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籍貫家承
惠世揚,字抑我,號元儒。約於明萬曆至清順治間在世,陝西清澗縣小岔則人 。
祖父惠之翰,字伯召,嘉靖三十四年(1555)舉人,山西大同通判。
父惠承芳,號靜所,萬曆二十二年(1594)中舉,授南京工部主事;日講周程之學,人稱關西夫子;升北京戶部主事,不拜告歸。
仕途初展
惠世揚1603年(萬曆三十一年)中舉,1607年(萬曆三十五年)成進士,初授華陽(1965年併入四川雙流縣)知縣。因政績顯著,擢升刑科 給事中。其直言進諫,剛正不阿,名滿海內。
東林定策
1620年(萬曆四十八年)七月, 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駕崩,明光宗泰昌帝 朱常洛即位。
泰昌帝即位後,其子 朱由校與李選侍一起遷住乾清宮。一月後,泰昌帝駕崩( 紅丸案),李選侍控制了乾清宮,與太監李進忠( 魏忠賢)密謀挾持朱由校,欲爭當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舉引起朝臣的極力反對( 移宮案)。
1620年(泰昌元年)九月初五,張潑與惠世揚趕往東宮門遇到楊漣等人,商議李選侍必須移宮一事 。後,惠世揚隻身入大內,與太監王安確定了搶奪當時還是太子的天啟皇帝(熹宗)的行動,為東林黨贏得了擁立之功,沒有惠世揚和王安的密謀,就沒有天啟年的東林定策之功。
在魏忠賢與王安的權利鬥爭中,東林黨堅決地站在王安一邊,拒絕了魏忠賢送來的求和信,直到王安失敗身亡後,東林依舊要替王安報仇,和魏忠賢爭鬥到底。
東林戰將
1621年(天啟元年),首相 方從哲積怨甚多,惠世揚上疏朝廷,列其十大罪狀。熹宗對方從哲極力庇護,惠世揚被指責為誣陷。
1622年3~4月(天啟二年二月),惠世揚復奏《論宰輔沈交通客魏狀》,魏黨切齒,欲置之死地而後快,將其編入東林《東林點將錄》內,冠以《水滸》中權閹所憎惡的義軍將領綽號天猛星霹靂火,羅織罪名,無故罷黜。
1625(天啟五年)世揚陳辭,為已入獄的汪文言辯解,被誣為同汪一起受賄,再受牽連。
魏忠賢的乾兒子梁夢環指認袁華中為東林黨骨幹,袁華中被削籍奪誥贈。閹黨又逮捕惠世揚,並迫使惠世揚供出張潑,但惠世揚至死不肯交代,張潑幸免於難。魏忠賢等人於他們編撰的 《 三朝要典》中,誣衊張潑 “無人臣禮”。在於魏忠賢的閹黨鬥爭中,張潑、袁華中、惠世揚、楊漣、左光斗等一大批東林黨人先後被削籍奪誥 ,備受酷刑。
有不少文章記載“1627年某晚,世揚獲悉將被棄市處決,同難友方震孺慷慨悲歌,以示抗議。天明,忽傳熹宗生子,世揚等獲釋。”此乃無稽之談。理由:天啟皇帝最後一個孩子 朱慈炅,天啟五年十月丙子(1625年10月31日 )出生。 天啟六年五月初六,王恭廠大爆炸受驚嚇,夭折時尚不足一歲,後追封懷獻太子 。熹宗 最後一個兒子是朱慈炅,怎么可能還會在1627年有熹宗生子之說?
1627年9月(九~十月),崇禎皇帝即位後,惠世揚被昭雪,任大理卿,繼升刑部左侍郎。
1642年5~6月(崇禎十五年五月),被推為閣臣。
1642年9~10月(崇禎十五年九月),未入閣的大僚肆意造謠,皇帝偏聽流言,令捕吏部尚書李日宣。惠世揚“擬於輕比”,崇禎大怒,遂被革職還鄉,一度寓居宜川,詩酒自慰。
1643年(崇禎十六年),以副都御史復起,因戰亂道阻,逾期未赴,又被削籍為民 。閣臣黃景防等據理力爭,皇帝不聽,終未赴任。
大順拜官
1643年( 崇禎十六年) 李自成攻陷西安,開始架設政權班底。因此,李自成極渴望得到士人階層的加入。李自成不僅禮賢外籍人士,對陝北籍明官明將更是竭力爭取。破承天,爭取米脂人李振聲;破榆林爭取府穀人尤世威等人,包括惠世揚的家人 。
李自成對惠世揚“慕其名,甚尊禮之”,表示“惠先生來則幸甚”。
惠世揚對於李自成的誠意邀請,甚合心意,說出了:“天生老臣,以遺陛下 。”
1644年,惠世揚為大順政權的右平章, 牛金星為左平章 。
關於惠世揚做了大順朝的官,有不少野史、時人筆記、地方志等做了記錄。談遷的《棗林雜俎》、董含的《蓴鄉贅筆》、戴笠和吳喬的《流寇長編》等都有描述。抱陽生的《甲申朝事小紀》更是進一步描述到惠世揚當時的年齡(對比其他史料年齡不準確):“乃士大夫如惠世揚,年八十猶匍匐受偽官。”
投降滿清
1644年,吳三桂勾結滿清,三次欺詐李自成,置李自成飲恨 一片石。
四月,大順軍敗,出走北京。滿清兵鋒極芒,惠世揚再次投降,加入滿清陣營,併到了北京。但是滿清卻不對惠世揚封官。
1647年,在閒置三年後,或許是因為年老困頓,惠世揚奏請之前的夙願,如今年老,如果不用,就放回故里吧,好讓自己回到故里有口飯吃安享晚年,滿清攝政王 多爾袞批准了,惠世揚回到故鄉 。
再度抗清
1649年(滿清順治六年), 綏德副總兵王永強舉義旗起兵反清。邀請惠世揚參加,但是這次起兵卻敗於米原鎮。
最後失蹤
再度抗清失敗後,王永強自縊,而惠世揚不知所終 。
人物評價
在世時顯赫,可惜在後來的《 明史》和《 清史稿》中都沒有單獨的列傳記載,關於他的記載散落於他人列傳、各種實錄、地誌等大明、滿清史籍中 。
軼事典故
寶鈔(紙幣)在明朝被廢除一百多年後,到了明朝天啟時,惠世揚向明熹宗提出,國家應該重新使用紙幣。但是,明熹宗沒有明確答覆,此事就擱置了下來 。
個人作品
《壺口》是惠世揚流傳於後世最為出名的詩,詩文如下:
源出崑崙衍大流,玉關九轉一壺收 。
雙騰虬淺直衝斗,三鼓鯨鱗敢負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