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野獸

情感不是人的專利

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這些帶有情感色彩的詞,好似一向是屬於人的專利。野獸有情感嗎?偉大的英國科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在100多年前就為這個問題作了結論。他在《人與動物的表情》一書中說,人的情感在進化過程中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源自動物祖先的情感。他在另一本書中寫道:“較低級的動物,也能像人一樣明顯地感覺到快樂與痛苦,幸福和悲傷。”

然而,科學是重實證的。後來的生物學家在驗證達爾文的理論時,多年來進展不大,沒有找到更多野獸也有情感生活的科學證據。於是,那些在現實生活中經常發生的野獸有情有義的動人故事,被生物學家解釋為不過是人類自身將動物行為擬人化的虛幻想像。從此,許多嚴肅的科學家便諱言動物的情感生活,生怕被扣上偽科學的帽子。

不過,許多動物行為學家對野獸情感生活的探索並未停止。經過他們艱苦細緻的科考工作,終於發現了一系列例證,並找到了一些神經生理學依據。那么,這將可能會改變科學界關於情感是人的專利的偏見。

原始情感的載體——小腦扁桃體

科學家們將動物的情感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原始的情感,另一大類是高級情感。原始情感最明顯的例子是對危險信號的反應——或者因為害怕而逃逸;或者因害怕它激起鬥志準備決一死戰。

原始情感是本能的衝動,先天帶來的。比如,一隻從未見過食肉動物的小鵝見到對於自己沒有威脅的家禽之類並無特別反應,但見到似鷹的黑影掠過頭頂時,卻能敏捷地奔跑,去尋找一個地方藏起來。

為什麼小鵝具有逃避鷹的攻擊的本能呢?究其根源,是因為具有逃避本能的小鵝的祖先能在鷹的攻擊下生存下來,而那些不具備這種本能的鵝便成了鷹的食物。逃避本能成了生存下來的鵝的遺傳信息,最終通過DNA的複製而代代相傳。這是自然選擇法則的作用。

這種原始情感在動物中是普遍存在的。科學家們觀察到,生長在實驗室內從未見過貓的老鼠,聞到貓的氣味,甚至見到一根貓毛,都會。下得全身發抖,而且它們還會食量減少,變得更加機警。科學家們的進一步研究表明,動物原始情感的載體在邊緣腦,特別是一種小的杏狀結構——小腦扁桃體。小腦扁桃體被稱為“情感”腦,它能接受和分析感覺信號,並通過一束神經與腦幹相連,從而能作出本能反應,這些本能反應對它們的生存來說有效得多。

野獸的高級情感

野獸的原始情感和本能反應,在科學界並無多大岐義。人們爭論更多的問題是,野獸是否有似人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一類的高級情感?

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證實,野獸也有高級情感。但是,並不是一切野獸都有高級情感。加拿大的動物行為學家米海爾。卡本拉克發現,具有高級情感的動物,是以爬行動物為起點的。他發現,爬行類動物中的大蜥蜴具有享受快樂的高級情感。你可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大蜥蜴不願離開溫暖的環境,去近在咫尺的食物豐富的環境中去覓食,惟一的原因只是因為那兒冷一點。大蜥蜴在溫暖的環境裡感到舒適、快樂,它們的體溫會升高,心率會加快。這是因為,它們經歷著同人感到快樂時一樣的生理反應——因有一個好心情而心跳加速,體溫上升。

許多哺乳動物都能享受快樂的情感。這種情感在動物玩耍嬉戲時最容易見到。你如果觀察一下小海豚的嬉戲,便會發現小海豚的嬉戲似人在大自然中暢遊一般:一會到激流中去衝浪,一會在平靜的水面上慢慢地漂流,在激情與平和的節奏交替中享受快樂。

科學家們在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裡,觀察到野牛在冰原上滑行時,會快樂地大聲呼叫:“哇—啊—啊—”。他們還觀察到,有時,公園中的麋鹿放著草場上豐富的食物不去享用,卻向雪地奔去,高興得一遍遍地跳躍著,在空中扭動著身體。

目前,科學家們不僅觀察到動物享受快樂時的情景,還分析出了動物在玩耍時促使其產生的情感物質——多巴胺和一種類似鴉片的麻醉劑。人也正是因身體產生了多巴胺和鴉片類麻醉劑等情感物質,才有了喜、怒、哀、樂,愛、恨、情、仇一類高級情感。

動物的愛情

科學家發現,至少在鳥類和哺乳類動物中是有愛情生活的。動物行為學家馬克。貝克霍夫發現,一對南方脊美鯨,有著與人一樣表達愛意的程式:它們先是互相觸摸,輕拍對方,然後擁抱在一起翻過來,滾過去,最後,將鰭狀肢纏繞在一起,並排躺在一起噴水約3分鐘。事畢,才同時游開。

科學家們還發現,蜜蜂可能不談戀愛,但鳥類肯定是要談戀愛的。著名的動物行為學家波恩德。海英瑞長期與鳥類生活在一起,他在《烏鴉的心》一書中寫道:“因為烏鴉有長期的配偶關係,我認為它們像人類一樣具有愛情,因為一種長期的配偶關係是需要心靈感應和情感才能維繫的。”

科學家們發現了鳥類表達愛情的多種方式。歐洲有一種白頭翁,雄鳥從遠處飛回來,總要帶上一枝鮮花獻給情侶。雄燕鷗求愛更實際,它叨來一條小魚,放在雌燕鷗的旁邊,如果雌燕鷗經不起誘惑,看了小魚一眼,雄燕鷗便會抓住時機,大獻殷勤,勸雌燕鷗收下禮物。如果雌燕鷗吃了小魚,它便會乖乖地同雄燕鷗結成姻緣,比翼齊飛。

