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介紹
發糕:發糕是有特殊用途的食品,雖然在惠州十分風行,但在市面上一般是見不到的。因為製作過程總往往混入花紅粉,而且每次總是蒸很大的一個,又被稱作大紅髮糕,取其色彩喜氣、名字吉利,是一種討口彩的喜慶食品,普遍用於人生各種喜事的禮儀當中,婚嫁、壽誕、生子都少不了發糕助興。製作發糕一般使用純粘米,加糖、發粉或糕種,蒸發糕的籠屜特別巨大,蒸好的糕點發得越大主人家就越高興。儀式中,主人將大發糕切成小塊,或作為賀客的回禮,或分發街坊四鄰,讓大家都可以分享到歡樂和福氣。
狗肉煲:我國東南大部分地區都喜歡吃狗肉,也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烹製方法,而惠州人最喜歡狗肉煲。狗肉用香料、味料爆透,加入湯味以及廣東老陳皮、老薑,再用瓦煲慢火久煲。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煲狗肉時陣陣香味撲鼻,令人垂涎欲滴。
斂糕:惠州話讀作“斂校”,是一種在傳統風俗禮儀中的專用食品。惠州風俗,喜事要蒸紅斂糕,喪事蒸白斂糕;出生滿月,外婆要蒸紅斂祝賀;新婚回門,外家要蒸紅斂糕作為回禮。此外年節的“觀音做會”,也要蒸斂糕。斂糕一般用四分糯米,六分粘米,混合後用水調勻,加上糕種,而後製成餅狀蒸熟。紅斂糕是米粉用水調勻時另加了花紅粉,使斂糕呈紅色。
梅菜扣肉: 梅菜扣肉與鹽焗雞、釀豆腐被稱為“惠州三件寶” ,精選橫瀝土橋梅菜芯,上好五花肉,要經過煮、炸、燜、蒸等工序,原湯勾芡,肉爛味香,肥而不膩,鹹中略帶甜味。據說這道菜是蘇東坡謫居惠州時,教當地廚師仿照杭州東坡肉的做法,配上當地特產梅菜創造出來的。
鹽焗雞:東江鹽焗雞是東江菜餚傳統特色的一大名菜,它的特點是:皮脆、肉滑、骨香、味濃。傳說它來源於東江惠陽鹽場。當時人們用鹽儲存煮熟的雞,為的是使其不變味,能較長時間保管,家裡有客至,隨時可拿來招呼款待客人,食用方便。後為人們發現經過醃儲的雞味道不但不變,還特別甘香鮮美。之後有廚師以鹽焗取代了習慣上的醃食方法,其味特佳,很快便傳開了,使之成了一道名菜,叫鹽焗雞。由於製法源出東江,因此,鹽焗雞與“東江”二字常常聯在一起。
客家娘酒:客家娘酒又稱“潷酒”或“扒酒”,客家人習慣叫扒酒。是把糯米放入蒸籠蒸成飯加入酒餅、紅菊、黃精、首烏、紅棗、米酒發泡一個多月的時間釀出來的酒。
客家人的釀酒和飲酒方式據說至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起初釀酒時,客家人採用山楂樹的根葉及自已種的高梁和狗尾粟(小米)。後來,客家人又採用製糖後的甘蔗渣來釀酒,被稱之為“潷酒”。此外,客家人還用糯米放入蒸籠蒸成飯加入酒餅和紅菊發泡來釀酒,因這種釀酒呈暗黃色,因此客家人又稱它為“客家黃酒”。
惠州梅菜:梅菜,主要盛產於惠州,以客家人種植為主。惠州梅菜是惠陽的土特產,原產於惠陽土橋,故又稱"土橋梅菜"。
歷史悠久的惠州梅菜是惠州鄉間民用新鮮的梅菜經涼曬、精選、飄鹽等多道工序製成。自蘇東坡來惠州後,這種色澤金黃、香氣撲鼻,清甜爽口,不寒、不燥、不濕、不熱,被民間傳為正氣菜的梅菜由東坡傳授的東坡扣肉(梅菜扣肉)而名揚四海。
現在,久負盛名的惠州梅菜經惠州人的開發,產量、品種、製作藝等都得到了改進,更適合作為送禮的佳品。
博羅酥糖:博羅酥糖酥鬆可口、甜而不膩,是博羅縣糖果餅乾廠選用當地產的黑白芝麻,以麥芽糖、白沙糖、麵粉等作配料,用傳統的加工工藝精製而成。是只有博羅才有生產的地道特產,以羅浮山牌為正宗
高潭明姜:晨吃三片姜,賽過喝參湯。 高潭明姜系選用鮮嫩肉姜和高山清泉,根據祖傳古方結合現代科學工藝精製而成,色澤金黃鮮潤,是南粵民間廣為流傳的天然保健養顏食品,自明朝起被列為貢品,故有“明姜”之稱。
高潭明姜食之可消痰化氣,止寒咳祛風,開胃健脾,強心健腦,加速血液循環,防止動脈硬化和冠心病,有增強身體抗病能力,延年益壽之神效。味甘微辣,是戒菸、醒酒之良友,也是防止暈船暈車的旅遊食品,遠銷海內外。
龍門米餅: 龍門米餅,舊時又稱年餅,為人們過年時的吉祥食品。以前龍門人有除夕前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在爐火旁打年餅的習俗。春節期間,人們常常以年餅、大桔和糖果給長者親朋拜年。
以前的米餅款式不多,以圓形為主,取月圓之意,間或有少許魚仔形,寓意年年有餘。目前就可看到如來佛、金獅、麒麟等造型獨特、形態各異的米餅。
龍門米餅以優質冬米、精選花生為主要原料,鹽、糖為輔料,“皮薄餡多,爽脆可口,鹹淡適中”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