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到2010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0.1畝(其中:田158.2畝,地101.9畝),人均耕地2.04畝,主要種植玉
米、水稻等作物;擁有林地1121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2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畝,主要種植枇杷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530畝,其他面積820畝。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有線電視、通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23戶通自來水,有3戶
飲用井水,有1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8%)。有23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0戶(分別占總數的69.23%和38.46%)。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5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1輛,機車2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畝,有效灌溉率為57.6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4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19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4.9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61萬元,占總收入的4.07%;畜牧業收入10.3萬
元,占總收入的41.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4頭.出欄肉牛6頭);第二、三產業收入2.65萬元,占總收入的10.63%;工資性收入1.99萬元,占總收入的7.99%。農民人均純收入16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9萬元。 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人(占勞動力的1%), 外出務工人數2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產品主要銷售往蒙自縣。2010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2.6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0.82%。無企業。
人口衛生
到2010年底,該村有農戶26戶,共鄉村人口119人,其中男性 62人,女性56人。其中農業人口119人,勞動力74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82人,彝族3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16人,參合率98%。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1公里,距離鄉衛生院7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期路白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期路白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公里,距離中學2公里。到2010年底,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人,其中小學生6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項目主要有村規民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250畝。
基層組織
到2010年底,該村無黨員,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4人,村組幹部2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文化教育落後,醫療衛生條件差。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強化產業結構的調整,依託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加大農業開發力度,優先發展以大枇杷為主的支柱產業,繼續走好“遠抓林果,近抓糧畜”的發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