更為奇妙的是,科學家們發現,鳥類還會似人般用接吻來表達愛情。一般雄鳥與雌鳥之間,常用輕吻來表達愛意,嘴唇碰碰嘴唇,情意表達後,便振翅比翼雙飛。有的鳥兒,接吻的時間比較長,一下又一下,像啄木鳥似地不斷接吻。更有甚者,比如情聖鸚鵡能像人類一樣進行深吻,不僅以唇相親,還要以舌相交。鸚鵡接吻時,舌頭互相緊勾,難捨難分。

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動物的愛情是有物質基礎的。他們測出,嚙齒類動物在動情時,多巴胺的水平會增高。鳥類在談情說愛時,能分泌一種類似催產素的物質。科學家們在哺乳動物中也測出,在它們的求愛過程中,催產素分泌也會增加。

無獨有偶,科學家在研究人類的情愛行為時發現,人類的情愛活動與三種基因有關,一種基因指令身體分泌多巴胺,一種基因指令身體分泌苯乙胺,另一種基因指令身體分泌催產素。人也許會在一生中遇到那么一次令你刻骨銘心的愛。當你遇到一生中孜孜以求的那一個人時,你的情愛基因便會啟動,大量分泌情愛物質。這些情愛物質可以促使你的心跳加速,瞳孔放大,手心出汗,口乾舌燥,一見鍾情。如果這種“來電”的感覺是單方面的,你便陷
入單相思。如果這種感覺是雙向的,你們便會陷入熱戀之中。

這並非巧合。它一方面使人進一步相信,一些禽獸同人一樣有情愛一類的高級情感,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人類的情愛活動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來源於他們的進化先輩。

禽獸的悲哀

在失去愛的時候,爰的反面便是悲哀。失去愛侶的鳥兒,會從鳥群中飛出,停在一個地方,呆痴而絕望地凝??去了興趣,這樣的事例並不鮮見。甚至,失去情侶的鳥兒會絕食,會試圖使情侶復活,會伴著情侶的遺體不離開,或帶著情侶的遺體四處轉游,直至遺體腐爛。

諾貝爾獎獲得者生態學家康瑞德。勞倫斯在他的著作中描繪過鳥兒的悲傷。他寫道:“一隻灰雁失去了它的配偶,它表現出了人類小孩在悲傷時的所有特徵:眼窩下沉,身體萎縮,頭低而沉。”

科學家們還發現,被逆戟鯨吃掉孩子的海獅媽媽,會發出令人恐怖的大聲尖叫和催人淚下的嚎啕大哭。在野外觀察大象生活幾十年的動物行為學家吉易斯。波爾,發現小象會因母親去世而發出悲傷的尖叫。而大象則會站在死嬰周圍守護,悲傷地垂下頭和耳朵,這種情形會持續幾天。

野獸的面子

最有趣的是,科學家們發現,有的野獸如人般死要面子,這可不是一種可以用本能解釋的高級情感。

動物行為學家珍尼。古德爾在叢林中發現了一隻死要面子的非洲黑猩猩。有一次,她發現這隻好炫耀自己的雄性黑猩猩,在一隻黑猩猩首領面前的樹上盪鞦韆,賣弄自己的本領,想以此引起首領的注意。誰知,樹枝斷了,這隻雄性黑猩猩重重地摔了下來。它顯得很窘,偷偷地看了看首領的表情,發現首領並末注意它。它緊張的表情一下鬆弛了下來,一個翻身爬起來,上了另一棵樹,怡然自得地吃起東西采。

美國哈佛大學的動物行為學家也觀察到一隻死要面子的恆河猴。一次,這隻雄性的恆河猴經過競爭,占有了一隻雌猴。它在和雌猴交配後,十分得意。為了顯示自己,它在離開雌猴時,走起路來神氣活現:尾巴豎起來,背脊高挺,頭也驕傲地昂著。誰知,一不小心,它跌進了一條水溝。它窘極了,怕其他猴看見沒了面子,頭、尾立即垂掉下來,尾巴也夾起來,彎腰駝背地縮成一團。過了一會,它驚魂初定,探出頭,賊眉賊眼地窺視四周,確信沒有任何夥伴看到自己的狼狽相。於是,它重新昂頭挺背,豎起尾巴,大搖大擺地走起路來,像什麼事也沒發生一樣。

人與動物的情感區別

看來,情感不是人的專利是沒有多大問題了。然而,人與動物的情感,特別是高級情感有沒有區別呢?

科學家們認為,也許人與動物的情感有很大的不同,但沒有本質上的區別。首先,人的情感源於動物的情感,是從動物的情感進化而來,只不過更豐富一些而已。

科學家們的研究證實,控制原始情感的是邊緣腦中的小腦扁桃體,至少在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及哺乳動物類中均有這種“情感腦”。而人腦中,管理人本能衝動引起的原始情感的機構也在邊緣腦中。邊緣腦是前意識的載體,爬行動物腦是潛意識的載體。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前意識和潛意識決定了人的本能衝動。

而禽獸的高級情感是由大腦管理的。目前,高級情感活動僅在具有發達大腦的鳥類和大腦特別發達,並同人一樣有大腦皮層的哺乳類動物中得到了證實。人類的情感活動也是受大腦控制的,大腦皮層是意識的載體,但人的大腦比禽獸的大腦發達得多,特別是有非常發達的大腦皮層。因此,人類的高級情感活動就比動物複雜得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禽獸的高級情感活動還是不能與人類的情感活動同日而語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