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索

恩索

研究表明厄爾尼諾與南方濤動現象有很好的相關關係,是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的突出反映,通常將二者合稱為恩索。

基本信息

描述

恩索是厄爾尼諾和南方濤動的合稱,因為兩者之間有非常好的相關關係,是大尺度海氣相互作用的突出反映。其既包含有高南方濤動指數和低南方濤動指數的特徵,又包括赤道東太平洋的暖水事件(厄爾尼諾事件)和冷水事件(拉尼娜事件);而且這種現象和事件的發生又都有3~7年的準周期性,故又稱恩索循環,即暖狀態(包括厄爾尼諾和低南方濤動指數特徵)和冷狀態(包括拉尼娜和高南方濤動指數特徵)的循環出現。

發展過程

(1)先兆階段,春初南美沿岸出現增暖前的時段。盛行於熱帶太平洋的偏東信風在北澳大利亞-印尼低壓區輻合,上升並造成顯著的雲量和降水。在高空空氣向東回流並在乾冷的東南太平洋高壓區下沉,此即為瓦克環流。厄爾尼諾發生的前兆之一是瓦克環流的高空支東移,即移到紐幾內亞與日界線之間的地區。同時澳大利亞達爾文港的地面氣壓上升,日界線以西的信風減弱,日界線附近的表層水略有增暖,印度尼西亞的降水開始減少,但日界線附近降水增加。恩索事件的另一先兆是赤道輻合帶南移。

(2)異常條件發展階段。此階段最明顯特徵是初期出現在秘魯和厄瓜多的異常條件向西擴展。在11月至次年1月之間,恩索達到成熟階段,這時在熱帶太平洋大部分地區出現異常暖的表層海水和特別弱的信風,赤道輻合帶的位置比正常偏南,哈得萊環流加強。在日界線以西,西風在沃克環流的上升支輻合,這時它已經移向中太平洋地區。中太平洋地區的降水和整個對流層大氣溫度特別高。海洋中有大量熱量損失於大氣中,並且赤道與10°N間的強海流把表層暖水從西太平洋帶向東,這種情況下,西太平洋的溫躍層厚度和海平面高度急劇減小,而沿美洲西海岸,海平面高度增加,並在兩半球向極地方向傳播。

(3)回復到正常條件。在南美沿岸,異常條件的振幅在恩索爆發後幾個月開始減少。異常條件的衰減首先出現在熱帶東南太平洋,以後向西傳播,直到恩索爆發後18個月,在整個熱帶太平洋建立。

(4)總結上述過程的三個特點:①在厄爾尼諾發生前期,西、中熱帶太平洋的東風減弱或轉變為西風,同時在中太平洋有弱的增溫;②在秘魯沿岸首先出現明顯增溫,隨後在東太平洋東風減弱;③秘魯沿岸的增溫向西傳播,可達中太平洋。

恩索循環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重要影響

恩索對全球氣候的影響,歸根結底是恩索影響大氣環流變化而導致的結果。最早開始受到影響的是熱帶大氣環流,其影響程度也最明顯,相繼與之相關的中、高緯度大氣環流也隨之變化,氣候也將產生相應的變化。

(1)對熱帶大氣環流的影響。在正常情況下,沿赤道的東西向沃克環流,其上升支主要位於積雲對流活動區的印度尼西亞上空。但當厄爾尼諾發生時,其上升支東移到了日界線附近,降水區也從印度尼西亞東移到了那裡。厄爾尼諾期間,會導致哈德萊環流增強,北半球地面有明顯的北風距平,而南半球有南風距平。同時,厄爾尼諾發生時對應赤道輻合帶向赤道推進,並進而影響西太平洋颱風活動,並使西太平洋副高偏南,強度偏弱。

(2)對中、高緯度大氣環流的影響。厄爾尼諾發生後很容易激發太平洋北美型遙相關,對流層上層和平流層低層的緯向風發生明顯變化,高緯度西風減弱,副熱帶西風增強。

恩索循環對中國氣候的影響

(1)厄爾尼諾年,東亞夏季風減弱,中國夏季主要雨帶偏南,江淮流域多雨的可能性較大,而北方地區特別是華北到河套一帶少雨乾旱;拉尼娜年大致相反。

(2)厄爾尼諾年,中國常常出現暖冬涼夏,特別是東北地區,由於夏季溫度偏低,出現低溫冷害的可能性較大;拉尼娜年則容易出現冷冬熱夏。

(3)在西太平洋和南海地區生成及登入中國的颱風個數,厄爾尼諾年比常年少,而拉尼娜年比常年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