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先驅
張惠霖,名志良,字惠霖,別號惠臨。1878年5月出生於瀋陽虎石台鄉大古城村。17歲在瀋陽縣衙任文書。後來在張作霖手下做事,1911年“辛亥革命”前後,張作霖任奉天巡防營前路統領(旅長)時,張惠霖任張作霖派駐奉天省城的辦事處處長。1916年張作霖任奉天(遼寧)督軍兼奉天省長,張惠霖任督軍府監印官。1917年4月,奉天儲蓄總會成立,張惠霖任總會長。張惠霖還兼任官銀號總稽查。這一時期,張惠霖由於政績卓著,榮獲了中華民國北洋政府頒發的三等嘉禾勳章。在1921——1924年間,張惠霖牽頭合資創辦了“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八王寺汽水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肇新窯業股份有限公司”等民族工業企業,被譽為“遼寧(奉天)現代民族工業的奠基人”。1924年——1927年任奉天總商會會長、東北三省聯合會會長、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 。1927年冬——1928年春任官商合辦奉海鐵路公司總辦(總經理)。 1928春——1928年底任籌濟局局長 。1929——1931年7月任沈(奉)海鐵路公司總經理 。1931年8月——1931年9月18日任東北三省鹽運使 。1931年九·一八事變,不為日本人做事,辭去一切政、商界職務。在大連市郊外黑石礁屯隱居14年。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回瀋陽。1947年1月因病逝世,享年69歲。
公司產品
從“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起,到1956年國家實行民族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而“惠臨火柴公司”被
國家贖買而退出歷史舞台止。遼瀋地區乃至全東北的老百姓一直稱呼“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所生產的火柴為“惠臨火柴”。“惠臨火柴”是中國人的驕傲,因為它打敗了日本和瑞典等外資火柴企業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使中國的民族品牌火柴占領了全東北的市場。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惠臨火柴”共分為“麒麟牌紅頭火柴”、“紅光牌火柴”和“雙鶴牌黑頭安全火柴”三種。火柴史話
火柴是外國人發明以後傳到我國,所以中國老百姓稱之為“洋火”。火柴是1827年由英國人約翰·沃克發明的。道光年間,火柴傳入中國。此後,火柴大量進口中國,使“洋火”充斥中國市場,儘管給人們生活帶來了便利,但是也導致中國民族工業的被扼殺,並且大量白銀流失。
20世紀初葉,瑞典的“鳳凰牌洋火”和日商的“猴牌洋火”占據了中國大部分市場。在東北,火柴工業全部被日本所壟斷。1908年時,奉天省(今遼寧省)進口日本火柴達5萬箱(每箱240包),當時在東北還沒有我們民族自己品牌的火柴。
惠臨火柴
創建民族品牌張惠霖感慨於民族經濟被摧殘的現實,他決心走一條實業救國之路。張惠霖開始創辦企業,首先辦的是火柴廠,因為人人都要吃飯——做飯——點爐子,所以誰也離不開火柴,選中做火柴,張惠霖是獨具慧眼的。同時也是反抗日本經濟侵略的實際行動,因為在當時奉天地區火柴全依賴從日本進口,每年幾萬箱。
1921年,張惠霖集
由於國貨成本低,價格廉,人們又愛國,都愛買。所以“惠臨火柴公司”盈利頗豐。因而公
司迅速擴張,擴大生產規模後,年產3萬餘箱火柴,使遼瀋地區進口火柴由1921年的4萬餘箱銳減到1925年的不足千箱,終於把日本火柴擠出遼寧市場。“惠臨火柴公司”兼併了日本火柴企業“奉天磷寸株式會社”。公司擴大後,產品占領了全東北的火柴市場。以實際行動實現了抵制日貨,振興民族工業的夙願。在張惠霖的”惠臨火柴公司“的帶頭作用下,中國人在東北各地又相繼成立了幾個火柴廠。鬥敗瑞典外資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當時壟斷世界火柴生產的瑞典瑞中洋行瘋狂地向中國傾銷火柴,他們用相當於生產成本一半的價格向中國銷售火柴,他們寧肯暫時賠本也要占領中國市場。瑞典火柴銷售量從1925年——1928年增加七倍,占領了中國許多地區的火柴市場,並向東北蠶食。1925年——1926年間,它收買了日商在東北吉林、大連等地的火柴廠,並在吉林省建廠生產火柴桿兒和火柴盒,接著,就準備在瀋陽建廠,與中國民族品牌“惠臨火柴”爭奪市場。在這種情況下,張惠霖召開董事會,決定聯合奉天省的所有火柴廠組成奉天火柴同業聯合會,聯合吉林省、黑龍江省的火柴廠成立東三省火柴同業聯合會,通過統一划分產品銷售區、統一定價等辦法,團結一致,共同抵抗瑞典瑞中洋行的經濟侵略。
張惠霖的愛國行動受到了東北當局的支持,當局積極支持發展民族工商業,沒有答應瑞典瑞中洋行在奉天建廠,理由是中國自己的火柴廠的產品完全可以滿足東北地區的需要。並且政府在稅收上對中國的火柴廠實行優惠,使惠臨火柴公司等中國火柴企業更加發展壯大。
功垂後世
九一八事變後,張惠霖不願當漢奸,託病辭去一切政、商界職務,隱居大連,在黑石礁建立“張松叟花園”養花賣花。日本投降以後,張惠霖於1945年返回瀋陽養老,兩年後病故。
“惠臨火柴”是打敗外國洋火柴的英雄,“惠臨火柴”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體現出民族氣節,充滿了民族企業家對祖國的熱愛和對外來經濟掠奪者的抗議。
後話簡敘
解放後,國家實行公私合營,“惠臨火柴股份有限公司”被國家贖買後,遷往營口併入“營口火柴廠”。原公司廠址和廠房、辦公樓等所有設施劃撥給瀋陽市膠鞋廠。瀋陽市膠鞋廠在此地生產經營了30餘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這個老國企因為缺少活力,倒閉解體了。這塊地皮賣給了房產開發商,蓋起了商品樓房。當年名聞遐邇的“惠臨火柴公司”從此再也找不到一點蹤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