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交響樂團

悉尼交響樂團

悉尼交響樂團於一九三二年成立。隨著悉尼躋身國際都市之列,樂團亦已公認為世界傑出的交響樂團之一。樂團以澳洲地標之一的悉尼歌劇院為根據地,每年演出超過一百場。除了在新南威爾斯附近的表演場地演出外,藝蹤亦遍及歐洲、亞洲、美國,較近期的有二○○八年往義大利的演出,樂團的藝術成就享譽團際。樂團首位總指揮是古森斯,他在一九四七年上任。其後的繼任人包括馬高、狄克遜、范奧特魯、弗雷莫、麥嘉理斯、徹蘭特、迪華特,以及剛卸任的謝敏替。樂團亦曾與鼎鼎大名的音樂家例如塞爾、彼湛、克倫培勒和史達拉汶斯基等合作。樂團致力拓展觀眾、鼓勵年青人參與音樂的承擔,並因成績傑出而曾經獲獎。近期的首演包括愛德華茲、林麗莎、布雷斯格德爾、倫茨等的作品。二○○八年為BIS、Sydney Symphony Live等唱片公司灌錄布雷特•甸的作品。悉尼交響樂團於二○○六年建立其唱片品牌。已發行的唱片包括拉扎連科、謝敏替、麥嘉理斯,以及阿殊堅納西演奏拉赫曼尼諾夫的經典鋼琴作品。音樂大師阿殊堅納西自二○○九年起,擔任悉尼交響樂團首席指揮和藝術顧問。

樂團簡介

悉尼交響樂團1934年創建於悉尼。其前身為澳大利亞國營電台(ABC)的器樂合奏團。1936年後,作為廣播管弦樂團演出時用“ABC悉尼交響樂團”名稱。1946年後只用現名。1946-1956年由英國指揮家戈森斯(Eugene Goossens)擔任常任指揮後演奏水平顯著提高,成為澳大利亞最有代表性的交響樂團。1979年起由法國指揮家弗雷莫任常任指揮。每年舉行約160場音樂會,並常去世界各國演出。樂團總員約90人。

樂團建立

1932年對於整個悉尼來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年。被譽為工程學奇蹟的悉尼海港大橋於同年3月正式落成。同年6月,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成立,這也為日後悉尼交響樂團的建立鋪平了道路。
樂團起初僅有24位樂手,並且只是在一些晚宴、節目錄製現場作為背景音樂演奏者的身份出現。1934年,愛爾蘭著名指揮家漢密爾頓·哈提爵士到訪澳大利亞,並提議悉尼應該擁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專業交響樂團。同年,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將樂團的編制擴展到45人,並在正式演出時擴展到70人。1936年,樂團的第一個演出季正式拉開帷幕。
由於30年代的政治因素,歐洲許多一流的藝術家在澳大利亞棲息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在此期間,悉尼交響樂團也有幸與多位指揮家、獨奏家進行了合作,包括多拉蒂比徹姆魯賓斯坦胡貝爾曼、施納貝爾。

樂團發展

在世界大戰期間,儘管樂團無法購買、修繕樂器,但它們所演奏的音樂對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而言無疑是最大的安慰。1942年,樂團中女性樂手的數量增長到32人,比戰爭前足足增加了12人。世界大戰結束時,澳大利亞廣播公司與悉尼市議會、南威爾斯州政府達成協定,決定要在悉尼創立一個專業的交響樂團。1946年1月,由82名樂手組成的悉尼交響樂團第一次舉行了公開演出。
從1946年開始,古森斯便開始常年在樂團擔任首席指揮,並立志要將樂團帶入世界六大頂尖名團之列。在古森斯的帶領下,樂團經常首演一些澳大利亞作曲家的作品。1948年,他提出“悉尼必須要有個專業歌劇院”的想法,並選擇本納隆角為日後悉尼歌劇院的落腳點。
在古森斯之後,荷蘭指揮家奧特洛成為樂團的新任首席指揮。1974年,樂團開始了為期個禮拜的歐洲巡演,而兩場在阿姆斯特丹、海牙的音樂會也將巡演推向了高潮。此外,悉尼歌劇院開始逐漸成為樂團的定點演出場所。
1982年,麥克拉斯爵士成為樂團歷史上的第一位本土首席指揮。1985年,麥克拉斯爵士因健康原因告別樂團,並由另一位年輕的本土指揮家查蘭德於1987年繼任首席指揮一職。
在查蘭德的指揮下,樂團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功。樂團錄製的澳大利亞作曲家彼得·斯科爾索普的作品廣受好評,而對馬勒、華格納作品的演繹,以及1988年在美國的巡演均引起不錯的反響。然而與查林德日漸火熱的人氣成反比的是,他的健康卻在每況愈下,並於1991年死於愛滋併發症。

樂團鼎盛

荷蘭指揮家迪華特出任樂團首席指揮兼藝術總監,並將樂團帶入一個鼎盛時期。樂團演繹的華格納的歌劇《萊茵的黃金》、馬勒的第二、第三交響曲、澳大利亞當代音樂作品等都得到業界的高度讚揚。此外,樂團與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古典唱片品牌合作發行了4張專輯。1995年,樂團在英國與歐洲的巡演大獲成功。1996年11月,樂團遠赴日本與中國台灣的雙周巡演受到包括日本皇太子夫婦在內的一致讚譽。
隨著樂團水平與名氣的與日俱增,澳大利亞政府也對樂團的發展投入更多關注。1994年,樂團的編制被擴展到110人,此外在唱片錄製、巡演次數、樂手薪酬、工作環境等方面都得到了顯著改善。因此悉尼交響樂團可以稱得上是整個澳大利亞的旗艦交響樂團。而作為整個悉尼城市文化的代表,樂團是奧林匹克藝術節的文化使節,並且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大放異彩。
如今,音樂教育正在逐漸成為樂團除巡演、唱片錄製以外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理察·吉爾的帶領下,樂團在新南威爾斯展開了一系列針對不同年齡層、不同區域的藝術教育活動。這些教育活動都廣受當地居民的好評,並成為其它樂團爭相模仿的對象。
樂團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獲得不少殊榮,樂團對於現存交響音樂、觀眾拓展、年輕群體培養等方面所作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此外,樂團在對於本土作曲家的培養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2005年,莉薩·里姆成為悉尼交響樂團的簽約作曲家,為期三年。
2004年,義大利指揮家傑爾梅蒂與樂團簽下了長達10年的客座指揮契約,傑爾梅蒂同時還擔任著羅馬歌劇院的音樂總監。在他的帶領下,樂團在音色處理、力度控制、氣息轉換等方面都有了質的飛越。除了對傳統的法國、德國作品情有獨鍾,傑爾梅蒂在當代作品的演繹上也頗有建樹,相輔相成。
2007年,悉尼交響樂團慶祝了其建團75周年紀念,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是時刻將永遠載入悉尼交響樂團的史冊中去!

世界著名的管樂團隊

“管樂團”是指由一群的銅管樂器、木管樂器與打擊樂器所組成的器樂合奏團體。看看都有哪些著名的樂團,留下美妙的音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