1903.5.13下水,1905.03服役。1907.2.11在拉各斯港與大西洋艦隊的阿爾伯馬爾號戰列艦發生碰撞。服役期間主要在本土艦隊和海峽艦隊,戰爭爆發後曾短暫進入地中海服役,參與對奧匈帝國海岸的封鎖。後奉命歸國,用於本土對北海方向的警戒,和姊妹艦一起在第三艦隊服役。1921年退役解體。【注】Commonwealth這個單詞多數譯為共和國,竊以為在這裡不合適,英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嘛,考慮到英國國情,譯為大英國協似乎更合適。

印度斯坦(Hindustan) 號:由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船廠建造,1902.10.25動工,1903.12.19下水,1905.07服役。服役期間主要在本土艦隊和海峽艦隊,戰爭爆發後曾短暫進入地中海服役,參與對奧匈帝國海岸的封鎖。後奉命歸國,用於本土對北海方向的警戒,和姊妹艦一起在第三艦隊服役。1921年退役解體。

紐西蘭(New Zealand) 號:由朴次茅斯海軍船廠建造,1903.2.9動工,1904.2.4下水,1905.06服役。1911.1.12更名為Zealandia。參與了加里波利行動,其他不詳。 1921年退役解體。

非洲(Africa) 號:由查塔姆海軍船廠建造,1904.1.27動工,1905.5.20下水,1906.11在大西洋艦隊開始服役。1907.4.3轉入海峽艦隊。 1912.1成為水上飛機Shirnesse的測試艦,並成為皇家海軍首次從船甲板上的起飛飛機的艦艇。一戰爆發後參與了對奧匈帝國海岸的封鎖。1917年後轉入大西洋艦隊第九巡洋艦中隊,在中、南大西洋戰鬥巡邏。1920年退役解體。

不列顛尼亞(Britannia) 號:由朴次茅斯海軍船廠建造,1904.2.4動工,1904.12.10下水,1906.09服役。一戰爆發後參與了對奧匈帝國海岸的封鎖。1915.1.26日擱淺,船底遭到嚴重損壞。維修後1916.9 - 1917.2重返亞得里亞海。1917年在直布羅陀檢修後後轉入大西洋艦隊第九巡洋艦中隊,在中、南大西洋戰鬥巡邏。1919.11.09在特拉法爾加海角被德國潛艇U-50發射的魚雷擊沉,成為一戰中最後被擊沉的大型艦隻。

海伯尼亞(Hibernia) 號:由德文波特船廠建造,1904.1.6動工,1905.6.17下水,1907.1服役。一戰爆發後參與了對奧匈帝國海岸的封鎖。同紐西蘭號一起參與了加里波利行動。1921年退役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