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的來歷
![惜字塔](/img/a/759/nBnauM3XzMDO5QjMzYjM2kDN0QTM4YjM2cDNzQTNwAzMxAzL2IzL3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產生原因
![惜字塔](/img/0/ae7/nBnauM3X4AjM5MjM3UjM2kDN0QTM4YjM2cDNzQTNwAzMxAzL1IzL2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即使是廢字紙,也必須誠心敬意地燒掉。《二刻拍案》卷一開篇詩曰“世間字紙藏經同,見者須當付火中。或置長流清淨處,自然福祿永無窮”。惜字塔依史料所載始建於宋代,到元明清時已經相當普及。惜字塔通常建造於場鎮街口、書院寺廟之內、道路橋樑旁邊。有些大戶人家亦在自家院內建有惜字塔。武平城北李氏宗親理事會2004年3月編修的《李氏族譜》中記載,清朝中期李氏先祖已有敬字惜紙的風尚,“居恆敬惜字紙,拾即焚爐,其崇文愛士,已見一斑”,而且經常性地到縣試考場撿拾字紙,“每值縣試,必親送子弟入校場,後提筐至各號拾字紙焚於庫內,其敬惜字紙如此。”。有些塔龕中供奉倉頡、文昌、孔聖等神位,並配以相應的楹聯與吉祥圖案。
湖南惜字塔
![惜字塔](/img/a/a52/nBnauM3X0AjN1cjNzgjM2kDN0QTM4YjM2cDNzQTNwAzMxAzL4I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惜字塔所在地為低山丘陵地貌,南、北、西三向為低山,山勢較緩,東北面有一落差約1-2米的斷坎,斷坎下是一片山間平原,北側約50米處有大石坎溪由東北向西南流過。該塔地處仙姑嶺山咀上,地質構造以遠古代震旦紀後期的石英砂岩、凝灰岩和板岩等構成,地層為第四系地層。周邊水系發達。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以樟、榕、杉為主,生長茂盛。所在地土壤為紅壤,氣候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一年四季分明,特徵顯著,年平均氣溫17℃,年降雨量1370毫米。
茶亭惜字塔的塔檐較短,檐角微翹,起坡平緩,每個檐角上飾有鳥形的石雕,這倒是與植基塔和高陵塔檐角的飾物相似。該塔的塔身內空,有簡陋的石梯可以登高,在二層的壁上還鑲有“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秋建”石碑。
在塔內,放著一塊自製的“惜字塔簡介”,說是:據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四月,塔尖被雷電擊毀,爾後因飛鳥栖息,鳥糞中殘留的樹種留在了塔頂,便生長出一株朴樹(網上都說是一株野胡椒樹),經年歲月,樹根經塔縫不斷向下,已經扎到了塔底的土壤深處,小樹也變成了大樹。如今樹高七米,胸徑0.8米,枝繁葉茂,每當夕陽西下,塔頂倒映,有“九峰夕照”之說。
看看古塔上的這棵古樹,應該比周圍任何一棵樹的生長都要艱難很多,但卻應該有著它自己的幸運或者幸福,因為它可以站在高高的古塔頂上,遙望山嶺村莊,俯瞰稻田阡陌,還能聽到遠處河塘里的蛙鳴,甚至聽到更遠處公路上的喧譁。整座古塔在近兩年被維修過,因為隨著塔頂古樹的不斷長大,據說樹根已將塔身的花崗石脹得四處開裂,已接近危塔的狀態,但眼前的塔身則石塊嚴絲合縫,結構非常完好。看來,古塔、古樹這幅人與自然共同創造的,寧靜和諧的奇異美景,依舊能夠相互包容,繼續共存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